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丑说话间,眼神却是望向了陆逊,陆逊神色一沉,跨步而出,毕恭毕敬地拜礼后,双眼神色炯炯,沉声应道。
    “文将军不必多虑,据逊之所料,魏寇兵伐东吴,屡屡恶战,损兵折将,此下虽破得吴县,尽得吴北之地,恐怕亦是损伤惨重!”
    “此番曹老贼派于禁而来,必是以为吴南空虚,欲速而夺之,而于禁大败归去,大折兵力,曹老贼初得吴北,时势未稳,绝不敢率大军来攻!”
    “如此,纵是其亲率兵马而来,兵力绝不会多,文将军可速做防备,即时以深沟高垒对之便可!”
    文丑闻言,欣然扶须而笑道:“伯言所言甚善,正合本将军心意!!!”
    于是,文丑依从陆逊之计,速做调拨,又将从魏军所取辎重,赠与城内百姓,百姓大喜,皆纷纷协助晋军,以备防事。
    陆逊见文丑不但治军严明,行事谨慎缜密,更兼亲近百姓,亦喜亦忧,喜的自然是,吴南百姓在文丑镇守之下,可得以太平,不久必能恢复如常,安稳度日。
    而忧的则是,单单一个文丑就这般了得,日后他若想施以谋略,寻机复国,绝非易事。
    虽是如此,但陆逊以为此下之重,乃是取得文丑信任,故而竭力相辅,出谋划策,兢兢业业。
    陆逊在吴南威望极高,在陆逊辅佐之下,长沙、零陵、衡阳三郡,迅速得以稳定。
    而文丑亦依照晋王吕布先前吩咐,通报各县百姓,待吴南局势平定,皆可分得土地,得以资助重操旧业,故此三郡百姓也落得心安,似乎渐渐习惯了成为北晋之民。
    另一边,张辽领命攻取桂阳、庐陵两郡,临出军前,张辽便向麾下兵众约法三章,不可枉杀百姓,不可取百姓一物,不可侮辱百姓,凡有所犯者,必定严惩不贷。
    北晋军素来纪律严明,更兼北晋将校、兵众本就粮饷充足,自然不会轻犯法纪,于是,张辽一路进军,皆以招降为主。
    张辽武艺虽不及文丑,但声威却略高过文丑一筹,兼之其麾下兵马雄壮,大多数吴人官吏献城而投。
    至于那些死忠之士,张辽便好言相劝,说明利害,明白事理者,最终还是愿意相投,于此,张辽一路进军神速,先取桂阳一郡后,直到庐陵郡城‘高昌’。
    话说庐陵太守张休,乃东吴老臣张昭次子,此人学富五车,博览群书,甚有才学,此下张辽率军来攻,不费吹灰之力已夺下桂阳,而庐陵与桂阳临近城县,亦多数投于张辽,庐陵兵力无多,仅有五千兵马。
    一众官吏皆方寸大乱,大多数人劝张休投降,张休却是临危不乱,与众人言道:“高昌城固若金汤,更有天险可据,那张辽虽兵强马壮,但要攻克高昌亦非易事,诸位皆乃东吴之臣,食国之俸禄,岂可背主投敌耶?”
    张休此言一出,一众官吏羞愧不已,遂不敢多言,张休速将庐陵兵马皆调拨于高昌城内,又亲率城内军民以备防事,张休为人仁厚,颇有民望,军民皆愿竭力相助。(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一章 妙用降臣
    数日后,张辽引兵赶到高昌城外东南某处高山下寨,待寨栅立定,张辽居高而望,见高昌城守备深严,防事充足,不由眉头深锁,凝声而道。
    “听闻这庐陵太守,乃是东吴元老张昭之子,张昭素来以其顽固闻名,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张休怕也是顽固之人,此下高昌城戒备如此紧密,恐是张休早有号令,教城内军民与我军相搏死战!”
    马岱闻言,眼眸一眯,紧紧望去,亦是神色沉重,遂与张辽谏道:“竟若如此,我等不可轻举妄动,否则只会引发城内军民众怒,岱有一计,或可一试!”
    张辽听言,虎目一亮,甚喜问道:“伯瞻有何计策?快快道来!”
    马岱神色一紧,遂与张辽低声而道:“桂阳长史顾穆乃东吴丞相顾雍次子,而顾雍与张昭素来交好,两家乃是世交,竟是如此,张将军何不教顾穆为之内应,潜入城内?”
    张辽闻言大喜,连忙追问道:“如何行事,伯瞻快快细说!”
    马岱遂低声教道如此如此,张辽听计大妙,遂速教人从桂阳召顾穆而来。
    且说张辽营寨立好,却按兵不动,张休每日遣斥候去探,皆不见张辽军有何举措,张休心疑,众官吏却又纷纷劝道,各说听闻,言张辽取桂阳,以仁义服众,秋毫无犯,故得百姓拥戴,此下必是不愿生灵涂炭,以待众人献城投之。
    “北晋贼子无义来犯,有何仁义可言?”张休听了却是面色冰寒。冷声喝道。
    众人见张休决意不降。皆是忧心忡忡。又过了三、四日后,北晋军终于有了动静,原来张辽与顾穆商议定后,便遣顾穆为使,前往高昌来见张休。
    只见顾穆来到高昌城下,高声呼道:“张叔嗣可在?劳烦城上将士为顾某通报,就说故人来见,有要事商议!”
    城上将士认得顾穆。应了一声,急教人报说张休,张休听闻顾穆求见,面色一沉,思索一阵后,还是赶来去见这个投敌背主的昔日好友。
    须臾,张休赶到,见得顾穆,放声喝道:“元则竟已投贼,你我再无情义可言。你速速退去,再是相见。我势必大义灭亲,取你性命!!!”
    顾穆闻言,却是一脸苦涩,呐呐而道:“叔嗣你我深交多年,我为人若何,你怎不知耶?”
    张休一听,心头陡动,双眼一亮,急急向顾穆望去,见顾穆毫无虚假之情,心中甚喜叫道:“原来元则并无投敌之意,元则素来足智多谋,此番必是来献计与我!”
    张休想毕,立马教军士打开城门,顾穆暗喜,奔马而入,直到城上战楼来见张休,两人拜礼毕,张休喝退一干人等,楼内只剩下他与顾穆两人。
    顾穆急忙拜道:“北晋贼子来势汹汹,我一时无备,待反应过来时,那张辽已然兵临城下,大喊若是不降,即强攻城池!”
    “我见势已极,恐害了百姓,故先投之,再寻机脱身,此下那张辽教我来劝叔嗣献城,我等深受国恩,叔嗣万万不可为之!”
    张休听言,脸色转喜,大笑而道:“哈哈哈,元则果非贪生怕死之辈,不枉我俩多年交情,此下,高昌有你我把守,何惧那张辽耶?”
    “叔嗣此言差矣,北晋贼子军内有数十攻城利器,名叫震天雷,此军器威力浩大,可破山碎岩,若贼子以此军器来攻,只恐高昌城难以久继!”顾穆面色一沉,甚是凝重说道。
    张休对震天雷亦有所听闻,脸色剧变,惊呼而道:“这震天雷莫非就是北晋贼子攻破蜀汉皇都的那些军器?”
    “然也,叔嗣当慎而慎之,否则我等负隅顽抗,惹怒了那张辽,一旦城破,只恐祸连城内百姓!”
    顾穆重重颔首,张休听得心惊肉跳,急向顾穆问道:“如此这般,我当若何,元则可有计策教我?”
    顾穆心头一紧,故作正色,低声在张休耳畔说道:“叔嗣莫急,我此番过来,正是来解高昌之危。那张辽将震天雷等军器,皆屯于其寨东面一处山坡上,张辽或是见叔嗣有意死守,不敢贸然行事,并无加以重兵布防!”
    “叔嗣何不今夜尽遣精兵,前往袭击,若能取得这些震天雷为之所用,莫说要据守高昌,纵是要击退北晋贼子,亦不在话下!”
    张休听计大喜,连声说妙,对顾穆毫无疑心,顾穆却唯恐张休起疑,故作急色道:“此下时候不早,未免那张辽起疑,我当速速归去回报,叔嗣你速速准备罢!”
    顾穆说罢,作揖一拜,便欲离去,张休脸色连变,忽然叫住了顾穆,肃然而道:“元则且慢,倘若我今夜得手,那张辽必知是你通报此事,必然加害于你!”
    “叔嗣勿虑,我顾元则非是惧死之人,只要能保住高昌,纵然是死,亦无悔也!!!”
    顾穆肃然喝道,满脸慨然赴义之色,张休浑身一颤,感动不已,同时又是脑念电转,须臾便想出一计,与顾穆谓道。
    “元则大可不必如此,我且遣人通报那张辽,言愿献城而降,次日交接,而又与元则多日不见,留于城中款待,一叙旧情便是!”
    顾穆一听,甚喜而道:“叔嗣此计甚好,如此不但能令那张辽心生松懈,更能保住某之性命,真可谓是两全其美之计也!”
    张休放声大笑,遂修书一封,令一心腹将士去报之张辽,张辽看毕,欣然大喜,并无起疑,重赏来使,教其回报。
    张休听闻,暗笑张辽匹夫无谋,于是,到了夜里三更,张休整备兵马,引精兵三千,依照顾穆所报,望晋军屯集军器那处袭击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