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下者必处天下之下。”(33)唐甄主张“贵为天子,亦可以庶人之夫妇处之”。“入则农夫,出则天子,内则茅屋数橼,外则锦壤万里,南面而临天下,何损于天子之尊?”(34)要求天子与平民过同样的生活,尽管这是理想主义的期望,但此种言论出现在三百多年前,无疑是石破天惊之论。
  尽管历史上并不乏有以天道、礼制、道德限制君权的种种主张,但最终都要求在皇帝的自律中得到落实。黄宗羲、唐甄与此不同的是,力图从权力结构的本身,分解出制约君主的力量,从对君主的他律中实现“抑尊”的主张,这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当世界走向近代化的十六、十七世纪,西方的科技、宗教和新的研究方法经传教士输入中国,却从未发现有政治思想的引进。这就是说,这样接近“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言论,是在没有任何西方政治思想影响下,从中国本土萌生的社会思潮,这比卢梭、孟德斯鸠几乎早一个世纪,正如梁启超在上个世纪20年代说,在“卢骚(今译梭)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35)这在中国并无资本主义,更无工业革命的情况下,在思想上却超越经济的发展,先期提出限制君权,改革君主制的设想,表现出启蒙思想的早熟。从“非君”到“抑尊”,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飞跃。
  然而,政治伦理启蒙又有它难以超越的局限,表现在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各种方案中找不到新兴的社会力量来制约君权,只能依靠皇权自身的切割:宰相与天子同议,可宰相是由皇帝取舍,并非民选;士大夫依附皇权的传统很难使他们言论独立,“公其是非于学校”必将沦为泡影;复方镇也没有越出中央和地方是强干弱枝还是弱干强枝的传统格局。同样是权力制衡,是依靠皇权的自身切割,利用封建官僚体系本身行使对皇权的监督,还是实施孟德斯鸠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独立和相互制衡,使三权分立,主权在民?这一步之遥,却相距一个时代。
  中国早期的政治伦理启蒙虽然有唤起人文觉醒的效应,但它以抨击君主专制为主要内容,最高的社会理想为开明专制,这与倡导人格独立,呼唤主体性觉醒,建立民主制的西方启蒙运动有导向之别。晚明社会虽然活跃着政治伦理启蒙思潮,但是催生新社会力量先天不足,流传的范围也只限于士大夫和城镇居民,广大农村仍然是自然经济的汪洋大海,纲常名教在那里有稳固的基础。地主和农民是古老的阶级,坚守小农家园,不能开辟新的生产方式;商人资本流向土地的趋势和商人士大夫化的倾向,使得商人难以成长为独立的社会力量;拥有大量白银,但多用于粮草折色,田赋、税收、窖藏和商品交换,很少投入生产;个人附着群体的文化模式,士大夫“学而优则仕”的出路,很难从封建藩篱中突围。生产方式的滞后肇成早期启蒙缺少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社会基础,没有新兴的社会力量。不挣脱层层隶属的封建等级关系,个性的张扬很难上升到人格独立和主体性觉醒的高度,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民权或民主思想,启蒙思想早熟又不成熟。
  黄宗羲等一代思想家们,身处明清鼎革之际,目击明朝的衰败而至不可振救,亲身经历国亡、家破、杀身的泣血饮恨,在痛定思痛中发出抑制君权的呐喊,但却缺少现实的条件和经济动因。待到清兵入主中原,重整封建统治,一切又都故态复萌,致使这一启蒙如昙花一现,湮没近三百年。
  然而,不现实的早熟思想,却以它的先验性,在后世放出光华。正如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题示,终于等到日后的造访者,不过不是帝王,而是新一代的维新志士、革命党人。梁启超、孙中山都曾翻印、散发这篇名著。梁启超说:“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36)他在80年前考察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说:“总而言之,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虽波澜一日比一日壮阔,内容一日比一日复杂,而最初的原动力,我敢用一句话来包举他,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37)正是由于政治伦理的启蒙,具有西方文艺复兴时代所不具有的理性维度,从而能超越时代成为现代启蒙的原动力,这早熟而不成熟的启蒙著作,却在新时代成为召唤维新、革命思想的号角。
  (1)《定陵注略》卷四。
  (2)《明史。田大益传》。
  (3)《神宗实录》卷三四九。
  (4)《定陵注略》卷五。
  (5)《明史。李三才传》。
  (6)《明史。冯从吾传》。
  (7)《明史。田大益传》。
  (8)《明史。(名+隹)于仁传》。
  (9)均引自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0)《敬事草》卷三。
  (11)《定陵注略》卷五。
  (12)《明史。吕坤传》。
  (13)《土地宝卷》,郑振铎编《变文与宝卷选》,商务印书馆。
  (14)转引自王学泰著《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绪论和序言,学苑出版社,1999年。
  (15)《明史》卷二三四。
  (16)《槐西杂记》,《历代小说笔记选》第三册。
  (17)《郭嵩焘日记》第471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18)《孟子。离娄下》。
  (19)(20)朱喜《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九。卷三。
  (21)邓牧《伯牙琴。君道》
  (22)《慎子。威德》
  (23)《韩非子。有度》
  (24)《呻吟语》卷五。
  (25)《霜红龛集。礼解》。
  (26)《焚桐集》卷一。
  (27)《明夷待访录。原君》,二老阁刊本。
  (28)《潜书。抑尊》。
  (29)《明夷待访录。原臣》。
  (30)《明夷待访录。方镇》。
  (31)《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32)《明夷待访录。学校》。
  (33)《潜书。任相》
  (34)《潜书。去奴》。
  (35)(36)(37)《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46页,第47页,第29页,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
    正文 《大发明》完本感言
     更新时间:2009…5…9 15:17:56 本章字数:2798
  结束感言:
  总点击:1072779
  总推荐:52975
  总字数:1292107
  总订阅:113529次
  最高订:918
  剩余收藏:6088
  终于完本了,以上这些,便是《大发明》最后一章上传时的数据,想来今后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了。
  此时此刻,草根看到的不是其他数据,而是这6000个收藏,也就是说有6000个兄弟,和《大发明》,和草根走到现在,在这里要说一声谢谢大家。
  说实话,《大发明》的前半部,也就是断更以前,草根写得是很用心的,断更以后再拿起来,本意是想写个结尾,交代一下的,但是书评的调查发现还有很多人建议写下去,当时排在几个选项的最前面,草根话说出去了,总不能无视,于是真的又写了几十万字,这几十万字,出乎草根的意料,也超出草根的控制,回过头再看看,这几十万字,不写也罢。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草根对这几十万字是很不满意的,完全是一种写作的惯性,虽然说那些内容,特别是方向性的东西,都是草根想要写的,但是缺少了情节的设计和语言的组织,那就是很枯燥的东西,很遗憾,后面这几十万字就是这样。
  当《大发明》结束的时候,还有一百多花钱订阅,六千多收藏的朋友,有朋友说继续写周边,笔者以为从中国卷开始,这已经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再这样写下去,不作改变的话,大家看着没意思,草根我写着也没意思,也是对看书的您不负责。
  实际上,《大发明》写到现在,已经脱离了原来的范畴,故事也差不多结束了,真要是写周边的话,也不过是重复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而已,因而草根以为,不如就这么结束吧,不如再写一本品质更好,也能让大家更喜欢的新书出来。
  ——————————
  关于《大发明》和《大明天工》的想法
  《大发明》结束以后,草根唯一能满意的或许只有当初的那个创意,记得草根以前就在书里和大家说起过,想想在十九世纪那个科学的黄金时代,早上起来,突然看到报纸上说人的声音能被记录下来,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可能在每个早上都会突然发现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