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原貌。而其中每一项知识都有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掌握在李俨、钟离权、吕洞宾手中。只有极少数通过审核,绝对安全可靠的核心道士,才能够掌握全面的技术。而那些技术的原理,更是极少人能够了解。这些炼丹道士们都着迷于对物质各种性质和物质间各种看起来很神奇的变化反应的试验和研究,没有多少人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格物学实践相当发达,而其理论知识却十分薄弱的一个原因。然而这些理论知识,才是真正的格物学发展的基石。
在掌握了那么多所谓“仙学”之后,道士们为了更快的“成仙了道”,也在李俨的号召下将各自掌握的秘方贡献出来。理由是“仙道无私,有私者必不能成仙”。这顶帽子扣下来,再加上各种神奇现象对他们的吸引力,他们倒也又是心疼可惜又是期待的将自己掌握的一部分秘传知识传授了出来。这倒让李俨得到了好几个现代已经失传的秘方和知识。毕竟格物学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后世的现代格物学虽然在绝大多数方面远远超过古代,但是还是有极少数古代已经失传的东西,就算用现代格物学也无法仿造出来。李俨得到的这几条秘方,就有好几个这方面的东西,倒让李俨欣喜不已。
除了钟离权、吕洞宾二人,其他那些加入了格物学研究核心,并得到了格物学研究理论传授的可靠道士,都在初步掌握这些东西之后,被遣出了宫,在某些山川上隐居,等待李俨的再度征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们。几年后全国性的大乱将至,李俨可不想他亲亲苦苦培养出来的大唐格物学先驱,死在战乱之中。
一头扑在“炼丹”之上,李俨的表现,变得越来越“昏馈”了。他知道现在田令孜掌握大权,眼下又不是夺权的时候,还不如利用田令孜对自己没有防备或者没打算对付自己的时候,大力发展格物学,尽量多储备那些能够形成或者很快形成先进武器的技术。这样一来,等到自己掌握大权,建设装备自己军队的时候,就不用花太多功夫去研究先进武器了。
然而他的这种种心机,外人岂能得知?不要说别人,就连来鹄都担心他是真的沉浸在“炼丹”、“求长生”当中了。如果不是李俨对他再三保证,只怕来鹄也会为此进谏了。对李俨有较强信心和了解的来鹄尚且如此,更何况别人呢?
皇帝昏庸,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的,自然是那些心有异心和那些贪官污吏了。
就在乾符二年秋七月,京城一带闹蝗灾,自东飞到西边,遮天蔽日,所过之地尽为赤地,草木五谷皆被吃尽。然而京兆尹杨知至却向李俨上奏称:“蝗虫飞入京畿地区,不吃庄稼,全都抱着荆棘而死去。”宰相们都来致贺。
李俨心中冷笑之余,表面上却欣然受之。不过后来没多久,就找了个触怒自己的小错误,将这个竟敢愚弄自己的杨知至下狱抄家。就连田令孜前来说情,都没有改变伪装成盛怒样子的李俨的主意。说到底李俨在名义上始终是皇帝,他一发怒,还是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跟他作对的。
愁的,自然就是那些忠臣。
乾符二年九月,右补阙董禹上言谏李俨沉迷炼丹,李俨赐给董禹金、帛,以示褒奖。宁节度使李侃是已故宦官华清宫使道雅的义子,因而上奏李俨为其义父求赠官,董禹又上疏对此事提出异论,其疏文有一些冒犯宦官的言语。枢密使杨复恭等人在李俨面前列举诉说,再加上田令孜暗中做了手脚,于是在冬季十月,董禹因冒犯宦官被贬为郴州司马。(杨复恭是杨钦义的养孙。杨钦义是唐武宗时候的内枢密,为当时极有权势的大宦官。)
这一事件,几乎跟后世历史上发生的一模一样。只不过董禹谏言的内容从“施猎太过、乘驴击球”变成了“沉迷炼丹”而已。董禹这个人还算有点骨气,算得上一个直臣。李俨有心保护他,却不能做得太明目张胆,也只好将董禹的抄家下狱结果改成了贬官,除此之外也就无能为力了。
董禹之外,还有一些忠直的大臣为此担忧。但他们地位大都不高,鉴于董禹的前车之鉴加上田令孜的滔天权势,有心进谏却又无能为力。
当然,这些忠臣中间地位高点的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当朝宰相郑畋了。为了进谏皇帝,他三番五次求见皇帝,要求皇帝停止炼丹修道,将精力放在国家政务上。不过每一次都被李俨掩饰过去,总说自己马上就改马上就改,但说了之后,却依然炼丹如故。
这一日,郑畋又照例跑去进谏李俨。连日来他见劝说无效,心中那股忠臣的脾气就上来了,竟然直直地跪在大明宫门口,说是除非皇帝答应他改弦更张,否则绝不起身。
这一下可惊动了整个宫廷,田令孜慌忙封锁消息,随后亲自去见李俨,目的自然就是为了在李俨面前进谗言,早日将这个郑畋赶出朝廷。
朝廷之上,田令孜虽然一手遮天,但是却并不是完全没有人反对他。而所有反对他的人中,都是以郑畋为首的。田令孜早就有心对付他,却一直没有机会。
郑畋此人乃是大唐豪门,几个大姓之一的郑家出身,身后的钱实力极为庞大,就算田令孜也不敢轻易动他。而一直以来,李俨对郑畋也相当看重,郑畋曾经因为李俨整天炼丹,不听谏言,而向李俨提出致仕的请求(致仕,也就是辞官的意思。)。但李俨只是好言抚慰,一直没有答应。
皇帝的这种行为,让本来有心灰意冷的郑畋重新燃起了希望。毕竟皇帝还是很看重自己的,传统的忠君思想加上那“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读书人品德,让他终于暂时息了致仕的念头,转而想一心辅佐皇帝。而他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让皇帝明白炼丹的危害,将精力放到政务上来,好好励精图治,中兴大唐。
于是乎,他进谏的行为变得更加频繁,行动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起来。这一次竟然长跪在大明宫门口,扬言李俨不答应他自己就不起来。
“皇上,郑畋竟敢在大明宫门口跪地要挟,说什么皇上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不起来。这……这简直太猖狂了!太目无君上了!皇上乃是九五至尊,当今天子,得天命之人!皇上要作什么事情,那轮得到他一个小小的臣子的干涉?从前他三番五次地干涉皇上行事,皇上本着宽仁之心,没有与他计较,这是何等的恩德!他不但不敬谢皇上的大恩德,反而变本加厉,竟然敢要挟皇上,这是欺君之罪,大不敬之罪啊!要是天下的臣子都学他这样,个个都来要挟皇上,那皇上还是皇上吗?那皇上还怎么治理这个天下?要是让这种情况蔓延开去,国将不国呀皇上!老奴恳请皇上立刻将郑畋下狱查办!以儆效尤!”
将事情说完,田令孜一副慷慨激昂的忠君爱国模样,在李俨耳边大声叫道,撺掇李俨将郑畋问罪。
李俨心中冷笑:郑畋他这样就国将不国了,你个老奴才竟敢让朕做傀儡,岂不该千刀万剐?
表面上却装出一副愤怒模样,喝道:“郑畋竟敢如此作为?简直太放肆了!阿父你先去封了宫门,朕随后就到!”
田令孜还以为李俨终于决定处置郑畋,心中大喜,就这样去了。
李俨冷冷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也不耽搁,顺手拿了张白纸,在上面写了几个字,迅速吹干墨迹,然后将白纸叠好,藏在袖中,露出怒气冲冲姿态,朝大明宫宫门去了。
他当然不会像田令孜想象那样处置郑畋,不过他也另有打算,准备借这一次的事情,给郑畋透个底。
尽管从历史书上他知道,郑畋的确是一个大唐帝国的忠实拥护者。但所谓知人之明不知心,从后世来到了在这个遥远时代,除了极少数人,他并不敢轻易地相信任何其他人。
这一次准备给郑畋透底,是因为经过这几年的考察,他发现郑畋还是相当忠心的。而且在利益方面,田令孜大权独揽之后,一方面大力提高宦官的地位,甚至做出在晋升宦官时,采用宰相就职时才能使用的礼仪;另一方面他同时还大力打击豪门世家势力,从这些豪门中夺取利益,引为己用。可以说,以郑畋为代表的豪门世家势力,跟以田令孜为首的宦官势力,两者之间根本就水火不容。不但在身份地位上有着致命的冲突,而且在利益上也是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郑畋对皇帝并不是特别忠心,但是他却不可能不为自己的家族势力、家族利益考虑。所以即使日后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