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斧子在木料加工中必不可少,所以也是重点。
手工业方面,有好的工具,劳动生产率可以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提高,所以更是作为重点中的重点。好在手工业工具大多耗铁不多,比如刀剪铁针之类,而效益明显,所以,我并不担心原材料消耗过大,不过,铁锯因为效率很高,用料又省,所以生产了不少,至少现在族里不用担心木板了,这样,木板又可以生产别的生产生活用品,带动了下游产业。
生活用品方面,除了铁锅铁铲铁钉外,其余的就只能让一让,等以后再说了。
最后就是最重要的武器制作了。
虽然武器是重中之重,关系到龙族的生死存亡,我们与狼族的大战在即,自然要优先保证,可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武器的耗材不是一般的大,比如一把大刀,至少要消耗三五斤铁,重的可以达到几十斤,就算是三五斤重,两个铁匠也要好几天才能完成,照这个速度,光是武装一支冲锋队,所有铁匠不吃不喝,也要好几个月,这个自然是做不到的。
没办法,刀剑斧之类的大型武器,只是象征性做了几把,交给需要带头冲锋的小队长以上头目,除此之外,就是矛。
四十九,制造沼气
四十九,制造沼气
矛只要在长柄前面装上一个铁制矛尖就行,耗材不多,又极为锋利,适用于中距离战斗,是一种不错的武器,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有枪担,这个性价比很高,在目前阶段还用不着更新换代,所以我计划武装百分之十的冲锋队,在关键时刻尤其是突破需要时使用。
除此之外,就是箭镞,虽然铁制箭镞比陶制的杀伤力高出许多,但是箭镞往往是消耗性的,而且很可能被对方所用,加上陶制箭镞也已经算是高科技武器了,所以暂时不考虑铁制箭镞,只少量生产了一些。
在制作铁器的同时,火yao的制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没办法,我们龙族与狼族相比,人数太少了一点,而且我们不可能永远防守,只有走出去进攻,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样的话,就要用到火yao这种逆天的武器了,所以,我一带着足够的硫磺回来,就让已经熟悉黑色火焰制作的阿根与几个谨慎小心的师傅,在已经没有人居住,适合保密与安全需要的山洞里开始**了。
随着火yao的制作,第二批第三批硫磺的到来,硝的库存开始告急,需要继续制硝。
不过,这带来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制过硝的野兽粪便处理。
制硝需要的野兽粪便数量极大,所以,所有外出的人员都会随身带个小筐,一见到野兽粪便就捡回来,制硝过后,残渣体积反而更加庞大,这么多粪便残渣,既污染环境,又白白浪费了资源。
正好,我不是正为炼铁的燃料发愁吗?这些粪便,正好可以用来制作沼气。
沼气的燃烧温度理论上能达到两千度以上,就算没有合适先进的灶具,用来炼铁也绰绰有余了,没说的,赶紧上马。
反正,现在打猎的效益越来越低,再说,春天,也需要给繁殖期的野兽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所以,我将目前大约一千人的狩猎队撤了回来,全力以赴建造沼气池。
-------------------------------------
在原来粪便浸泡池的不远处,就是一个落差高达几米的悬崖,正好用来建造沼气池。
我也没有见过真正的沼气池,这年头也没有GG百度,不过,只要知道原理,想想并不怎么困难。
我打算建造两座三联装的沼气池,大概情况是这样的,第一个池子是进料口,这个进料口不能放在池子顶部,因为沼气会跑出来,所以我设计成为:池子主体为圆形,高五米,内径三米,壁厚为零点五米的三合土(这三合土还是比不上水泥,厚一点,渗漏少一点),进料口在下方。
进料口在下方,可能就有人要疑问了,沼气池里大都分是水,一开就会冲出来,怎么投料?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解决的,在进料口以及上方,另外砌起一个直径零点五米的半圆形水塔,高五米多一点,专门用来投料。
因为这池子的出料口是四米,上面一米空间用以容纳沼气,所以,进料口与池子里的原料有一米多落差,这样的话,就可以用压强将沼气制作原料也就是浸泡过的粪便压进里面的池子中去,这里只要不断投料,前面的料就会从下部进料口自动压入第一个池中。
在第一个池子里经过初步发酵的原料经过出料口,然后经过第二个池子二次发酵流入第三个池子,最后,通过第三个池子下方可以控制的出料口,完成历史使命。
当然,这个历史使命指的是制作沼气,这沼气残渣却是极为良好的肥料,经过发酵,植物更易吸收,利用率更高,正好用于我们的农业生产。
三个池子,以中间的池子顶部最高,所以,三个池子生成的沼气,最终都聚集到这里,然后经过上面的沼气出口引出使用。
不过,沼气虽然生产不成问题,但是可控使用就不是这么简单的,如果有足够的铁自然不成问题,可是我没有,只好另想办法,为此,我首先让制陶作坊生产出一批陶制器件。
这个也是高难度工作,陶管制作虽然简单,只要在涂有动物油脂的长木杆外面捏上一层粘土,等干后抽出木杆送去烧制就行,可越长废品率越高,而用于沼气传输,因为沼气有压力,很容易渗漏,所以自然是越长越好,越长接头越少,但是,陶管长度一超过三米,报废率就剧增,超过四米,报废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不过,烧制陶器的族人后来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将两根木杆放在一起,等成型后分别从两端抽出,这样的话,长度就可以达到六米,这就基本达到要求了。在陶管两头分别刻出阴阳螺纹,结合时加上植物纤维,可以有效防漏。
沼气管道虽然尽可能优化线路,但是不可能一直是一条直线,虽然从沼气池出来可以在顶部旁边合适处安装管子,但是,在使用前肯定需要拐弯,这个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开始的时候,我曾经试图群策群力,让原始人自己想办法,但是这些原始人虽然已经有点开化,却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就连智慧与阿根也是如此。
为了这事,我想了好几天,吃饭睡觉都不香,也没有发生奇迹,让我在梦中想出办法,最后还是在竹器组看人劈竹子才想到。
办法很简单啊,竹子烧烤后可以弯曲,将弯曲的竹子用来制陶管很容易就能成形,那制成后竹子怎么拿出来呢?大家可以想一想。
估计有人想到了吧?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不用拿出来!
制陶时窑内温度可达一千度,竹子在陶管内部虽然得不到充足氧气燃烧,但是很容易炭化,等烧完后用东西轻轻捅捅就会破碎掉出来。
-----------------------------
感谢大家的打赏与催更。
五十,制造沼气(下)
五十,制造沼气(下)
至于沼气分流处,俗称“三通”的部件(自然不止三通,可能是四通五通甚至更多通)比较复杂,无法找到合适的内衬部件。
这个就只有用笨办法了,首先用含沙量比较高,易碎的泥捏出一个三通内部模具,外面涂上韧性较高的粘土后再捏出三通部件,等干燥后用工具小心翼翼将里面的泥模具挖掉即可。
最后是灶具或者喷口,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只要按照现代煤气灶的原理用粘土烧出陶制灶具即可,这陶土可是个好东西,什么东西都能做,当然,具体需要反复试验才能烧出合适产品,不过这个不是问题,只要提供思路让原始人摸索就行;复杂的是,就算现代煤气灶用来烧沼气也是需要改制的,所以,这合适的灶具也不是那么简单就成功地,可能需要一千次一万次试验,不过,就算是次品,只要能烧就可以,效率方面,暂不考虑。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开关。
开关在现代那是简单得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可是放到原始社会,那就无限复杂,沼气是有压力的,无论是陶制或者铁制开关均不能阻止漏气,我们没有合适的原材料与精密加工仪器,问题就被无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