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步步生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我们研判,宋得唐国,一统中原后,所争不过是河西与幽燕,其目的不是为了无限扩张,而是为了占领这两块战略要地,把他们的锦绣江山护得铁桶一般。然而,他们很难办得到。不管是先吞并西北,还是先攻打契丹,结果只能是徒劳无功。”

杨浩微微一惊,崔大郎所说的这一点正与历史相同,曾有人把宋没有更进一步,获得更广阔的疆土归咎宋国对西北的政策失误,也有人认为是赵二的武功远不及赵大神勇,杨浩还是头一次见到商贾从他的角度着手分析,却能研判的如此准确的,这继嗣堂的眼光真如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的诸葛亮一般,对未来的政局走势把握的太准确了。

崔大郎见他神色,知道他已然有所触动,不禁哈哈一笑,又道:“没有人比我们这些商人眼光很精准、鼻子更灵敏的了,也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各个国家,它们富裕与否、军力强弱、吏治是否清明……我们心里都有一本帐。

李存勖的唐国、石敬塘的晋国都因契丹而亡,但当时契丹刚刚立国,尚无力统治中原,他们插手中原事,不过是想培植一个听话的儿皇帝,代他们来管理中原。而今却不同了,契丹如今虽正闹内乱,但是立国近六十年,一甲子的时间休养生息,国力日渐强盛,他们已经具备了南下的实力。

而中原恰也在此时完成统一,赵官家雄才大略,亦是一代英主,虽后发而先至,却是异军突起,国力蒸蒸日上,足以与契丹抗衡,只待唐国一灭就会筹划北上。然而两国实力与疆域、人口大体相若,纵有名将,一时一地的得失或有不同,却不可能再像消灭中原诸国这般容易了。

宋国北上,图的是幽云十六州,想把它夺在手中引起屏障,确保中原的花花世界稳如泰山,但是如意算盘不是这么打的,最富庶的地方他们占了,还想把天险夺在手中,确保自家基业无虞,异族又岂肯被拒之边荒苦寒之地自生自灭,谁不想往更好的地方去?契丹内乱一休,必也挥兵南下图谋中原。如今两国人口相当,论起兵士来,宋军训练精良,胡人天性强悍,宋人数十万精锐步卒善守,而契丹却是数十万铁骑善攻,且自石敬塘将幽云十六州拱手奉上,契丹人苦心经营数十年,此天险已固若金汤,宋人如何能占得了便宜?

宋人与契丹人打下去,只能是旷日持久,两国都劳民伤财永无宁日,却难建寸功。如果宋国先取西北以为养马之地呢?它不出全力,难克全功,它若出全力,契丹人岂会不趁虚而入?两国抗衡不下,西北便尤其重要了,契丹人并不蠢,绝不会坐视西北成为宋土。如此一来,若有人能一统西北,那么无论是宋还是契丹,为了自己都压住强敌,都得笼络着他,宋人占据了最繁华的地方,财力雄厚。契丹人占据了地理优势和兵马优势,这西北之主,却是占住了政局上的优势,进可攻、退可守。”

杨浩微微眯起眼睛,沉声说道:“大郎果然不愧是商贾出身,一张口舌灿莲花,可是我有什么能力可据西北?”

崔大郎微微一笑道:“你得天独厚,今已得到党项六氏的认可,被他们奉为夏州之主,又有折氏、杨氏的支持,如果再加上继嗣堂不遗余力的财力支持,那么你以李光岑义子身份取李氏而代之,成为西北之主有什么不可能?若你成为西北王,朝廷对你只有招揽,岂敢再生杀意?这样,不是更安全么?”

杨浩沉默半晌,说道:“中原一统,天下太平,生意才好做,阁下既只有心于商贾之事,为何如此势衷于在西北扶植一方势力?”

“原因很简单。”

崔大郎侃侃而谈道:“任何货物都有其特定产地,通有无,那就是商贾获利之源了。宋与契丹并立,当世双雄,为削弱对方,必互相禁榷,玳瑁、象牙、犀角、铜铁、乳香、皮毛、牛羊、马匹、粮食、布匹、药材……无所不禁。

唐末乱世以来,我继嗣堂的生意便渐渐移向四方偏远之地,要想挪回来,改做其他行业,绝非一日之功,否则伤筋动骨,元气大失。禁榷令一下,不知多少靠我们吃饭的人都得砸了饭碗。而且,朝廷重士,对我们商贾必然也大为打压。”

崔大郎的顾虑源自唐朝以来的政策,唐朝时期商人的政治地位十分卑下,朝廷律法严格规定,工商之士不得做官、工商之士不得与士族通婚,唐太宗就曾说:“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踰侪类只可厚给财物,必不可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商贾比庶民地位还低,庶人服黄,工商杂户不得服黄,且禁止工商乘马。商人的私有财产也得不到法律保护,朝廷可以任意没收。如开元二十二年没收京兆商人任令方资财六十余贯。建中三年,“刮富商钱,出万缗者借其余以供军”,“大索长安中商贾所有货,意其不实,则加搒捶,人不胜苦,有缢死者。”

朝廷对商贾过于迫害,这样一来,商贾们必然支持各地藩镇对大唐朝廷的反叛,冀而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从此成为藩镇割据的基础。结果两百多年来,一直就是士人轻商,武人重商,而宋一统中原后,实际上抑商的现象远不及前朝严重,但是现在又有谁知道?朝廷重士,已成风气,天下承平之后,天知道他们会不会沿袭唐律?继嗣堂一直的作风就是居安思危,他们不会坐等朝廷的政策下来再做反应。

况且就算朝廷不抑商,他们有太多的生意涉及南北,一旦两国对峙,对他们的影响便十分巨大,他们既然判断南北并立已成定局,就必须得找出一道沟通南北的桥梁来。在他们所想出的办法中,这个桥梁就是可以起到缓冲作用的西北了。这个分析,倒与杨浩分析芦州在诸藩中的特殊地位,继而选择工商兴州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说天下承平,商人的生意才兴隆,那也未必。春秋时诸国林立,屏障重要,照理说对商贾是最不得宜的了,而实际上商人当时不但获利极高,而且社会地位极高,所到之国,该国将相都以礼相待,十分敬重。自唐末五代以来的各方诸候也是如此,盖因有求于他们罢了。

杨浩缓缓地道:“你们的长老认为,西北之地足以自立,为中原与契丹之缓冲,也是你们商贾通有无之桥梁,所以你们想在那里扶植一支势力,可以保护你们,给予你们最大的方便?”

崔大郎颌道:“正是,其实我继嗣堂早在二十年前就做过这种尝试,那一次,我们选择的是麟州杨家,折家立足云中久矣,未必肯给予我们足够的方便。何况,虽说我继嗣堂早已不复当初的宗旨,如今纯以延续自己为目的,但是长老们还是比较希望能扶持同族,杨家是汉人,折家却不是。所以长老们更希望由杨家来控制进出西域的门户,可惜……”

他叹了口气,苦笑道:“可惜杨家终究没有那个魄力、没有那个胆量对抗折家,权衡之下,火山王杨衮还是决定固守麟州一地,与府州媾和共抗夏州,反而翻脸来对付我们,使我计谋功亏一篑,本来长老们已经死了心,不想上天却降下一个你来。”

崔大郎露出了微笑:“你根基最浅,正需要我们的帮助;而你与夏州李氏、府州折氏、麟州杨氏都有关系,是他们之中最有展潜力的;尤其重要的是,你创芦州,为使其立足,所选择的兴州之本是工商,重工重商一至于斯的一方诸侯,实是前所未有,所以长老们对你很是青睐。”

杨浩唯有苦笑。

崔大郎又道:“数百年来,吐蕃与回鹘割据于西北和凉州,互相警慑,不通往来,中原往西域去咽喉要道因而终止,一条对我继嗣堂来说,对整个中原来说的重要财富渠道因而关闭。一个闭关自守的统治者,就是我们商贾最大的天敌,你显然不是这种人。

吐蕃击败回鹘,河西、陇右,尽在其手,成为西域霸主之后,西北算是太平了,可是吐蕃人善于作战却不善于经营,他们统御西域,结果闹得西北百业萧条、一片凋敝,百姓民不聊生,一个愚昧落后的统治者,同样是我们商贾的天敌,你仍然不是这种人。

吐蕃败落,羌人崛起后,夏州、折州、府州三分门户,回鹘、吐蕃等杂居其间,三藩间争战不休,三藩与回鹘、吐蕃等族同样是战乱不止,频繁的战乱不适合我们的生存,最理想的局面,是西北一统,与契丹、宋国鼎足而立,我们才能游刃有余。”

杨浩道:“你似乎有些一厢情愿了,就凭党项六氏在夏州李氏压迫之下认了我做他们的共主?我没钱没地没粮草,就凭手中那几千兵,凭什么你就认为我有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