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做法到底是为了什么吗?再说,如今骠骑将军府治下的州郡,士族们的生活比不上别的地方吗?”
荀彧没有说话。说起来,北疆的士族们,除了享有的特权不及其它州郡之外,任何其它的享受,那是完全超过了别的州郡的士族们的。钟家和辛家都已经全部搬迁到北疆了,他们在那里的生活远远超过了他们在颍川郡的生活。荀彧和钟繇以及辛毗兄弟都有联系,也清楚北疆此时的生活状况。
曾炩看着陷入了沉思的荀彧,没有打扰他。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的样子,荀彧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不好意思的说道:“荀某失礼了!”
曾炩没有说什么,而是转换话题道:“文若先生,曾炩此次前来,给先生带来了几位故友的书信,先生可要看一看?”
荀彧点点头,他当然知道都是谁的来信。
曾炩从怀里取出三封书信,正是钟繇、辛毗和辛评写给荀彧的信。
荀彧接过书信,看了起来。
又大约过了半个时辰,荀彧终于将三封书信仔细的看了一遍。
在书信中,三人并没有对荀彧说什么招揽的话,而是将他们所知道的北疆生活的琐事悉数写在了信中。
荀彧叹了口气,说道:“北疆的生活,真的是神仙一般的生活啊!”
曾炩笑了,说道:“文若先生愿意帮助曾炩,让更多的大汉国子民享受到这样的生活么?”
荀彧站起身,走到曾炩身前,单膝下跪,行了一礼,认真的说道:“荀彧愿意为主公所驱策!”
曾炩很高兴,终于是搞定荀彧了。
第七十五章 鬼才郭奉孝
在搞定荀彧之后,曾炩又要求荀彧和他一起去陈群家。》他此来,还想将陈群这个政治奇才收到麾下。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其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谌,于当世皆负盛名。当陈群尚是幼儿时,祖父陈实常认为此子奇异,向乡宗父老说:“这孩子必定兴旺吾宗。”鲁国人孔融向来有高才而性格倨傲,他的年纪约在陈纪、陈群两父子之间,因此先与陈纪为友,后又与陈群结交,由是显名。《荀氏家传》有载:“陈群与孔融论汝、颍人物,群曰:‘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荀彧传》)可见二人常论骘人物,甚相交心。
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新的选官制度是由魏文帝曹丕时的吏部尚书陈群创议的。
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门阀世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的现象,与要求参与政治的中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如何选官的问题上斗争激烈。
九品中正制就是在这种背景形势下产生的。开九品中正制先导的是曹操唯才是举的主张。曹操曾三次发布求才令,他明确指出,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是“高才异质”,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就要起用他们来治理国家,来带兵打仗。这无疑是对当时强调德治和仁孝的儒家思想的一次大冲击,也是对当时用人标准的一次大纠正。指导思想的改变,引来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逐渐改变了东汉以来由门阀世族主持乡闾评议和控制选举局面的形势,从而为建立新的选举制度创造了条件。
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创议后,就把曹操“唯才是举”的方针制度化了,于是九品中正制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但当时察举尚未完全废除。
虽然陈群创立的九品中正制最终无法逆转门阀专政的历史倾向,但是创立九品中正制的初衷在于将选举权收归中央,只是由于当时时代的限制,没有实现其初衷罢了。但是这并不能遮掩陈群在政治方面的杰出才能。
陈家和荀家相隔并不远,很快就到了。
陈群对曾炩的招揽并不排斥,他是一个坚定的出世者,对于什么样的主公,他并没有什么偏见,他要求的是他的主公能够让他有发挥才能的空间。这样的要求,对曾炩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在一番倾心交谈之后,陈群愉快的结束了曾炩的招揽。
本来,在之前,陈群一直就对曾炩治下的治理方法很感兴趣,也进行了不少的研究,这些研究让他对北疆的政治以及曾炩这个人很感兴趣。现在这里来招揽他,正合他的心意,岂有不答应之理?陈群很明白,大汉国的未来,肯定是属于曾炩的,他的实力太过强大,虽然别的诸侯实力也不错,而且各镇诸侯非常之多,但是他没有发现他们中有任何人可能对曾炩造成真正的困扰。
第二天,曾炩就离开了颍阴,向阳翟赶去,那里,才是他此次取道颍川郡的最主要目标,因为,有鬼才之称的郭嘉,正是阳翟的人。
而荀彧和陈群,也很快的收拾东西,北上冀州了。
阳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禹州市。传说为禹之都。《汉书.地理志》颍川郡阳翟县下班固自注:“夏禹国”。应劭曰:“夏禹都也”。《帝王世纪》载:“禹受封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县是也”。《史记.周本纪.集解》引徐广曰:“夏居河南,初在阳城,后在阳翟”。《水经.颍水注》:“颍水自竭东迳阳翟故城北,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
三国争雄;英雄辈出。对于各路英雄来说;拥有高明的谋士至关重要。众所周知;诸葛亮一出山;刘备就时来运转;从寄人篱下的狼狈状态开始走向成功;最终建立了一方基业。与之相反;曹操集团却因为一个人的早逝而开始走下坡路;并最终导致曹操统一中国的理想没能实现。**曾对此人大为赞赏;称赞他“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他;就是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郭嘉。
郭嘉是曹操最喜爱也是最得力的谋士;堪称曹营第一谋臣。曹操曾多次讲过;自己百年之后要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郭嘉。只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否则;他在历史的天空中所留下的光环绝对可与诸葛亮相媲美。
郭嘉出生于颍川,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登封一带。此地是三国时期最大的人才库。当时为各路英豪出谋划策的谋士;十之六七出于此地。少年时代的郭嘉就展露出非凡的智慧;他喜欢与长者交谈;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常使长者们自愧不如。
一次;一个外地来的术士见到小郭嘉;大为惊叹;称此男孩是姜子牙太公转世。从此;郭嘉就有了一个绰号—“小太公”。光阴往荐;饱读诗书的郭嘉转眼长大成人。
郭嘉长得清瘦俊朗;又有一双清澈深邃的眼睛。这位“小太公”自信而清高;喜欢无拘无束;交友非常挑剔;只与心目中的仁人志士来往。但他待朋友非常真诚、热情;喜欢通宵达旦地饮酒畅谈。
郭嘉21岁的时候;在朋友田丰等人的鼓动下;投奔到袁绍帐下。袁绍当时被称为“天下英雄”。他对郭嘉等人极为敬重;厚礼待之。但数十日一过;郭嘉便看出袁绍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郭嘉毅然离袁而去。郭嘉是在袁绍最风光的时候离开他的;这非但要有极大的勇气;更要有超常的眼光。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历史记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其亲密程度可见一斑。在严于治军的;操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据称,陈群就因为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
有史学家说;郭嘉是幸运的;只有曹操这种雄才大略的人;才敢于使用郭嘉这类藐视礼法的人;并把他引为“知己”。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郭嘉在曹操集团中的重要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甚至可以将曹操的戎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为前后两部分。生前郭嘉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在曹操先后剿灭吕布、袁绍及其余部的战斗中;郭嘉居功至伟。郭嘉死后;曹操除在西北与马腾、韩遂等草寇型军阀的战争中取得一些战绩外,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