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的那些事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新时间:2008…11…18 0:33:50 本章字数:1064
    应该说严嵩的运气是不错的;他出生时;家里虽不很富;却也算个中产阶级。他的父亲曾多次参加科举,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到最后实在战斗不动了,就改行当了教书先生。
    老子的未竟事业自然是要儿子完成的,刚出生不久的严嵩就此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
    严嵩的幼年教育是可以写成启蒙类教科书的,据说他三岁就学会了写字,到六岁就能背诵四书五经,但这些还只是小事;两年之后发生的那件事情才真正引起了轰动。
    在这一年,八岁的严嵩因为成绩好,作为优秀童生考入了县学。
    看上去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么我们来列举另外两位仁兄进行类比,你就能知道其中奥妙:
    海瑞,身份:童生,时年二十八岁。
    范进,身份:童生,时年五十余岁。
    其实这二位兄弟还算是年轻有为的,六七十岁考不上县学的童生大有人在,相比之下,严嵩实在是神童中的神童。
    就这样,严嵩一直神童了八年,到了弘治八年(1495),十六岁的严嵩准备参加乡试,包袱都打好了,刚要出发,爹死了。
    这实在是让人悲痛的事情,一般到这种时候,都会有固定剧本:跳出来一大帮亲戚朋友,说些什么不要悲伤、要正常发挥水平、告慰先人之类的话,然后主人公擦干眼泪,抬头望天,握拳作苦大仇深状,毅然踏上前进的道路。
    严嵩的情况大致差不多,只是有一点不同——他没有去考试。不是他过于悲痛不想考,而是不能考——根据明代规定,死了爹的,要在家守制三年。
    国家政策是没法违反的,严嵩只好在家待业了三年,三年后,他带着父亲的遗愿和满腔的抱负前往南昌,一举中第,金榜题名。
    严嵩的乡试成绩很好,所以对于第二年的会试,他本人十分自信,可事实证明,地方经验放到中央,往往都是不灵的。考试成绩出来后,名落孙山的严嵩叹着气走了回头路。
    不要紧,下次一定能够考上!
    过了三年,他进京参加第二次考试,几天后,他拿着京城同乡送的慰问品回了家。
    神童也好,天才也好,考不上就考不上,说啥也没有用。
    失望的严嵩没有放弃,他确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于是去考了第三次,这次他不再有任何幻想,考上就好,只要考上就好。
    但上天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善意的玩笑。
    正文 793
     更新时间:2008…11…18 0:33:50 本章字数:1064
    老天爷可能觉得严嵩先生才学深厚,非要消遣一下他,所以在两次落榜之后,严嵩意外地得知了自己的考试成绩——二甲第二名。
    一甲只有三人(状元、榜眼、探花),所以二甲第二,就是全国第五。
    这个成绩实在太好了,严嵩惊讶之余大喜过望,在他看来,自己的命运将就此彻底改变。
    正德元年(1506),严嵩被选为翰林,成为了一名庶吉士,这一年他二十七岁,年少高才,前途远大而光明——光明时间合计三年。
    正德四年(1509),严嵩迎来了一个噩耗,他的母亲去世了。
    严嵩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在父亲死后,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供他读书考试,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在,实在是一场人生悲剧。
    但凡是个人,遇到这种事都会悲伤,但严嵩却似乎有点过了头,他日夜痛苦,伤心过度,差点送了命,经过紧急抢救才活过来。
    这还没完,悲痛至极的严嵩又做出了一个更让人意外的决定,他要辞官回家隐居。
    这是一个让人钦佩的决定,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放弃荣华富贵,避开俗世红尘,只为纪念自己未能报恩的母亲。二十七岁的严嵩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严嵩回到了老家隐居,但国家并没有忘记他,朝廷曾多次下旨,希望他回朝中为国效力。
    可严嵩拒绝了,他已经过了守制期,却仍拒不入朝,只因为另一个理由:
    “奸人当道,在下不堪与之为伍!”
    他口中的奸人,就是当年红得发紫的钱宁和江彬,严嵩有他自己的骨气:宁可不当官,也决不与小人同流合污!
    那时的严嵩,是一个正直的人。
    但隐居十年之后,他终究还是答应了一个人的邀约,再次出山为官。并非是他出尔反尔,只是因为这个人他无法拒绝。
    此人就是我们的老朋友,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
    在严嵩看来,杨廷和是朝廷的支柱,在杨廷和看来,严嵩是难得的人才,而更为重要的是,十年前(弘治十八年1505)的那次会试,点中严嵩卷子,对其赞扬有加,并成为他老师的人正是杨廷和先生。
    杨先生真可算得上是个有眼力的人,因为十七年后(嘉靖二年1523)的殿试中,他还夸奖过另一位新科进士,断定此人必成大器,之后还大力提拔。
    看来这个世界确实很小,因为这位幸运者的名字叫做徐阶。
    正文 794
     更新时间:2008…11…18 0:33:50 本章字数:1077
    论资排辈是官场的优良传统,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严嵩的境遇并不太好,所谓“任你通天大才,只有推倒重来”,他先进了翰林院,却只干了个编修(翰林院的低级官员),一年多什么也没混出来。
    但人生总是充满惊喜的,正德十三年(1518),严嵩得到了一份差事——传旨。
    这就是传说中的钦差,虽说是个体力活,不过能到地方上摆摆威风,混吃混喝,也算不错,于是严嵩乐颠颠地上路了。
    然而事实证明,这趟所谓的钦差,实际上是个苦差。
    严嵩十分尽责地完成了使命,然后一路往回赶,但上天似乎还没玩够,他又一次在错误的时间,将严嵩送到了一个错误的地点。
    具体说来,当时严嵩先生所处的环境如下:
    时间: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
    具体方位:江西省临江府
    如果感觉比较眼熟,那说明你的记性还不错,此时此地,除了严嵩外,还有一位仁兄正在闹腾一件大事,这就是伟大的王守仁先生。
    严嵩的运气实在不好,全国那么多地方他不去,偏偏赶上了宁王叛乱,要是他赶得巧,没准还能和刚刚坐船上岸的王巡抚打个照面。
    不过他既没有王巡抚的胆略,也没有旗牌令箭,于是只好躲了起来。
    但凡是躲避战乱,都有个时间限制,仗打完了该干嘛就干嘛去了,但严嵩可能是在战乱中受了什么刺激,他躲得比较彻底,京城也不去了
    ,托人请了个假,直接回了老家。
    严嵩的行为放到今天,往小了说是怕事,往大了讲是玩忽职守,这事要放在朱元璋手里,估计严嵩的人皮都晾干了。
    可当时的朱厚照先生是没有时间管的,他正忙着玩,严嵩何许人也?哪能劳他老人家大驾。
    就这样,严嵩又开始了休养生活,但上天注定要让他出场,两年之后,又一个机会来临了,朱厚照先生驾崩,杨廷和开始代理朝政。在严嵩看来,报效国家的时机终于到了。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严嵩正式进京,他的人生从此被彻底改变。
    可刚一进京,严嵩就发现情况不对,他去拜会老师杨廷和,杨廷和还认识他,也打了招呼,却不怎么理会,搞得他十分尴尬。
    这人怎么说变就变呢?严嵩纳闷了。
    其实杨廷和还是比较够意思的,他之所以不管严嵩,实在是因为他正忙着一件大事——和皇帝斗争。
    正文 795
     更新时间:2008…11…18 0:33:50 本章字数:1124
    严嵩算是倒霉到家了,复出混得不好,传旨遇到了宁王之乱,好不容易回到京城,又撞上了大礼仪事件。
    这一年严嵩已四十一岁,前辈上级退休了,同辈的都升了官,晚辈又不买他的帐,他成了个没人理也没人管的累赘。
    吏部的官员考虑了很久,觉得这人实在没啥用,又榨不出油水,就安排他去了南京翰林院。
    在当年,南京翰林院有个外号叫“鬼都不理”,既无权又无钱,穷得叮当响,可是严嵩没有办法,只好老老实实地去了南京。
    但他没有想到,正是这个缺德的工作安排救了他的命,带来了光辉远大的前途。
    因为就在他出发去南京之后不久,两个人就急匆匆地以相反的方向从南京赶来,在京城掀起了一场无比凌厉的风暴。
    这两个人就是张璁和桂萼,轰轰烈烈的大礼仪就此进入最高峰。
    斗争的结果人尽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