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大航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懂了里面的玄机,刘协却没有一点高兴的意思,虽然四十年的人生已经看惯了这种尔虞我诈,可是他还是觉得悲哀,为什么要这么处心积虑的生活呢?刘协这两年已经接受了自己的角色,并且喜欢上了这种生活,地方小,管的人少,也没有太多的利益可争,大家相安无事,多好啊。

“这么说,这份贡物他要换些什么呢?”刘协忽然觉得有些意兴阑珊,提不起劲来。

贾诩和杨彪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仅仅两年的时间,天子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以前那么困难的时候,他都没有忘了自己肩上的责任,而现在不过过了两年安生的日子,他就开始习惯于这种平淡的生活了,曾几何时的雄心壮志在不知不觉之间消失了。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贾诩也好,杨彪也好,他们都说不清楚,但是作为三公,他们有责任提醒天子潜在的危机——现在的安稳日子不可能长久。天子的安稳有赖于四王的相互制衡,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那么天子的安稳日子也就到头了。当初杨彪伙同孙绍诱使魏吴蜀三家表明要向外征伐,也有这个目的在其中。两年过去了,真正致力于对外征伐的却只有孙绍一个,当初信誓旦旦的三家现在谁也没有动静。

“陛下,越王征服夷洲是真正的开疆拓土,这样的大功如果不赏,只怕会让将士们心冷。”贾诩慢吞吞的说道:“一旦将士们无心对外征伐,只怕……”

“只怕内乱又起。”杨彪摇头叹惜:“孙绍年轻,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如果不对外征伐,大概又会生出是非,依臣看,现在这样挺好。”

刘协心有同感的点了点头,思索片刻道:“那就加封为抚夷大将军?可是,如果他再立功,又如何封赏呢?”

“那就把抚夷两个字去掉。”杨彪抚着胡须,面无表情的说道。

“大将军?”刘协吓了一跳。他对大将军有些心理压力,且不论历史上的大将军大多没有好下场,就他亲眼见过的几个大将军,从何进到袁绍,再到曹操,都是压在他头上的大山,这个孙绍显然也不是什么忠臣君子,让他成了大将军就能好?刘协转念一想,孙绍的越国远在海外,就算是封他做了大将军,他也不可能到洛阳来任职,终究不过是个虚名而已。想到此,刘协点了点头。

“发公报吧,好好嘉奖一下这位越王殿下。”刘协忽然想起新到的《新山海经》,又笑道:“丞相,太尉,越王的大作你们可曾看了?”

杨彪撇了撇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孙绍那本书也就是儿童读物,此经非彼经,贾诩却微笑着点了点头:“回陛下,臣看了。”

“感觉如何?”刘协笑眯眯的问道:“我那小儿还不认识字呢,可就喜欢看上面的珍禽异兽了。”

“人总是好奇的。”贾诩欠了欠身:“这本书图文并茂,让人大开眼界,真可谓是无奇不有。原本臣以为山海经只是荒诞之书,现在看来,却是臣孤陋寡闻了。”他瞥了一眼杨彪,略作思索:“臣以为,越王发行此书,绝不是著述这么简单。”

“哦?”刘协兴趣大增,就连杨彪都有些好奇起来,把目光投向贾诩。贾诩微微一笑:“臣在钱唐的时候,就听越王说过,他要去验证山海经中的记述,如今他又写出了新山海经,他在干什么?他在向天下人表明,他无意于我大汉现有疆域的土地,不想和孙权争夺地盘,他要凭着自己的实力去开疆拓土,既满足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又敢为天下先,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天下人,可供用武之地甚多。”

“所以,孙权一再进逼,就显得不知趣了。”杨彪频频点头,忽然笑道:“这小子,惯会搏取同情。”

“亦然亦不然。”贾诩微笑着加了一句:“就算是他挖了坑,那也是孙权自己主动往里跳的,怪不得别人。就如当初的人质事件,如果孙权接受孙绍的好意,收下两千匹战马,放回人质,又何至于现在这样狼狈?”

“嗯。”刘协也附和道:“说起来,这的确怪不得孙绍,是孙权自己不知进退,自取其辱。”

“陛下,不管孙绍是不是又在造势,但他征服外夷,的确是值得大书特书之事,就算魏王、蜀王和吴王无动于衷,但是能让天下人知道陛下对越王这样的臣子的赏识,知道陛下的雄心所在,也必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天下人都赞同对外征伐,而不赞成内讧,那我大汉可安。”

刘协眨了眨眼睛,终于明白了杨彪和贾诩的真正用意。封赏孙绍只是一个态度,他能做的,也只有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如果能把魏蜀吴的精力引向对外征服,少打内战,那大汉才能存在下去,他才有机会。

第三卷 海盗帝国 第三十六章 新为人妇

“抚夷大将军?”孙权不屑的哼了一声,两只手指夹着薄薄的纸轻轻一甩,胡综花了十两金才得到的情报就象一只蝴蝶一样飞了起来,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落到了火盆边,淡黄色的纸被火苗一舔,被烤得卷了起来,火苗一亮,只用了一息的时间就化为灰烬。

胡综看着仍然卷曲的灰烬,沉默得象块石头,他拿到这片急报的时候就知道孙权会不高兴,只是没想到孙权会表现得这么激烈。不过既然孙权看过了,那烧不烧的也就无所谓了,如果孙权觉得烧了就没有了,胡综觉得也未必就是坏事。

孙权一手抚着膝盖,一手搭在凭几上,鼻翼吸动得很快,呼哧呼哧的喘气声清晰入耳,略带紫色的胡须被吹得拂动不已,虚悬的手指不停的捏动着,仿佛在揉着什么。

“夷州可有消息来?”孙权看着被屋檐和前面的屋顶夹成一线的天空,越发的觉得闷气。

“越王逼降了一万多夷人,然后陆续把他们的家人全部迁出了山,现在在基隆建城,总人口能接近三万余。”胡综小心的回答道,他生怕孙权听了不高兴,已经把数目大大减少,其实根据他得到的情况,孙绍这次连坑带骗,从山里迁出了二三十个部落,总人数可能在六万以上。六万人是什么概念?大汉有个惯例,一个县的户数如果超过一万,则可称为大县,到目前为止,江东六郡——不,现在是五郡了——只有五个超过万户的大县,而孙绍到夷洲仅仅半年时间,就凭空建了一个大县,这样的战绩足以让任何一个人眼红。对于心里本来就不舒服的孙权来说,这个刺激更大,所以胡综挑了一个保守的数字,以免引起孙权的愤怒。

可是他失望了,孙权还是非常愤怒。

“三万人?这么说,他又多了一个县了。”孙权似笑非笑的哼了一声,再也不说话了。他原本以为孙绍贸然出兵夷洲,千里迢迢,又是孤军远出,不光是辎重运输困难,而夷人又不服管教,想必收获会很有限,没想到孙绍一出手就收获了一个县。

胡综没吭声,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小心的提醒道:“大王,这只是夷洲北部的夷人而已,现在越王正派人向南,或抚或剿,有他在基隆的底子,如果顺利的话,大概在两到三年内就可以再建三到四个县。夷洲虽然多山,但是土地也不少,而且天气炎热,据说一年可以种两季到三季稻。”

“时不我待啊。”孙权叹了一口气,越发的烦躁,伸出两根手指揉了揉眉心,忽然问道:“张温他们怎么样,最近在忙些什么?”

“这个……臣不太清楚。”胡综犹豫了片刻:“臣刚从越国回来,还没有了解这些情况。”

“哦,知道了。”孙权挥挥手,示意胡综下去休息,胡综走了两步,又被孙权叫住了:“伟则,子明殁了,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你和子羽要辛苦一些了。”

胡综一愣,徐详死了?他看了孙权片刻,这才回过神来,躬身低头道:“喏。”然后转身匆匆的去了。他和徐详、是仪三人同在孙权帐下负责秘事,虽然平时相处并不热络,毕竟时间久了,交情倒也不差,突然听说他死了,不免有些免死狐悲。

胡综快步走进旁边的小院,一眼就看到是仪正坐在堆满了文牍的案前,皱着眉头查看一份文件,听到脚步声,是仪抬头看了一眼,脸上立刻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伟则,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到。”胡综顾不上寒喧,走到是仪对面坐下,伸手先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咕咚咕咚的倒进嘴里,一抹嘴,这才说道:“子明殁了?”

是仪脸上的笑容一僵,露出了悲哀的神情,他默默的点了点头:“就是你走之不久的事。”

一看到是仪的脸色,胡综有些意外,作为从事秘事多年的人,以及他对是仪的了解,知道徐详的死可能不是那么简单,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