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振大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旋即,车声辚辚,走动了起来。我立身在府门口,心中只觉百味泛陈,既为少了一个干扰而高兴,却又有点怅然若失,还夹杂着一丝道不明的怜惜。
    回至书房,我静静地思索了一会儿,为王忠嗣写了一份职任岭南的封敕,加盖完皇帝之玺,我又给他写了一封信,至于我的岳父则在十二年前就殁于战阵之中了,此时当然不再提及。信中我首先对自己多年来的疏于问候而再三告罪,而后,请他偕自己的孙女一起前来长安,我需要与他老人家详细面谈一些事务。然后,我吩咐孙六将封敕交与吏部传达,家书则交与礼部,和喜贴一同发出送往汉阳。
    诸事办完时已至午,我请来李泌、郭子仪在书房小酌。酒至半酣,我开言道:“我得蒙圣上恩宠,授以天策上将之职,并予掌皇帝之玺,此等殊恩在本朝是前所未有,我只有竭力尽心地把这份责任承担好。如今圣上传旨,扩建这座王府,改名为天策府。在此,我请教二位,在天策府中,我们应该怎样设置职司?”我认为书房之中,都是心腹之人,无需太讲礼仪,加之他二人的辈份相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致的,所以我只有自称为“我”了。
    我这眼前二人俱是当今的旷世之才,并不拘于前朝天策府的文武职司,着眼于现在的情形,沉思起来。良久,郭子仪开言道:“天策府总管天下戎机,臣认为应该文职细分,各掌一方中各方面的机要,使全天下事务横看,可知天下同一方面的事务状况;纵看,能明一方综合详情!武将嘛,则只需设置品级,专管具体行军打仗,贯彻实施作战目的就可以了!”郭子仪的这番话正对我的意思,我把询问的目光投向李泌道:“子仪所言倒合我意,不知长源怎么看?”
    李泌带着沉思的神情道:“郭将军所言也不无道理,长源也较为赞同,只是有一件事,不知殿下有没有注意?”我想了想一无所得,便直接问道:“不知长源说言何事?”李泌缓缓而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李佞独揽政务十余年,如今托词抱病府中,殿下可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要知古语有‘困兽犹斗’之言。既然李佞接二连三的欲行不利于殿下,殿下应当慎重视之,万不可有些微疏漏!“李泌早就听我说起与李林甫之间发生的种种情况,如今见我把注意力转移到政务上来,怕我忘了这个隐患的存在,加之李林甫闭门府中,确实让人感到异样,所以,李泌趁机向我提醒。
    我心念一动,虽然我并不惧于李林甫的暗中刺杀毒害,却不能小视他的机变权谋之术。如今,安禄山已经领教了我的恩威,在得知我对待他的态度之后,相信他在没有做好造反的准备之前,绝对不会轻举妄动,他更不会冒这么大失败机率的危险,来反攻长安。既然如此,我何不向日薄西山的李林甫下手?彻底根除他对我的潜在危胁也可振奋朝堂上的正气,使大唐的朝政多些勃勃生机,然后再进一步整肃吏治。而后,趁着安禄山反叛的动乱或者忠王、永王的胡为,来转移和掩盖变革所带来的矛盾和阵痛,从而使存在于大唐盛世根基中的蛀虫一一毁灭!
    正文 第一百一十九章 谋冤林甫
     更新时间:2009…10…9 15:58:00 本章字数:3098
    我思索着说道:“长源所言正提醒了小弟,小弟原本只是着手清除李佞的羽翼,如今看来,现在是对他下手的时候了!”接着,我分析了当前的情况,得出完全可以铲除李林甫的结论。李泌和郭子仪连连点头叫好,两人为此而举杯敬我。
    饮下这杯敬酒,我问向二人道:“如今的情势,两位认为该如何对付李佞?”李泌自从被我设计出任长史以后,再不敢放怀痛饮,对于美酒变得小酌轻饮起来,生怕误了正事。此时闻及问语,他微一抿酒,朗然而言:“此贼闭塞言路,弄权误国,更迭起冤狱,每每授意第二人出首告发,第三人严刑逼供,第四人做实罪名上报朝廷,由此来坑害朝臣。在不明内情的人看来,李佞是依照律法,秉公判案,一无屈判,二不徇情,常常令含冤之人对他也一无怨言,与他的声名一无所碍!他着实是阴毒至极,不若也让这佞贼也尝尝含冤而死的滋味!如何?”郭子仪拊掌笑叹道:“对极!对极!正所谓以彼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让这佞臣也尝尝因果的报应!”
    我笑着点了点头,细思其中的关节,而后言道:“如今,圣上对于李佞依然恩宠如故,轻易动不得他,除非是谋逆叛国之罪,不知两位可有什么方略可行?”想扳倒独揽朝政十余的宰相,着实不是易为之事,何况还是圣眷正隆的宰相!不过,事在人为!想当初李林甫为独霸相位,冤害了另一位宰相李适之,并命吉网罗钳中的罗钳取李适之性命,结果李适之吞药自焚而死。这李林甫能做成的事,我们怎么不能做成?何况我的权位比他更高?只要我们用心谋划,一定会让他因果得报!
    郭子仪沉思起来,李泌想了想却道:“长源倒有一策,不知行也不行?”我欣喜地看向他,一代军师之才所想的方法,谅它必定高明,我们三人再集思广益地商讨一下,绝对可行!郭子仪也高兴地问道:“李先生有何妙策,快快道来!”李泌思索着徐徐言道:“突厥败亡于二年之前,所属军将部落多有归顺于我大唐者。目下,陇右节度使李光弼乃是王忠嗣王老将军昔日的麾下之将,所属正有突厥降将!不若使人取某一高品级降将的文书,证明李佞曾与突厥有所勾结,并许以与突厥平分天下,言李佞有妄登九五之意,终因突厥亡国始未得逞。再伺机在李府藏放违禁之物,诸如龙袍、谶书等等。然后鼓动当今圣上很信任人的出首告发,再由圣上信任的人从旁助言,无论圣上相不相信,或为了求证,或为了释疑,圣上必然派人检查李府。这时只要证物一现,圣上只觉得李佞辜负了自己的宠信,根本冷静不下来,必定龙颜大怒,乘着圣上怒火中烧之际,身旁之人略再进言,料想李佞之命八九不保了!”
    这李泌一席话,直让我后背发泠,他对人性的琢磨如此之准,对权谋的运用如此之毒,实在是让我震惊。我看了看李泌,心中暗暗庆幸,庆幸李泌是为我所用。真是能人无所不能,他竟然也能想出如此阴毒的计策!如果用之于邪途,实比李林甫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泌倒是一无所觉地沉吟了一会儿,接着说道:“此中也颇有难碍之处,其一,陇右节度使李光弼虽然是王老将军的昔日部将,而王老将军又是殿下正妃娘娘的祖父,但却不知他是否予以合作,包括那名突厥降将,毕竟这李佞凶焰高涨十多年,并且这又是行诬陷之事,一旦打狗不成反会为狗所咬,有几人能舍弃安逸来做这个凶险之事?其二,出首告发的人不只是圣上信任之人,还必须要胆大心细,毫不退缩地咬定李佞叛国谋逆乃是事实。这样的人选太难找了,听殿下所言,杨国忠虽差可充任,却只怕他临阵而退,如果他顶不住圣上的问询,那么我们就会功亏一篑;其三,出言助词之人必须是圣上信任而又亲近之人,如此才能使圣上易于接受和相信。而这个人选,长源却苦思而不得。恕长源冒犯,长源原也想过杨贵妃,然而杨贵妃虽也是圣上亲近信任之人,而且又与殿下相善,但她一个平素不理会朝廷事务的妇家微言,却恐难以撼动圣意;其四,暗藏龙袍、谶书于李府之事,非武功高强之人不可为,要知道李佞把朝十数载,他自知仇家遍布天下,府中一定网罗许多绝世的高手。长源虽知殿下武功盖世,然凶险之地,绝非殿下尊体所能涉足!此行人选,长源也委实取决不下!”
    听罢李泌所言,我心头却是一松,我右手轻把酒杯向李泌、郭子仪敬道:“长源筹谋至此,再无疑碍!我何其幸也:文有长源辅佐筹划,武得子仪弼护冲锋!来,为我们君臣同心共饮此杯!”一时倒是颇感惺惺相惜之意。
    望及李泌一脸难为之相,我失笑言道:“长源不必为难,稍饮即可!”李泌有些讪讪地答应一声,君臣三人同时举杯而起。放下酒杯,李泌惑然问道:“殿下适才所言当真,长源所提的四点难碍,都是一无所存?”
    我笑了笑接过郭子仪斟好的酒,悠悠而言:“一者,李光弼旧日为王老将军部将时,王老将军待之如子,且有两次救命之恩,若非老将军细加雕琢,李光弼绝无今日的名将之名!再则天高地远,军镇节度使掌一方生死,突厥降将得以在陇右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