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诏书,也是我唯一从心底同意的诏书。而同时期的其他诏书,却大抵都是田令孜自作主张发下来的。我的唯一作用,就是一个盖玉玺的机器。
为了笼络刘行深、韩文约二中尉,他们两人被封为国公。
按唐制,封爵最大的是“亲王”,其次是“郡王(嗣王)”,这两个都是封给皇亲的。不是李姓皇族,基本上绝无被封的可能。当然,武则天那会儿,她破坏唐制,也册封了不少武姓亲王或者郡王(嗣王)。但当时武姓也为皇族,实际上并没有太大不同。后来也有少数功劳极大的异姓被封为郡王,不过亲王是只有皇子才能授任的。
除了这两个基本上属于皇族专用的爵位,如果不是被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那等克平大功,能够被册封的最高爵位,便是国公。这个爵位地位尊崇,从前是绝不等闲册封的,更不用说给一个阉人了。以宦官之身而进封国公,在大唐这还是头一次。
田令孜下的血本,也算是丰厚了。宦官在晚唐时期虽然掌握政权,却不受人尊敬。封爵之类的好事,更是轮不到他们。此时韩、刘二人被封国公,自是意得志满,也对田令孜减少了几分戒心。只是,我这个昏庸之君的名头,更是被坐实了。
同时,田令孜假我诏令,进韦保衡为司徒。
去年韦保衡已经被封为司空。太尉、司空、司徒都是位列三公的极高尊位,位列正一品。其中太尉最尊,司徒次之。太尉乃是武官之职,文官能够得到的最高尊位,那就是司徒了。这摆名是对韦保衡的笼络。
从反馈回来的情况看,韦保衡对这个尊位相当满意。此时他在朝廷上的气焰之嚣张,已经远远超过了懿宗在位时。他的妄自尊大甚至达到了好几次见到我这个皇帝,居然都没有规规矩矩的行大臣之礼,甚至不行礼的地步。要知道古人最终礼法,就算是准备谋朝篡位的人,见到了皇帝,至少在名义上还是礼节周全的。否则必将引起天下人的不满。然而韦保衡竟然不智如此,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爬到宰相的高位的。
他对田令孜也是相当傲慢,视之为家奴,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而在懿宗丧期,他更是不顾丧期的礼法,公然与郭淑妃在宫廷中相好。虽然他们严令下面的宫女太监守口如瓶,但田令孜现在虽然职位还仅仅是小马坊使没有变,但是他却掌握了内廷的实权,要从这些人口中得到情报,实在易如反掌。
田令孜很聪明,把这个事情报告了我。无论我这个傀儡皇帝再怎么懵懂无知,恐怕也都难以容忍自己的老爹在死后被人戴绿帽子。而田令孜借这个机会,让我下达贬斥他的命令,也就顺理成章了。其实他田令孜又何时在乎过郭淑妃跟谁私通?这么做不过是为了铲除异己而已。
我自然也乐意配合。韦保衡此人一家老小,皆是小人。我对他们的恶感,还要上溯到在后世读史书的时候。此时有机会收拾他们,自然也不会放过。
我这个皇帝即位,接手的是一个典型的烂摊子。偏偏我还被处处掣肘,没法大张旗鼓的动手脚。这样的情况保持下去,就算我是来自后世、深明历史发展,更多了上千年见识的人,也难以只手擎天。可是我能怎么办?眼下唯有隐忍一途而已。
隐忍归隐忍,朝廷的情况我还是得了解的。我扮作刚刚即位,对朝廷好奇的样子,也从田令孜那里问到了一些朝堂之事。而田令孜要操纵我,也必须给我讲解一下朝廷局势。这些东西综合起来,我对当下的朝廷局势也有了一些了解。
首先是国库。
大唐岁入昔日在贞观、开元年间,可谓是富庶无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杜甫的这首诗,恰当的再现了当时的富庶情况。根据历史记载,天宝年间大唐的总岁入为5200万缗(包括实物和货币)。
但是在安史之乱后,大唐岁入大大减少。代宗初期仅400万缗。其后虽然有所增加,但是不多,到了现在年岁入也只有600万缗多一点。
(按:没有查到具体的懿宗末年岁入。不过中唐以后平均岁入,根据宋朝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为800万缗。但这是中唐的平均数据。懿宗末年的晚唐时期,应该少一点,故权且定为600万缗。如有通家达人能指教其具体数目,不胜感激。再没有更准确的数据之时,就以这个数字为准。)
岁入虽然有600万缗,但实际上,尽管经过号称“小太宗”的宣宗的励精图治,整个大唐国库还能剩下来的钱帛仍然不多。而懿宗一朝,耗费甚多,尤其是懿宗礼佛的花费,特别是懿宗临终前迎佛骨的花费,早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国库的那点钱帛,根本就入不敷出。
幸好还有内库。内库不同国库,乃是皇家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以随意动用。而国库的收入都只能用于国家,不能被用于皇帝私人。当然,在朝政混用的时候,往往国库也被用为私人,就如同明末那样。但毕竟那是少数。
内库的财源,来自全国的进贡。大唐历代皇帝的积蓄都在其中,可以说是金山银海,财富无穷。虽然已经被许多败家皇帝挥霍不少,但却仍然可观。不过,内库至少在我掌握权力之前是不会动用的。只能作为一个财富上的储备。
财富之外,整个大唐的局势并不好。这一点,田令孜当然不会说,但是不用他说,我也知道。尤其近年天灾不断,而朝廷却不加抚恤,百姓民不聊生,否则只要百姓有一丝活路,都不会闹出黄巢之乱这样的大民变来。
别的不说,但是我刚刚登基的今年八月份,关东(潼关以东)、河南(黄河以南)就发了大水。而贪官污吏仍然在拼命的压榨着本已经相当艰难的百姓。不闹起义才怪。
而在政府方面,整个大唐的官员基本上都烂透了。他们很多都是通过贿赂宦官得到的官职,甚至可以说,整个大唐有十之的官员是贿赂得来的。这样的官员,上任之后,自然要加紧搜刮,以便弥补损失,然后再大捞一笔。至于百姓的生死存亡,与他们何干?大唐朝廷的政令,凡是不利于他们的,出了京城,就无法推行。要想依靠这样的官员重振大唐雄风,只怕是痴人说梦。
然而田令孜并没有改变这一切的打算,当然他也没有这样的能力,他正全力准备着接下来的排除异己,独揽大权的行动……
第十五章 倒韦
九月份,众臣上疏给普王亡母王太后谥号为惠安。wWW!
九月的朝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但是一股暗流已经在悄然涌动中。
京兆尹裴澄府邸。
一个小黄门趾高气扬的坐在上席之上。在他下首的主位上,裴澄微微低着头,脸上露出谄媚的微笑,听他在说着什么。
这个黄门,是田令孜派来的。以田令孜今天的地位,根本就不用像救鱼玄机时候一样,亲自出马来跟裴澄打交道了,派一个小黄门足矣。
小黄门的言语中只有一个意思:命令裴澄投靠田令孜,同时上疏弹劾提拔他的宰相韦保衡。
自从上一次,田令孜对裴澄说的那一句话中隐含的意思成为现实之后,裴澄这个瞧不起田令孜的人,已经变得对田令孜畏惧如虎。
“普王尚幼,故不可犯也。”
这只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但是这其后包含的意思,却让裴澄思索了整整一夜。
是啊,普王尚幼,原本没什么了不起的。本朝没有实权的亲王、郡王多不胜数,他堂堂一个掌握京畿之地的京兆尹,根本就不用畏惧他们,更何况,这个普王还仅仅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
但是,深想一层,本朝自穆宗以来,皇帝废立之权,往往掌握在宦官之手。那宦官意欲独掌大权,就决计不能立一个有为之君。然而一个皇子如何才能够分辨是否真的无能?光从皇子平时的举动判断,实际上并不可靠。比如本朝先皇宣宗皇帝,在潜邸时为光王,整整装痴扮傻了十几二十年,直到被拥立为皇帝的时候才表现出精干之态。如非他性好道家,多服所谓“长生不老丹”而暴毙,只怕此时那些专权的宦官早已经被铲除了。谁又知道,立的那个看似昏庸无能的新君不会是又一个光王呢?
在这个时候,年龄尚幼的普王,就有很大的优势了。正因为年幼,所以宦官完全可以从小与之亲近,使其心中倾向于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