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睡眼惺忪的两个孩子莫名其妙看着大人不知道这是抽哪门子风。
  终于到了子也时分,远近各处“砰砰啪啪”的爆竹声突然响起,全屋的人精神一振,不约而同立起身形。两个孩子好容易熬到这会儿,更是激动得不行,欢叫一声,一马当先冲到院里。
  忠叔赶忙到偏房取出早已备好的大串鞭炮,往竹竿上一系,伸到了门口。冯虞笑嘻嘻地到屋中取了一支线香,到门口点着火头,赶忙窜回院子,大家伙儿纷纷捂住耳朵张开嘴。转眼间,鞭炮“噼里啪啦”炸响开来,一时间火光闪烁、红屑纷飞,浓浓的火药味四处飘溢。两个孩子早就忘了掩耳朵,拍着手连喊带跳。连采妍也开心得忘形,孩子气十足地跟那俩小的闹作一团。
  突然,一阵雄浑悠远的钟声盖过满城的爆竹声响,在福州府的夜空中回荡徜徉。大家伙一愣,紧接着爆发出一阵欢呼:“过年喽——”欢呼声此起彼伏,四方呼应,声震九霄。
  紧接着,鼓楼以北镇守、三司、府台衙门方向的夜空中,朵朵礼花陡然绽放。紧接着,三坊七巷大户人家的天顶上烟花升腾群起而应。这漫天的华彩,任是何人都不禁为它而沉醉。
  冯虞忽然觉着胳膊一紧,低头一看,原来是采妍不自觉地搂着他的一支胳膊,粉面朝天,微张着小嘴,一脸陶醉的神色。不知怎的,冯虞心中冒出一句忘了是谁唱过的歌:“今夜腾起的烟花从不曾这么灿烂过此刻是你我静静地靠着不知不觉笑了……”
  ----------------------------------------------------------
  说到做到,今日最后一更又来了!
    正文 第十七章 钱多不咬手
     更新时间:2009…6…18 18:22:05 本章字数:3817
  放过自家的烟花爆竹,众人草草睡了一会儿。天刚放亮,大家便起床开了家门,这叫“开门大吉”,忠叔立马在门口放了一挂鞭炮,这做“开门炮仗”。
  阖府上下一人一身新,大家把冯母簇拥到厅里,居中摆了一张靠椅,请冯母落座。众人随后挨个上来拜年,冯母笑得合不拢嘴,给晚辈一一发了压岁钱。随后屋中众人互相拜年,这一套礼仪称为“家拜”。之后一家人一齐到冯虞舅父府上拜年,忠叔则揣了冯虞名帖前往各处官衙投谒。
  这也有个说法,叫“飞帖投贺”。这几日家家团聚,如果不是至交,贸然登门不太方便,可是这些行商的对各级官员又不能不攀附,只能遣人带名帖前去拜年,称为“飞帖”,官宦人家门前都会贴上一个大红纸袋,上写“接福”二字,专为承接飞帖之用。豪门显贵门房还特设“门簿”,登记客人往来与飞帖。
  不过,有三个冯虞是必须亲往拜会的,那就是梁裕、杨雄、叶如荫。在舅父陈廷继家中用过午饭,冯虞让采妍陪母亲多坐一会儿,自己溜达回家,拿了个大包袱,便往梁裕府邸拜年去了。
  到地方一看,冯虞吓了一跳,等着拜见的队伍排出大老远去了。冯虞略一思索,直接找到门子,顺手塞过一个银馃子,“在下‘大食堂’掌柜,特来给梁公公拜年,麻烦这位大哥通传一声。”
  那门子原本看冯虞不过是个半大小子,压根没打算搭理他,一听是大食堂掌柜,想起全城哄传梁公公曾经专门给大食堂开张捧场的轶事,连银子都没敢接,客客气气一拱手:“您客气了。我这就给您通禀进去。不过什么时候见可就看公公自己的意思了。”冯虞听了笑道:“那是自然,有劳了。”说着还是将银馃子硬塞了过去。
  那门子得了好处,更是来劲,一路小跑着进了府,不大一会儿又跑了出来:“累掌柜您久等。梁公公这会儿原本正在会客。听说您来,很是欢喜,让您这就进去。”
  “如此还请大哥为我带路。”
  “哎呀,小的可不敢当这‘大哥’二字,您请随我来。”
  见冯虞居然就这么进去了,外头等的那些眼睛都直了,纷纷猜测这人到底什么来路,居然一过来立时得见。不说这些人如何议论,冯虞跟那门子一路来到花厅,只听里头谈笑风生。那门子来到门边通报一声,示意冯虞自行进去。
  冯虞进了花厅一看,这里头已经有个访客,不是别人,正是福州知府叶如荫。冯虞赶忙上前朝两人分施一礼:“给两位大人拜个年,祝两位大人新年大吉大利,步步高升。”这俩笑呵呵地受了一礼,冯虞暗自发着小牢骚,也不知道摆个架势谦让一下,面上当然是不能露出来的。
  “本想分头拜望两位大人,不想在这里恰巧一道遇上了。新春佳节,无以为贺,这里两份薄礼,聊表寸心。”说着,冯虞取下包袱解开来,从里头拿出两个锦盒。这回梁裕和叶如荫倒是推却了几句,不过眼睛却紧盯着冯虞拿出的物事,显然这俩不属于演技派的。
  冯虞将一个近两尺宽的锦盒双手奉与梁裕,另一个小一号的自然归了叶如荫。梁裕接下来之后,急吼吼地将锦盒打开,里头是一层银红纹锦包覆,再解开,却是一个黑黝黝大漆盘。梁裕左看右看,不解其意。
  冯虞一笑,过来将漆盘取出,下头还有一副鎏金三足支架。把支架搭好,他将漆盘反转一面往脚架上一搁,那梁裕与叶如荫顿时是目瞪口呆!只见漆盘正面居中竟是梁裕偏转30°的半身肖像,那面庞身姿,只能用栩栩如生四个字来形容。更妙的是,不知怎的,那漆面明明是光滑如镜,可细一看,肖像的面容、衣冠竟有几分立体感。
  梁裕顿时拊掌大喜:“冯虞,你从何处弄来这等宝物?往日咱家也叫过画工绘像,不能说不仔细,可要说是逼真,与这幅却着实差得远呐!”
  那叶如荫也凑过来,一边附和着梁公公,一边细细打量。不多时,他抬头问冯虞:“这个,不是直接画在漆盘上的吧,要不这盘面怎能如此平滑光亮?”
  “大人果然高明。此画并非丹青,称为磨漆画。”
  这磨漆画,是冯虞前生福州现代艺术家在借鉴传统漆画技法的基础上,溶进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手法,以漆作颜料,经过逐层描绘、研磨制作出来的新画种。
  磨漆画作法说来也不难,先以生漆和瓦灰按脱胎工艺技法在木质底板上漆打底、磨制光滑,然后用调配好的色漆在底板上层层描绘出各种纹样。利用上漆的厚薄不匀,使画面产生富于变化的明暗调子,从而具有立体感。
  在作画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物体,还可以根据画面内容的需要,镶嵌各类材料,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最后,经过打磨并罩上清漆,再用细瓦灰与生油推光,一幅磨漆画就成型了。
  这些工艺说来简单,可制作一幅简单的磨漆画耗时至少也要大半个月,因为费工。就说冯虞关起门来作的这幅梁裕肖像,勾底很简单,就是西式素描技法,但是上一种颜色,就要等它干透,之后还得打磨一次。
  这还不算,还有更费事的,肖像上梁裕的面部是用浅色木粉填充,磨后再染,染过再磨;衣服上的金边是用金丝镶嵌;外露的白色中衣是用鸭蛋壳镶嵌、压碎而成……
  前生冯虞的夫人攻读艺术类**硕士,选的专业就是漆画,冯虞无事时便要给老婆打下手,打磨什么的辛苦活多半都是他扛走了,一来二去的,画家谈不上,画匠倒是蛮够格的了。整整一个月,冯虞每天一早起来干这个,将近午时又要赶到店里,直到晚上回家之后才能喘口气,容易吗。要不是前些日子陈行恩顶了账房的活计,能不能赶出来还不一定呢。
  冯虞将作画的关节一一说与两人分晓。一听这磨漆画还有这么多道道,得来如此不易,梁裕对这份礼物自然是一万分的满意,手指头揉着光溜溜的下巴笑个不停。“好,好,好小子,果然是个有心的。”
  那叶如荫在一旁羡慕得不行,突然想起自己也有一份年礼,赶忙打开自己那个锦盒,一看,里头却是一把折扇。
  折扇系倭人发明,宋代时倭、朝两国入贡,不过一直没流行开来。到了永乐年间,朝鲜再次进贡折扇,永乐帝觉着这种扇卷舒方便,就命宫中匠人仿造。后来由宫中传出,很快风靡全国。到了弘治年间,这折扇已是平常之物。
  初看之下,叶如荫不免有些失望。直至拿在手中仔细把玩,方才发觉其中妙处。原来,此时通行民间的折扇做工用料还比较粗糙单一,扇骨俱是素面或髹漆十四股方竹或毛竹骨,扇面多用素白纸。至于折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