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枭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有事理,”叶济罗荣说道,“除此之外,另无解释。”
    “依我所见,”奢文庄说道,“淮东军猛击黄陂,意是诱我石城戎马南下!”
    “汉津、铁门山守兵多为步兵,难以与淮东步兵野战争胜,”周繁说道,“石城铁骑不出,叫汉津及铁门山援黄陂,简直短处太多,反而易中淮东军的奸计,不过石城之兵,原本就是要援鄂东的。”
    此时摆设在汉水东岸石城的预备戎马,已经达到四万众。除苏庭瞻所部一成步兵外,其余三万戎马都是征自燕北的精锐骑兵。
    在石城摆设这么多的戎马,就是是预防鄂东防地支撑不住时,派上去增援的。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就要将石城的预备戎马调上去增援。
    黄陂一定要救援的,要是不救援,孙季常在黄陂支撑不了几天。
    一旦黄陂守兵叫淮东军剿杀、歼灭,不管淮东军接下来是直接孤军深入,还是再转过头去打汉津,对汉津、铁门山以及凤山的守军都将造成极卑劣的影响,而使在荆州的胡文穆看到获得荆襄会战胜利的希望,守志愈坚——形势的转变,就将如郭松所言:此消彼涨也。
    奢文庄见周繁、郭松等人,都认为淮东军在黄陂的凌厉攻势意在先声夺人、扳回劣势,而叶济罗荣也倾向认同这种看法,他说道:“穆亲王攻荆州,有周将军为助臂,必能如愿克服,我在荆州没什么大用,或在鄂东能为诸将顾问一二……”
    奢文庄愿去鄂东,叶济罗荣自然高兴——这些年来,虽说对淮东军也是足够重视,但孙季常、孟安蝉以及钟嵘、杨雄诸将,实际上都没有太多应对淮东军的经验。
    奢家虽然屡屡落败于淮东,但叶济罗荣相信,要是此地还有谁对淮东最了解,除奢文庄之外,就没有旁人了。
    叶济罗荣说道:“闽王愿去鄂东督战,那是最好不过!有闽王去节制鄂东诸将,那我也能安心去打荆州。”
    周繁心里不爽,叶济罗荣这是给奢文庄指挥鄂东战局的权力,而不但仅是去鄂东给诸将做个顾问!
    “谢穆亲王信任,文庄必不敢负穆亲王重托!”奢文庄也不推托,淮东军在黄州的摆设以及对黄陂的凌厉攻势,有太多叫他安心不下的处所,又说道,“文庄去鄂东后,穆亲王应使荆门降卒迅速在石城与彭湾岭之间搭设一座浮桥出来,以联络两岸。”
    水军虽有近千艘船,但多为一两百石载量的中小型船舶,包含杨雄当初率去投奢家的战船,多为洞庭湖上的渔船改造。
    拿下荆门后,从襄阳运往荆州前线的粮草,走陆路效率更高一些,自然是征用辎兵、民夫用骡马走陆路驼运。
    从襄阳到荆州,几乎是南北直线,是三百里直道,由于这些地区持久都在荆湖的控制之下,路况也好,包含南漳、钟宜、荆门、长林、当阳等城都降后,叶济罗荣能从汉水西岸征用到足够多的民夫。
    而在汉水东岸,地残路毁,又曲折遥远,人丁百不存一,也没有足够多的民夫征用,物资自然只能依靠汉水从襄樊往南运。
    由于之前汉津、石城的粮草都优先补入铁门山、黄陂这些易给淮东军切割包抄的内陆城池,沿汉水的石城、汉津等城,包含随奢家渡江北逃的民众,差不多十二三万军民,所需物资都要从襄阳及时运转——看上去不多,却足足要占用了水军近一半的运力。
    另外要提防淮东水营直接从下游接近汉水汊口清理航道里的障碍,在汉津必定也要保存一部分水军。
    没有足够的渡船,倘若这时候叶济罗荣想将荆门的戎马调往东岸或将石城的戎马调来西岸,要没有一座浮桥,却极不便利。没有浮桥,燕胡在南线的三十万大军,就将给分隔在工具两片。要有什么变故,没有浮桥,又没有足够多的渡船,一切都要从襄阳那边绕道,便要多走四百余里路,黄瓜菜都凉了。
    能在石城与荆门之间架起一座浮桥,再配合渡船,一天能渡上万戎马,就能极大增强应变能力。
    周繁对奢文庄能去鄂东督战不满,但奢文庄提议在石城架设浮桥,虽说会使物资更加紧缺,但也是稳妥之策,他也没有无故否决。
    叶济罗荣手里资源有限,虽在荆门得了五千降卒,但这五千降卒还不克不及叫人安心留在荆门,要叫周繁裹胁着去强攻荆州。
    将这些降卒投入强攻荆州的战事里,一是消耗失落一部分,减少新附军精锐的损伤;另一个就是降卒沾上血腥,就不大会频频。
    架设浮桥的事情,叶济罗荣就只能交给那些投降的乡豪们——虽说规定了十五天的时限,但叶济罗荣怀疑他们能不能在十五天里架起一座浮桥来。不过也不打紧,到时候砍几粒脑袋,换一拨人接着干就行。
    ''
    '  '
第110章 援军
    石城援军来得极快,五千骑兵先行,沿府河东岸南下,只用两天时间,即度过澴水河进入黄陂县境,进击在长轩岭筑垒的戎马。''一五五三
    虽说五千敌骑,还不足以将淮东军从黄陂城北的长轩岭驱逐出去,甚至也不足以打乱淮东军强攻黄陂的法度,但足以叫叛将孙季常看到守住黄陂城的希望。
    黄陂城周六里,不算大也不算小,两条长街别离与四座城门相接,一条大街通长六七百步,层层堆障,想要硬攻进去。
    城内屋舍鳞次栉比,虽说多为砖木结构,但时人建筑防火不容小窥,重檐歇山顶加马头高墙,无法突破进去,站在外围纵火只能烧一段屋舍,而难以使火势成片,将黄陂烧透。
    事实上,守兵给从城头逼退,甚至将易燃柴草梁木堆为街垒,纵火阻碍淮东军的进击。
    不是小院落,纵火就能烧透,进攻黄陂城,即使火攻也短时间能够凑效,更何况石城敌援来得迅速,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叫人无策可施。
    除先部进入黄陂相援的五千骑兵在外围跟淮东军捉迷藏外,还有两万以骑兵为主的援兵正从石城标的目的赶来,而监视汉津城的戎马,也看到汉津守军这两日有出东城的异动,很可能会配合着派一部戎马与石城援兵汇合……
    虽说淮东军不畏与燕胡骑兵野战,但赶来进援的两万余敌骑,显然无意与淮东军在黄陂城外决一死战,而是依仗其在丘陵地带步兵难比的机动性进窥淮东军的侧翼,往复拉扯。黄陂城未下,淮东军无法集阵将援骑往山川角落里压迫,就无法无后顾之忧的全力进攻黄陂城。
    林缚在黄州战区聚集的步骑名义上只有六万,实际共有九万。
    除留守大营外,还要派兵监视汉津及铁门之敌,使其不得异动,因而在黄陂城前投入在戎马以虞文澄、张苟两部为主力,加上配合作战的骑营,名义戎马总数为四万,实际军力也就五万。
    “奢文庄这头老狐狸率石城援兵主力,最迟明天午前会赶到石城外围,”高宗庭指着地图所标识的方位,介绍当前黄陂周围的形势,说道,“五千敌骑在与我长轩岭戎马接触过之后,就往孝南退缩,可以预见,石城援军主力,也要先进入孝南。”
    “从石城而来的援兵有两万五千众,两万骑兵为燕北精锐,五千步兵以奢渊为将,想必是奢家压箱底的精锐,”赶回前垒大营来加入军议的陈渍说道,“汉津与黄陂原本离得就近,孝南在汉津与黄陂的侧后,要不克不及在石城援军赶来之前,将黄陂城拿下,这战就难打了……”
    “你却是站着不觉得腰疼,换你来打,能包管明天午前拿下黄陂?”张苟辩驳陈渍,陈渍与张苟同身世流民军,关系最是亲密,说话也无遮拦,陈渍是好战分子,换作他再有可能努力一把,趁夜强攻,赶在明天午前将守兵打溃,拿下黄陂,但这不是张苟的风格,他侧过头来,跟主持军议的林缚、敖沧海建议道,“黄陂不克不及再打,先前刺入的戎马,也应该从黄陂城里退却,应以照湖山、长轩垒两处为中心,收缩防阵……”
    林缚看向敖沧海,问道:“你觉得呢?”
    “歼敌不急于一时,再者我们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将石城的戎马引过来,”敖沧海说道,“不过退得太干脆也欠好,我看这样就好,张苟先率往长轩岭收缩,警戒从北面过来的石城援兵,虞文澄照着原计划打黄陂,但要多留几分余力……”
    石城离黄陂有三百里,离樊城、枣阳只有两百多里路,要是叫燕胡在石城有四万多精锐,柴山戎马就很难从随州腹地穿过去——将石城的戎马引出来,牵制在黄陂一带进退不得,这才是林缚一开始就猛打黄陂的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