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军两个航空军、克莱斯特南方集团军群4万人的战斗群巨舰盘踞在外高加索的苏军。
    另外土耳其压在积极的备战,远在伊朗秘密组建很久的伊朗民族解放军大约3万余人的兵力也在谋划起事,在德军发动登陆作战的那一刻响应德军作战。土耳其是久战之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交合点。身处黑海的战略要地没有镇得住场面的身板是压不住的,匈奴后裔在被汉民族赶走不得不远赴他乡欺负西方人的时候就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立足之本。盘踞此地千余年的匈奴后裔勇力惊人。
    他们跟苏联领土接壤长度有600余公里,在很多方向上都能够方便的牵制住苏联人大批军队。他们的存在极大的方便了德军在外高加索大举开打。而且保不住土耳其人数量相对很可观的空军可以随时越过国境线对苏俄军队不宣而战!毕竟斯大林知道土耳其在英美和德国之间摇摆不定,但是对苏联的立场却是出奇的坚定。他们那一句**裸的针对苏俄的话至今让斯大林心里很不爽,他们曾说过德国只要打到了外高加索土耳其一定会出兵苏俄。这句话表现的立场迫使斯大林不得不把适当的兵力摆在苏土国界上,以便防备土耳其突然的进攻。
    在伊朗方面,他们的国界线跟苏联接壤700余公里。苏联跟英美都驻军在伊朗,合力把这个国家控制住了。这里是英美支援苏俄的一条至关重要的交通线,如果这里出了差池,对苏联来说是致命的。所以为了维持这个地区的稳定,在这里他们也驻扎着重兵。
    这一来在外高加索地区,苏俄军队的力量就被分散了。很方便德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这一次从黑海西岸进行的规模比较大的登陆战势必会引起外高加索地区的形势骤变。这里的那一条美国人支援苏联的通道必定会因此折断。
    由于英国仍在作战,实力雄厚的美国逐渐成为了援助苏联的主要国家。美国战机拆卸后,一般由航母或其他船只运往苏联。航线主要有3条:一条通往东北部,一条通往西北部,还有一条通往南部。其中,最艰难的航线是从美国最靠近苏联的阿拉斯加出发,前往苏联东北沿海,再前往西伯利亚中部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现在南部的交通线不出意外的话即将被德军控制住,从美国阿拉斯加出发的航线也要被日本鬼子截断了,唯独只剩下了东北方向上那一条时常被冰封的航线,美国人往往需要破冰船开路才能够让船队开进苏联。
    这一次美国人下了大本钱,他们运送来了重要的铝和特种钢材料和精密机床,这些都是苏联工业从来没有能力制造的,没有这些材料苏联的坦克飞机大炮,都还停留在德国二三十年代的水平,苏联的主要工业技术设备购置与西方大萧条时期,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德国。没有这些材料和设备,对苏联的工业构成来说致命的,最起码他们的t34坦克跑不起来,就像战争初期行驶200公里以后一半的坦克不得不因为故障要抛弃。还有60万台电台、这可是最重要的物资,许多苏联人不理解这些通讯设施的妙用。有了它们坦克之间的协同作战才成为可能,不然的话依靠落后的旗语沟通实在是让人笑话。当然先期支援苏俄的40万辆卡车、15万辆jeep韦斯利汽车等等物资也是一个大手笔。另外美国人还运来了占据苏联总数80%的高射炮。在失去制空权的岁月,没有高射炮是什么下场毛子们都知道。被德军飞机欺负自己毫无还手之力的无奈他们每个人都知道滋味如何,所以美国人的慷慨还是很让俄国人感动。
    这些船队在德国卫星的眼皮子底下驶进了苏联海域,它们的规模庞大一看就知道非同一般。这些物资无异于给苏联打了一剂强心针,在乌拉尔工业区生产的坦克得到这些材料跟设备的帮助必定会提高一个技术层次!
    只不过可惜的是美国人的这一批援助来的太晚了一点,他们本来是打算在北非登陆赶走德军,而后一鼓作气把意大利拿下的。可惜的是在非洲盘踞的不足30万的德军居然把英美联军近百万人打的狼狈逃窜!他们犀利的火箭弹饱和攻击让任何的军舰都不得不退避三舍。没有了制海权在登陆战中是灾难性的,没有制空权更是雪上加霜。美国人明白了他们在非洲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仗要打,第一步就是要彻底的掌握制空权。不然的话任何的战略构想都是瞎掰,都是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
    暂时无力的局面导致了美国人把重心向俄国转移,毕竟这里拖住了百分之80以上的德军兵力。苏联老毛子多杀死一个德军士兵英美联军就少一分危险,美国人的金算盘打的噼啪响,他们只要多多支援苏俄足够的物资,这些不怕死的铁汉们就能挡住德国鬼子,用物资来交换生命的买卖美国人当然要做啦!
    斯大林得到这么多的物资当然很高兴,但是他的心底却也在暗暗咒骂万恶的美帝国主义,他们这是明摆着拿苏联人当枪使啊!可是目前处于极度危险状态的苏维埃有没有任何的办法来对抗德国人,只有把美国人当做救命稻草来对待了。在战场上,苏军士兵拿着美国人提供的武器用他们的生命来捍卫这个国家,前赴后继的牺牲终于换来了一个看似能够把德寇托往泥潭的机会!
第二节:退路被卡
    美国人大部分的支援物资中的生产材料都运到了乌拉尔工业区,在这里是一个远离战线的安静所在。苏联的工人们几乎是日以继夜的工作,他们之中很多人每一天的工作时间几乎达到了16小时以上!每天极度的劳累被极大的劳动热诚掩盖着,他们浓浓的爱国之心让他们的双手充满了力量,毕竟比起前线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士,他们付出一点点劳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但是这里的平静黎明不会有很长时间了,白起跟他的额幕僚们早就有了轰炸乌拉尔的计划。德国空军之中不乏有远见的人士,自从有了总有一天空军要对苏作战这个想法以后,就开始有了研制远程轰炸机的打算。小希同志的那本书,我的奋斗早就明目张胆的把向东方进攻获得资源说的明明白白。因此德国空军需要一个远程轰炸的能力,早在35年德国正在准备战争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一个四发轰炸机do19和ju89的研制计划。当时他们的空军总参谋长瓦尔特·韦威尔少将在空军内部把这种飞机叫作“乌拉尔轰炸机”。尽管戈林明显地表示不满,但研制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一九三六年,ju89和do19的原型机进行了试飞,总的情况良好,只是发动机的功率小。增大功率只能有待于今后数年的努力,指望一下子把功率增上去是不可能的。
    然而,由于韦威尔将军在一九三六年六月三日摔死在德累斯顿,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新的领导者们对四发轰炸机毫无兴趣,继维默尔之后的技术局长恩斯特·乌德特首先持反对态度,他的脑子里只有俯冲轰炸机。当时的飞行训练团团长汉斯·耶顺内克中校也从训练的立场出发对水平轰炸机表示冷淡。不知是由于瞄准具不起作用呢,还是由于飞行人员不懂得它的使用方法,投下的炸弹命中率很低。
    不论是空军新任总参谋长阿尔贝特·凯塞林,还是富有工业经验的航空部付部长艾哈德·米尔契,都担心制造四发轰炸机耗费大量的资材。因为造一架四发轰炸机使用的材料,可以造出三架双发轰炸机,因此,他们认为制造双发轰炸机更合算,可以达到又快又省的目的。
    此后不到半年,即一九三六年秋,米尔契、凯塞林和乌德特强行中止了四发轰炸机的研制工作。而美国恰好在这个时期,正热心试飞b-17式四发轰炸机,他们对这种飞机的前途抱有充分的信心。
    在德国空军内部也有反对中止研制四发轰炸机的呼声,轰炸机总监库特·普夫卢格拜尔将军就为远程轰炸机做过辩护。空军总参谋部第一科——作战科长保罗·戴希曼少校于一九三七年春,曾以个人名义向空军总司令写了份建议书。
    后来,戈林把戴希曼叫到卡林哈尔,让他再全面讲一讲他所提建议的理论根据。戴希曼认为轰炸机必须具有很大的航程,还要增大二到三倍的载弹量,要有较强的防御火力,较大的速度和更好的爬升性能。
    “阁下,”戴希曼说,“我们必须在四发轰炸机上看到空军的未来。”
    但是,出席这次会议的米尔契拒绝了戴希曼的建议。他说:“我们已经决定了生产ju88式轰炸机的计划,况且我们的航空工业又没有研制、生产四发轰炸机的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