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虽然声称那些在中国舰上服役的美国人纯属个人行为,但是出于政治需要,他们再次向日本人做出保证并重申美国对亚洲事务的立场。
不过,有些美国人,比如美国海军那帮人却很高兴看到自己的弟子教训了一顿日本人。
日本本土支援舰队到达台湾时朝鲜战场上因为陆军的战败,导致了其后停战协议的签订。
支援舰队的大将高原大骂陆军部无能,致使海军蒙羞,虽然他很想杀进中国军港,但是天皇已经下了命令,他只好停驻台湾,等待进一步指示。
中国海军部虽然打了场胜利,但事后军事拨款仍被砍掉了一块,比起萨镇兵、刘冠雄现在的蔡锷、李烈均实在是太强势了。
蔡锷提出了“先求不可胜,再求可胜之机”,也就是说中国先要考虑怎么不被人打败,然后再考虑怎么打败人。中国想要不败,首先要发展陆军,杨洪森不完全赞同他的观点,可是单从性价比而言,投资陆军更划算些。
蔡锷在得到杨洪森支持后,继尔游说孙中山,并且拿出一个新的整编方案,将现有中国军队统合起来,编练成国防军,将中国军队由内战型向国防型转变,该计划需要国府增拨1。8亿新国币的军费。
因为该计划所需经费庞大,李烈均未敢轻易提出。
按照蔡锷的计划整编150个师的总数不变,但每个国防师经费增至300万元。
钱对杨洪森来说不是大问题,关键是装备是否能到位。步枪、机关枪这块还好说,以各军工厂的生产能力,2至3年的时间就能筹备起,火炮一项的缺口则需要向外国大量进口,其中大口径火炮无法从外国进口,军工方面虽具备仿造大口径火炮的能力,但产量有限,只能满足部分军队的需要。
“你的计划很好,如果得以实现,中国将变成亚洲第一陆军强国,可是这事急不得,还是要分步来进行,向国会提出再增加1。8亿元拨元恐怕不好通过,就算我和先生支持你的计划也有很大的难度,你要知道政府现在财政的状况很好,但是花钱的地方很多。”
“那么是否可以在对部分部队进行先期整编。”
杨洪森很清楚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需要整编,而南方的诸师只需略作调整,将武装置换成制式武器,补足火炮数量。“可按计划对长江以南的部队进行调整,至于东北、西北方面的部队整编,可是将标准酌情降低,待以后补足。”
“那么中原呢?”蔡锷也知道提这个有一点冒失。
“缓缓吧,等焕章到南京再说。”
整编冯玉祥的部队并将其纳入中央体系实在有难度,不过蔡锷好像被冯玉祥那憨厚的外表给蒙蔽了。冯玉祥是一个很复杂的人,所以你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应用把事情搞的更加复杂。
蔡锷的整编方案中“烧钱”部队之一装甲坦克部队。
南军也有成建制的“装甲”部队,不过蔡锷所指的是装甲坦克,中国也拼装过坦克,但是后来出现的全是装甲车。
欧洲战场上坦克大方异彩,德国、英国、法国相继登场坦克,它们的速度越来越快,火力越来越猛,装甲越来越厚。蔡锷一眼就看出这个钢铁怪物在未来战场的地位,所以他认为中国陆军要现代化,首先要拥有现代化的的武器,坦克很显然在这一范围之内。
另外一个“烧钱”大户便是陆军航空兵部队,但是蔡锷并未打算将空军从陆军中剥离独立建军。
杨洪森没有当面否决这一提案,而是将皮球踢给了孙中山。
这可是1。8亿新国币,不是180万元,不是1800万元,而是1。8亿元,就算孙中山也没有立即表态,他把各部的头头全都召集到了总统府开了一个小型的办公会议。中国目前的财政收入达到14亿新国币,财政部认为新一年至少能再翻一番。
收入多了可是相对支出也多了,战争经费占了财政收入的45%,再加上国会通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上下勒紧裤带向前冲,而现在什么事都没有第一个五年计划重要,蔡锷的提案被否决了。
中、日的战争胜利,大大增强国人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强国的自我暗示在对国人还是非常有用的。
日本人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但又只能看着他逐渐强大起来,中国一头雄狮,如果它醒过来日本的未来就堪忧了,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计划书,此刻正在日本大佬们的手中传阅,中国准备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其中提出的煤、钢生产量更是让日本大佬们担忧。这份由美国经济专家搞出来的东西,操作性很强,这让日本人更加痛恨美国。
面对着中国人的竞争,日本国民的精神再次迸发了出来。
中国是日本的敌人,日本也同样是中国的敌人,当日本国民拼命工作,大肆捐款的时候。杨洪森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双方都是咬着牙上。
杨洪森“变卖”的全部外海资产转入国内,大批华侨、华人自南京、欧美回国支援建设。
南京总统对面的洋楼上悬挂着第一个五个计划时间表,以及数据表,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能看到上面的数据每天都在变化着。
第九卷 保平争胜 第二十章 Skip Beat137话
更新时间:2009…3…11 23:41:25 本章字数:2881
中国向日本发出了挑战,中国政府宣称五年之内,钢铁、煤矿产量将超过日本,当然为最终超过日本,杨洪森也使了一些小手段,比如断绝向日本铁砂供应,大肆与日本争夺亚洲煤矿市场。
中、日停战后,两国的火药味更浓。
上海英国报纸以“中国、日本谁最先倒下”为标题对中、日的经济竞争开始片面、虚假、扭曲的报道。
德国在欧洲战场之中停滞不前,甚至出现皮软,而美国人终于下定决定加入欧战,而他们的理由是德国人的无限制潜艇战使得大批美国商船沉没、美国人死亡。国会授权威尔逊总统对德宣战。
美国这个时候并未完全做好参战的准备,美国陆军只有20余万,而威尔逊打算派30万人去欧洲。
美国政府将原本卖给中国的装备被优先武装美国远征军。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号召在美华人加入美军,支持国战。
在美国华人眼中正是美国人的帮助,中国才打败了宿敌日本,美国要打击德国,他们自然要站出来撑场子,至于美国的征兵处收不收那就是另一会事了。
华人支援国家,让那些美国公民们对这些黄皮猴子到是另眼相看。
驻美大使馆甚至与美国陆军部接触,通过留德的中国人向美国提供军事情报,那些详实的情报让这些美国将军怀疑,英国人所说的中、德苟合的真实性。
美国国会最终敲定26万人,26万人说多不多,说不也不少,但足以扮演压倒德国的最后的那根稻草。
美国军人雄赳赳,气昂昂,开赴法兰西战场。
杨洪森在美国的投资在这个时候开始转型。根据情报,美国经济在战后开始出现衰退,一直至29年经济危机总爆发,在这场灾难中美国经济直到二战美国参战后才彻底缓过来。对于未来多少知道一点的杨洪森自然是早早准备。
中、法就印度支那问题达成协议后,法国开始向越北发起了围剿,中国军队对流窜进入了中国的抵抗者进行了“驱逐”,而更多则是被收编。一批年轻的越南国民党来到了云南,组建起了越南武装近卫军师团,在中、法两国的打击,越北的抵抗者在也坚持不住了,中国部队以维和的名义进驻越北,当中国政府将一批法国通缉的抵抗者移交至法国当局时,总督默认了中国在越北的短暂驻军。
那些地方都是抵抗运动的腹地,法国当局拿他们没有办法,如果中国能镇住这些家伙,并且迫使这些抵抗者向当局投降,他们不介意由中国出手。在殖民地有人对此提出反对了意见,很显然这是危险的,不过殖民地总督并没有把这当回事。
杨洪森不知何时与罗莉雅的前夫勾搭上了,这位法国军官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勾搭上了一位越南贵族,这让他一跃成为了大庄园主,他家的农奴就有三千人。不可否认,比起罗莉雅,这位越南贵族更有诱惑力。杨洪森和他做的生意最大的当属鸦片。由于中国的大环境,杨洪森不得不将这块的生意转至金三角,每年近亿美元的销售额,杨洪森怎么也不会就这么轻易放手。
当地土著对这些中国人并不排斥,中国人给他们带来了药品、粮食、洋布,并且给他们工作,给他们钱,甚至还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