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要目光瞄在了近邻中国身上。关东大地震后,日本为缓和国内压力,弥补国内的资源不足,制定了一系列侵华策略,“欲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成为了日本的国策,关东大地震使日本国内陷入困境的同时,也加速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脚步,而正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但此时的日本,无论是“准天皇”裕仁,还是乡下的农民,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正一步步的走向地狱。
处理完公文的裕仁感到了深深的倦意,他离开办公室回到了自己的卧室里,宫廷女私服私他躺下,但不知怎么,裕仁虽然感到疲乏,但却没有丝毫的睡意,这让他感到有些难受。
此时的裕仁,脑海中不知怎么浮现出了在地震海啸当中触礁沉没的“加贺”号和“土佐”号战列舰来。
对于这两艘战列舰,他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在第三次英日同盟到期之前,1921年3月3日,即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半年多,20岁的日本皇太摄政宫裕仁亲王乘坐建成不久的“加贺”号战列舰,在“土佐”号战列舰的护卫下从横滨出发,前往英国访问,谋求将“英日同盟”延续下去。这次出行也是为他回国以后继承天皇之位作的铺垫和准备。
作为裕仁第一次出国访问所乘座的“御召舰”,“加贺”号和护卫的“土佐”号此行也有向英国展示实力的意思在里面。只可惜的是,这两艘式战列舰归国后还不到两年,便在关东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中香消欲殒了。
现在回想起乘舰出海访问的那段经历,裕仁便感觉到似乎那时便有种种征兆在预示着什么。
裕仁的舰队一路途经香港、加坡、科伦坡、亚丁、苏伊士、塞得港、马耳他、直布罗陀等地,全都是大英帝国主要的海军基地,在这些地方,他受到了英国殖民地政府和海军部热情的欢迎。
经过75天的航行,裕仁舰队抵达了英国的朴次茅斯军港,英国政府以隆重的仪式欢迎裕仁的到来,威尔士亲王前往军港迎接,英王乔治五世亲自前往伦敦的维多利亚车站欢迎裕仁,并与其同乘华丽的宫廷马车前往白金汉宫。裕仁以乔治五世私人客人的身份在白金汉宫住了3天,与其相处甚欢,随后又以英国国宾的身份在切斯特菲尔德大厦住了8天,参加各种欢迎仪式,参观名胜,并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举行会谈,商讨“英日同盟”的前途问题,但会谈结果并不理想。
“英日同盟”难以继续下去的原因,首先在于美国对于“英日同盟”这一日本在亚洲扩张的支柱的切齿痛恨,拆散该同盟一直是美国孜孜以求的目标。而美国之所以选择中国为伙伴的主要目的,主要也是针对英日同盟来的。早在1907年,美国便试图和中德结盟,以对抗“英日同盟”,结果被日本暗中破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美国再一次试图拆散“英日同盟”的失败使得它感到有必要必须打破这一在远东与日本竞争的重要障碍。其次,对美国危险的是,“英日同盟”规定两国间“不相互宣战或敌视”,在其原来针对的目标沙皇俄国和德意志帝国已经不复存在的情况下,“英日同盟”的继续存在显然就是针对美国的。
巴黎和会之后,美国开始对英国施加大的压力,要求英国废除英日同盟。在裕仁访问英国期间,美国国务卿休斯便警告英国驻美大使格迪斯,称“‘英日同盟’会继续助长日本在远东进一步扩张的野心,而且任何美国反对日本谋求优势的行动都会导致美英之间的冲突。”而英国本身也不愿意日本利用这个对英国来说早已失去了意义的同盟,在远东继续扩张其势力。格迪斯甚至在《泰晤士报》上撰文指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英日同盟’使日本有恃无恐、肆行攻取……然而日本在中国扩展势力,不仅有害于美国,而且也不利于英国,英美对华政策以及对于日本在华扩张之对策,实无不同……”此时“英日同盟”已经成为处理美英关系的严重障碍和影响远东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美日之间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英国不愿意为了日本而与美国对抗。
第342章 “英日同盟”延续之梦的终结
1921年5月31日,一无所获的裕仁结束在英国的访问,前往法国、比利时、荷兰和意大利访问。在巴黎,裕仁与留学欧洲的年轻日本军官进行了秘密会晤,这些受到亲信的少壮军官后来成为裕仁用来取代长州藩阀势力的中坚力量,其中不少人成为三四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化的骨干力量。9月3日,裕仁回到日本,于11月25日正式接替病情严重恶化的大正天皇接掌政权,降下了“大正民主时代”的帷幕。
另一方面,在裕仁离开英国去欧洲其它国家访问期间,7月11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英国议会发表长篇演讲,声称“英日同盟、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前途、以及因这两个问题产生的英美关系问题,是帝国政府要认真考虑的主要问题……我们政策的第一原则是要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合作,我们确信依靠这个因素比其他任何单一因素都能好地建立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们也希望维持与日本的密切友谊和合作,这种可贵友谊的大优点是可以协调两个太平洋大国的势力和活动,因此可以继续保持大英帝国的稳定和远东和平。”劳合乔治的演讲表明了英国在远东的一轮竞争中首先要与美国保持一致的态度,同时英国又不想过分得罪日本而损害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对于这样的结果,此时裕仁已经心知肚明,他明白,“英日同盟”已经伴随着劳合乔治的演讲终结了,现在所差的,只是一个手续了。
此时的裕仁,思绪又回到了即将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揽”国际会议上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进行角逐的是英、法、俄、德、日、美诸国。大战结束后,沙俄灭亡,随后成立的苏维埃俄国退出了在这一地区的竞争;德国战败,已被排除在强国之外,战胜国不允许它在除本国领土之外的任何地区再有利权;法国在战争中遭到重创,此时正忙于医治战争的创伤和巩固它在欧洲的既得利益,无暇ā足亚太地区的争夺。因此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政治舞台上主要是美、英、中、日四国间的表演,其中既有英美的矛盾,也有英日的矛盾,以及中日间的矛盾,而其中突出的矛盾则为美日之间的利益冲突,争夺的中心在中国,此外在如何处置赤道以北原德属岛屿、如何处置东西伯利亚问题,以及如何限制海军军备等话题上,美国与日本之间也是态度迥异,争论迭起、矛盾频生。
在大战结束后的凡尔赛和会上,美国代表强烈要求对包括日占岛屿和已由英澳军队占领的威廉皇帝地、西摩萨亚、瑙鲁等在内的原德属太平洋领地进行国际共管,或者干脆将其jā还德国。日本则坚持“南北并进”的原则,主张日本攫取的德属南洋群岛一个也不能少。参加和会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即把赤道以北德属岛屿jā给日本,条件是不得将其要塞化。雅浦岛问题后以日、美、荷三国瓜分三条主要电缆、美国可随意进出该岛而告解决。
【文】雅浦岛问题、太平洋问题、以及凡尔赛和会上美日两国关于中国问题和门户开放政策的争论,不过是一战之后日美争端的冰山一角而已。两国在包括中国、西伯利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有很多根本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两国的外jā战和经济战很蔓延到军事领域,乃至后出现海军造舰方面的激烈竞争,也就不足为奇了。威尔逊政府的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发表声明称“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选择加入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海军军备竞赛;要么必须建立世界上强大的海军,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人】美国海军的大规模扩充计划始自日本逼迫中国签订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及其内容公布前后。1916年美国总统威尔逊便发布了为期5年的大海军建设计划,计划拨款15亿美元,建造10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50艘驱逐舰和100艘潜艇,从而使美国海军实力由当时的世界第四跃居世界第一。1919年6月,美国海军正式宣布将舰队一分为二,成立太平洋舰队。1919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给海军拨款的法令,将海军军费从1914年的137亿美元增至1921年的433亿美元。海军造战舰吨位19161920年为20万吨,19211925年为40万吨,19261929年为12万吨,合计达72万吨,颇有压倒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