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不要紧,磨啊磨啊就习惯了,等长出老茧来就更不怕了。希望播下种能有收获吧,天大地大,繁殖最大,人和动物概莫能例外。
今天实在是累了,这边还在给我做按摩呢,我一个翻身从依依身上下来,就呼呼睡了过去。
春xiao一刻值千金,久别胜新婚,无奈的是,这一切对我都毫无意义,实在是太累了,这一觉就睡到了大天亮。
---------------------------------------
在外面睡久了,回到家里还真有点不习惯,面对着陌生的茅屋顶,一时还想不起自己身在何方,许久,才想到自己已经是原始人的头,今天要议事呢。
蛇无头不行啊,我这一耽搁,不知道要误了多少事,急匆匆推开妃子们的手脚大腿起来,依依已经不在,显然是履行第一夫人地职责去了,我让梅将我的早饭送往六部议事厅,就披上兽皮,穿上“鞋子”,急匆匆地赶到议事厅去。
长老们还是很尽职,一大早都在了,包括依依。
他们也不是吃了饭不干活,这一大早,就已经做出几个决议,第一是派出了更多的人手出去狩猎,争取在下雪之前积累尽可能多的食物,第二是继续练兵,在我不在的这些天,阿根还是很称职,将过去散漫的乌合之众初步练成了一支有纪律的士兵,另外,陶工编织还有建筑都继续,这样一来,只剩下六七百成年男子与千余妇女等待我的指挥。
这么多人,干点什么好呢?倒不是没事做,而是事情太多,不知道哪个更重要。
不过,民事食为天,最重要的自然是保持食物供应了,可是,狩猎已经余地很小了,人口一下子增加几十倍,水泡里的鱼也捕得差不多了,这可如何是好?
看来,在这年头,人口太集中,也会面临极大的问题,原始社会,主要是养活人口,哪怕是从采集经济进入渔猎经济,人口密度也不能过大。现在我们龙族的人口一下子增加到几千人,顿时带来巨大的压力,目前来看,主要还是过冬的食物与燃料。
这样的话,只能适当分散了,尽管这会对文明发展稍有妨碍,但也是没有办法。
心里有了数,加上昨晚到今天早上的盘算,便拿出族长的权威,下令六部长老们(他们本身就是各部落的族长长老)让自己的族人分出一部分配对的成年男女,带好弓箭渔网食盐等,回到自己原来的聚集地去,那些地方食物要比这儿丰厚得多,分一部分人出去,一方面能解决食物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带回富裕的储备,让他们尽可能地改善过去的住宿条件,条件可能的话,多造一些茅屋,并且告诉他们,下个月圆的时候,会有人来接替他们。
虽然族人们有点舍不得这些条件更好的新居住点,不过,族长的命令高于一切,况且族长说了,只是暂时的,再说,出来这些天,还真有点怀念自己的老窝,所以倒是没有什么怨言,很快就分走了七八百男女。
接下来,我让剩余的两百多男子全部去伐毛竹,妇女们跑得远一点去挖野菜,吩咐食堂立刻开始烧中饭,又和依依一起回了编织组,指挥她们编织一种葫芦形的大筐,或者叫做口袋也可,主要特点是,口子大约三十厘米,正方形,内部直径最大的有一米,圆形,并且做了双层加固。
现在编织组已经驾轻就熟,对我的要求,没有一点问题。至于藤蔓,附近资源已经接近枯竭,不过狩猎组每天在回来的时候,还是会顺手带一些回来,所以资源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
这样的口袋筐,我让编织组做了十多个,这边还没有完,那边伐竹的人已经先后背回来几千根毛竹,我看看差不多了,便下令暂停,编织组继续,伐竹组先吃饭。
族人们也不知道我想干什么,不过对我的盲从心理,还是让他们忠实的完成了任务。
------------------------
关于有人建议改为第三人称问题,一本书里面,人称是不能随意改变的,这个已经没有办法了,而且我写这本书,有一个前提,就是以我这个人的现有知识,进入远古能不能最快速度的发展起文明,所以,没有电脑,没有大百科全书,也没有狗狗与摆渡,一切都是自己想出来的,虽然很多是土办法,但却是我可以做到的,换一个人称这个效果就没有了。
十三,赶鱼
十三,赶鱼
今天天气比昨天还暖和,太阳晒在身上,简直连兽皮也有点披不住,因为晚上气温就高于零度,所以河里根本就没有结冰,河水又宽又浅,最深处也不过一米,大部分地段都在几十厘米,浅层水已经晒得有点温和了。
这条河下面直通大湖,因为河里饵料更丰富,所以很多鱼会逆流而上,并滞留在这里,只要能成功将其捕获,便可以解决五千族人过冬的大半食物供应。
我让伐竹组这两三百吃完午饭的男子,一部分拿着枪担簸箕,一部分背着毛竹,来到河边,然后把意图告诉了大家,让几名长老分头包干。族人也没有异议,纷纷入水,干自己的活去。
这条河窄的地方也有三四百米宽,不过,大多数地段是浅滩,我让他们浅的地方就挖土堆坝,深的地段就密密麻麻插上毛竹,整个样子呈喇叭形,由上到下从宽至窄。
最后,在一段河水深约六七十公分的地方收口,只留一个宽三十公分的口子,下层与上层各横着绑上几根竹子,中间就剩下三十公分的正方形口子,正好用来套我让编织组编制的口袋筐,不,应该叫鱼篓。
当然,这一切,我都只是指手画脚,河水这么冷,我是不下去的,翻了风湿性关节炎怎么办?族人们忠实地执行了我的命令。
编织组送来了六七个鱼篓,我让她们先吃饭,吃完饭继续,这时,河上的工程也已经全面展开。长老们很称职,基本上不用我纠正,除了少数斜率不顺畅之处需要指点一下,后来大家就很明白了。
这个工程量也不算太大,下午三点光景,已经接近收尾,浅的地方都筑好了土坝,深的地段也都插上了毛竹,并杂以一些带叶的树枝,当然是倒绑的,以防鱼儿从缝隙中脱逃,如此,一个喇叭形的地形已经完成。
接下来,就是赶鱼了。天冷,鱼不爱游动,不赶的话收获很小。
--------------------------------------
我将大多数男子都派了出去,沿河而上,大约走出四五里路,再下水,排成一字长蛇阵,用手中的竹竿与身体驱赶河里的鱼。
这边剩下的几十个男子,我让他们四个人负责一个鱼篓,编号顺序,挨个堵口接鱼。
在河里行走,显然速度快不了,所以我们伸长脖子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到人影。
不过鱼显然比人快,早在赶鱼人露头之前,这边负责抓鱼篓的人就已经感到鱼儿在篓里冲击了,这些鱼大多是不知道多少年的老鱼精,透过缝隙可以看到,大大小小,长的超过人身高,所以一会儿,鱼篓四个人就抓不住了。
赶紧换人吧,我手一挥,马上就有四个人拿着新鱼篓顶了上去,这边又下去十几个人一起帮忙,才将这篓鱼拖到岸上,倒在草地上一看,好家伙,大大小小几百条,堆起了一座银光闪耀的小山,还纷纷蹦跳不止,大的足有四五十斤,小的除了重达一两斤的“老板鲫鱼”外,也有各种杂鱼,柳条泥鳅之类更是不计其数,在一旁观看的族人顿时欢呼起来。
叫什么叫,还不赶紧上前帮忙!我瞪了众人一眼,部众这才欢呼着上前,有的分拣大小鱼,有的开始给鱼破膛,这时,第二篓鱼也已经满了,第三队顶了上去。
这可不行,太快了,接下来肯定顶不住,我赶紧让人前去通知,让赶鱼人稍稍缓一缓,等这边招手再加快动作。
这些鱼都是族人今后的粮食啊,可不能轻易放掉。
因为鱼太多,用过的鱼篓在拖到岸上时已经有所破损,我连忙让编织组过来十几个妇女修补,这边,让人给大鱼开膛破肚,还要指挥拿鱼篓的人换班,又得指导一些妇女拾掇小鱼泥鳅之类,忙得忙的是不亦乐乎。
鱼一篓接一篓地拖上了岸,这条河虽然水不深,但是宽广,饵料丰富,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