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言大喝一声:“全军突击,”,青州军将士得令之后,奋起精力,如猛虎下山般冲杀过去。
在得到青州军的加入之后,曹操压力大减,也开始组织起了反击。
董卓军见敌军势不可挡,李傕、郭汜、张秀急忙下令撤退。
萧言二人哪里会放过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下令全军全力追击。赵云、典韦、太史慈、张辽、高顺五人组成前锋部队,直向董卓军冲去。曹操也忙挥军跟上。
很快,追兵看见了前方董卓的大部队,只是大部分不过是董卓所迁的洛阳之民。押送这些百姓的董卓军见后面诸侯军打过来了,也不管这些流民了,急忙往前军溃逃而去。萧言留下一千人来看守这些流民之后继续的向董卓前军追击而去。
董卓前军看到后面陆续的有逃兵赶来,一问之下,发现后面诸侯军杀来了。董卓吓的双腿发软,下令先让骑兵带着少帝与百官,快马飞奔长安,那些百姓也顾不得了。
萧言、曹操见董卓军大部分皆骑兵,撤得飞快,一时也追赶不上,只得停止了追击,萧言留下张辽安置流民,随即赶回了洛阳。
孙坚救灭宫中余火,屯兵城内,设帐于建章殿基上。坚令军士扫除宫殿瓦砾。凡董卓所掘陵寝。尽皆掩闭。于太庙基上,草创殿屋三间,请众诸侯立列圣神位,宰太牢祀之。
祭毕,萧言见已无事,便引兵回青州去了,各诸侯也纷纷离开了。
孙坚归寨,是夜星月交辉,乃按剑露坐,仰观天文。见紫微垣中白气漫漫,坚叹曰:“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言罢,不觉泪下。这时有军士来报道:“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
孙坚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捞起一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得玺,乃问程普。程普道:“此传国玺也。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明年,始皇崩。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
孙坚这时已经开始动了不臣之心,人人都有当皇帝的心,现在有这么好的一个借口孙坚的野心也开始膨胀起来了。孙坚道:“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当托疾辞归。”
没想到孙坚军中有一人,乃袁绍乡人,欲假此为进身之计,连夜偷出营寨,来报袁绍。绍与之赏赐,暗留军中。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
袁绍笑道:“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孙坚大惊道:“此言何来?”
袁绍也是有当皇帝的野心,哪能这么容易就让玉玺归他人所有,袁绍道:“今兴兵讨贼,为国除害。玉玺乃朝廷之宝,公既获得,当对众留于盟主处,候诛了董卓,归复朝廷。今匿之而去,意欲何为。昨日有使来报道你在建章殿井中打捞到玉玺,你有何解释。”
孙坚既然野心暴涨,肯定对此事也是石头否认,孙坚指天为誓道:“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后来不知道是不是孙坚的这个誓言应验了,才使孙坚横死。
众诸侯求情道:“文台如此说誓,想必无之。”
袁绍唤军士出道:“你打捞之时,有此人否。”孙坚大怒,拔所佩之剑,要斩那军士。
袁绍亦拔剑道:“汝斩军人,乃欺我也。”袁绍背后众将皆拔剑出鞘。孙坚背后程普、黄盖、韩当亦掣刀在手。众诸侯一齐劝住。坚随即上马,拔寨离洛阳而去。袁绍大怒,遂写书一封,差心腹人连夜往荆州,送与刺史刘表,教就路上截住夺之。
第四部 冀幽风云 第三十一章 得遇文姬
更新时间:2008…10…19 23:05:07 本章字数:2631
孙坚获得玉玺之后,急忙赶回长沙。路经荆州时,荆州牧刘表受袁绍之书,得知孙坚得到传国玉玺而不归还朝廷。刘表乃汉室宗亲怎么会任由传国玉玺被他人所得,于是尽起荆州之兵截住孙坚回长沙之路。孙坚得程普、韩当、黄盖三员大将死救得脱,孙坚军折损大半,夺路引兵逃回长沙。自此孙坚与刘表结怨。
却说萧言回到北海,张辽已经把大部分的流民押送了回来,萧言将这些流民迁至东部沿海人口稀少处,开垦荒地,重建家园。
一日,徐庶匆匆而至,萧言一惊,以为出啥大事,忙问道:“元直,何时如此匆忙。”
“……主公……,城中有一大贤,主公可前去求之。”徐庶走得有点急,稍带喘息说道。
“大贤!?”萧言闻言一喜,又有点疑惑,这北海之地自己得之数载,也算是知之甚详,怎么还会有什么人才自己不知道的,便好奇地问道:“元直所言为何人?细细道来。”
徐庶缓了口气,清了一下嗓子,一一道来。
原来住于城中的大贤就是朝中议郎蔡邕,蔡伯喈,乃当今名士,文学、书法、音乐堪称当世一绝。蔡邕自由熟读圣贤书,心忧天下苍生,见朝纲腐败而不愿出仕,此前迫于董卓势大,只得在朝为官。这次董卓火烧洛阳,蔡邕见机会来了,便乘机携带家人逃了出来,眼见这天下处处纷乱,百姓奔波流离,只有青州一地民心安定,堪称富庶,便偕同家人来到了北海定居下来。徐庶得知后,认为以蔡邕的名望,必定对主公大有帮助,便急忙告知萧言而来。
萧言听到此位大贤即是蔡邕,也是一喜,待问清楚蔡邕家住何处后便出得门来,一人朝蔡邕家走去。
蔡邕家位于北海城东。不一会儿,萧言便行至门口,见左右无人,便自行而入。只见院子虽不大,却也甚是体面,院子内建了一个人工小湖,湖边垂柳旁摆着石凳、石桌,甚是清雅,萧言心中赞叹这蔡邕不亏为当今名士,光是这院中布置就显得雅致异常。
忽然,一阵琴声乍响,顿时将正在院中的萧言带进了另一个天地。翠木葱葱,鸟语花香,不是人间气象,让人的心不自觉地进入一片宁静祥和的境界,在这里远离杀伐,没有世俗的纷扰。萧言站在院中,静静地聆听着。
一曲弹罢,萧言久久方回过神来,心中暗自感叹:听闻蔡邕音乐造诣天下一绝,果然名不虚传。
“啪啪啪”萧言连连鼓掌,朗声到:“蔡议郎,青州萧言冒然来访,望恕罪。听得蔡议郎一曲,真是不虚此行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话音刚落,一清秀老者出门而来,见到萧言后,拱手道:“萧大人客气了,老夫已非朝中之人,一闲人而已。适才一曲乃小女文姬所奏,多谢大人夸奖。”
“萧大人夸奖,文姬愧不敢当。”一妙龄少女走了出来,朝萧言微微一礼,轻声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文姬平日也颇通诗文,从未听闻此句,不知是何人所作?”此女正是蔡邕之女蔡琰。
萧言见这蔡琰身姿婀娜,国色天香,一幅倾国倾城之貌,心神一刹那恍惚,愣愣地看着蔡琰。
听到蔡琰发问后,萧言顿时清醒,老脸微微一红,看来又要做一次文坛大盗了,道:“适才听闻小姐一曲,言有感而发。古人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也不过如此。今日得闻小姐仙音,真是又了却了平生一件憾事。”
蔡琰微微一笑,道:“大人夸奖了!”边说边看着萧言,只见这人两眼直盯着自己,脸不由一红,侧身对蔡邕道:“父亲,孩儿有点不舒服,先告退了!”说完就连忙跑了。
萧言望着蔡琰远去的身影有些发呆,蔡邕也发现萧言有些异常了,微微一笑,道:“萧大人,既然来此,不如陪老夫喝茶聊天吧?”
“好!”萧言连忙答应。二人随即围坐湖边,悠闲地喝起茶来。
随后,二人开始聊起了诗词歌赋来。以萧言现代人的身份,虽然古诗不是其最擅长的,但也是口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