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唐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甫的两位朋友忙向李月见礼,杜甫正要向他介绍,李月却笑着对一人说道:“人生何处不相逢,太白兄,我们果然又见面了。”那人正是李白,自天宝五年进京后,虽然名声大噪,在官场上却因戏弄高、杨二权臣,一直不得志,至今依然是白身,他见李月认识他,心中却想不起来,只因初见李月时他尚是少年,且已隔七年,所以李白早已忘记。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月笑着说道,李白恍然大悟道:“你就是那个小道士!多年不见已经长这么大了,原来还是一名皇家子弟。”
    “太白兄,你们认识?”杜甫有点惊讶的问道。
    “七年前在蜀道曾有一面之交,颇为投缘。”
    “原来是这样,今天可痛饮几杯了。来!来!李月小友,我再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一位就是边塞诗人高适高达夫,你可曾耳闻?”杜甫又向李月介绍另一人。
    李月久闻高适大名,此时得见,不禁欣喜非常,他长施一礼说道:“原来是与岑参齐名的高先生,小子久仰大名,今日得见,足慰平生”
    “小友过誉了,不妨也称我为兄。”高适忙回礼说道。
    四人又谦让一番,分别入坐后,杜甫给李月满上一杯酒,李月各敬三人一杯。
    喝了一会儿后,李月问道:“适才我在隔壁听三位胸中似有不平,好象有离京之意,为何?”
    闻此言,三人均沉默了,李月见状忙笑着说道:“小子唐突,自罚一杯。”杜甫苦笑一声说道:“小友说得其实并不差,我等报国无门,均心灰意冷,确有离京之意,但又心不甘!”这时,李白举起一杯酒吟道:“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好一个直挂云帆济沧海!”高适赞道,说完他也击杯吟诗和道:“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吟罢,三人一起投箸大笑。
第十三章 乡试
    沉默了一会儿,李月对三人说道:“我倒有一去处,不知三位可愿屈就?”
    “愿闻其详!”李白和高适对望一眼,异口同声地说道。
    “此去往西,近吐蕃处,有一县,名天祝县,县令已近七十,高兄可愿先为县丞,适应一年后,再为县令?”
    “李月兄说的可是钱增益那个县?”
    “正是!高兄也听说过?”
    “我闻那天祝县本是马匪横行,民不聊生,三年前钱增益做县令后,组织乡勇剿匪,短短几年,便气象一新,成为西北大县,商贸极为繁盛,只是听说这县和高力士有关,李月兄如何能做主?”
    “实不相瞒,这天祝县和我有关系,我曾给高力士治病,所以他替我罩着此县,前日,钱增益还来信说他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让我另选贤者,今日和高兄投缘,不知高兄可愿暂曲身为一县令?”
    高适闻言站起来躬身答到:“愿为李兄效力!”他是聪明人,如何不知李月的意思。李月请高适坐下,又笑着对李白说道:“太白兄可愿从军?”
    李白微微一笑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那天祝县剿匪之兵,名为乡勇,实为军队编制,隶属平凉折冲府,但却不归其管辖,自成体系,军中为我的三个兄弟掌控,现军中尚缺一行军司马,不知太白兄可有兴趣?”
    “军中可禁酒?”
    “平时不禁,但战时禁。”
    “好!只要不禁酒,我愿一行!想不到当年遇到的小道士,居然成了我的主公,人生际遇竟奇妙如斯。”
    李月见二人均爽快答应,心下高兴,他又对杜甫说道:“子美兄,我父亲处尚缺一名幕僚,不知子美可愿屈就?”
    “能给国子监祭酒做幕僚,交天下贤俊,我愿足矣!”杜甫穷困潦倒,如何不肯。原来李郁前日曾给李月说过,他尚需一名幕僚,让李月替他留意,当时李月就想到了杜甫,所以今天他来酒楼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到杜甫商量此事。
    三人前途皆定,心中大快,便开怀痛饮起来,分手时李月取出刚写的信及五百两银子旅费交给高适和李白,杜甫和二人依依惜别。李月又取出五百两银子交给杜甫,让他安顿家小后即来赵王府。
    天宝十二年春,高适任天祝县县丞、李白任铁骑军行军司马、杜甫进赵王府做了幕僚,李郁怕引起李隆基的猜疑,便同时荐他做了九品的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五日后,李月最后一次给李隆基拔毒,经过三次的医治,李隆基终于恢复原来的肤色,不过李月告诉他,这仅仅是把毒压制住了,若纵欲无度,毒极可能复发。但李隆基并没有听进去,若再发,就宣李月来好了,心情大好李隆基命举国欢庆,迎接花灯节。
    天宝十二年的花灯节注定是属于李月和赵绿敏的,就在一年前的花灯节,他们相逢于金陵,所以每年的花灯节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有特殊的意义。但天宝十二年的花灯节对于广大的莘莘学子来说却毫无意义,因为就在正月二十,将是乡试的日子。
    唐朝的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则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常科名目很多,依据应举人的条件和考试内容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但天宝以后秀才科便已名存实亡,天下举子皆从进士与明经科考。
    乡贡是指通过府试、州试的人,又称举人;考头名的称解元。通过朝庭尚书省的省试者称为进士及第,考头名的称状元,其余分甲第和乙第。唐朝的新科进士授予的官职远较后代进士低微。例如,唐朝秀才科上上第授正八品上官职,明经科的上上第授从八品下官职而进士、明法两科,甲第授从九品上;乙第只能当最小的官从九品下。著名诗人王维考中状元后当的太乐丞,就是从八品下的小官。因此,唐朝的科举类似于现代的基层公务员招考,正月二十是各州府乡试的时间,省试的进士与明经科则在五月举行,另外在二月初一开武举,主要内容为弓马、搏击。
    长安的乡试为全国规模最大,整个京兆(即长安地区)约有三万余人参加,由于赵王李郁已荫李照和李朗(唐制有照顾子女的制度,名'荫',皇帝、皇后的直系亲属,一家荫两个孩子;一、二、三品官家,只能在指定的两个孩子中荫一个;而五品官家,只能荫及一人,而这个人还必须是上边指定好的),所以今年李郁家有两个孩子要备考,分别是李耀和李月,李寒已于前年通过,今年将直接考进士科。李月本意只考武举,但其父亲和大哥则坚持要其也参加乡试,李月见乡试和武举时间上并不冲突,便答应下来。由于乡试和武举只隔十日,所以长安城街头走满了身着儒袍的书生和全副武装的武人,煞是有趣。
    唐代的乡试条件较后世宽松,无论门第身份,只要能证明身家清白皆可报考,也没有明朝以后的要先取得秀才资格才许报考乡试,在唐代,乡试就是初级考试,若是三大学府的学生(国子学、弘文馆、崇文馆)只要能通过学府自身的考试,那就连乡试都没必要参加了,直接参考省试。
    正月二十,各地的乡试陆续开始,长安地区的乡试由于规模浩大,故借用了三大学府的场地,由
    新任京兆尹杨国忠(他虽为右相,但身兼四十余职,京兆尹就是其中之一)亲自主持,但杨国忠只是挂名,乡试的具体操办则由京兆少尹崔光远负责。
    一大早,王妃便命管家王强率十几个家人护送李寒(李寒是国子学生徒,本可以不用参加乡试,但因其父李郁当了国子监祭酒,为避嫌所以特地参加乡试)、李月去考场,赵绿敏亲自给李月带上了护身符,祝他一帆风顺。辰时正,各考生验明身份入考场,李月兄弟考场在崇文馆,周围考生均是贵族子弟。辰时三刻,考试正式开始,李月把试卷开封,见有两题,一个是帖经,即默写《尚书》和《仪礼》中的各一段;另一题为策,《试述大唐地域对政治的影响》。两题中可任选一题。今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