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冠春先生,或 是开过多年银号,或在洋人的银行做过买办,经验、财力有相当的基础, 才合股开办东亚银行的。就你现在的情况,还是先开银号为妥。等数年之 后,各方面条件成熟,再转办银行。” 廖宝珊听从了简东浦忠告,开办了一间廖创兴银号。此时,内地战火 四起,国民党政府为了补充浩大的军事开支,滥发金圆券,并禁止民间私 藏金银。金圆券贬值,民间私下金银交易活跃,香港遂成为中国最大的金 银市场。 廖宝珊一马当先,大进大出,赚得盘满钵满。财运亨通的廖宝珊,早 把简东浦的忠告抛到脑后,大概一年多功夫,就将银号升级为银行。银行 全称是廖创兴储蓄银行,于1948年在中环永乐街开业。 潮汕籍商人,历来都有互相帮衬的优良传统,廖创兴为第一间潮汕籍 商人个人独资办的银行,岂有不帮衬之理?于是纷纷在廖创兴开户储蓄。 当然,精明且谨慎的潮汕籍商人,不会把资金全填进廖宝珊的“裤兜”,他 们信赖的,仍是信誉佳、实力雄厚的老牌大银行。 廖宝珊有潮汕老乡的钱垫底,再设法吸纳社会上的游资,“家底”就十 分殷实了。廖宝珊动用“家底”去炒金,出手以数万数十万计数,吓倒了
… 页面 67…
众多炒金的”‘虾仔”。 廖宝珊炒金,所向披靡,大获全胜。他使用何种法木?廖氏与恒生的 老板均讳莫如深。据在炒金中倾家荡产的上海金客称:广东人联手斗上海 人,欺上海人人地生疏、不谙行情,哄抬金价,诱上海人落入圈套,然后 趁高抛出。是否真有此事,不得而知;廖宝珊是否用过此术,亦无稽可查。 退一万步讲,即使廖氏倚赖此术,也是无可挑剔的。不论赢家与输家,炒 金本身就是投机行为,投机发达,那是自身的造化。 有一点千真万确:50年代初炒金降温,廖宝珊已有数百万身家。 炒金辍手,廖宝珊就去炒房地产。他是一个反应敏捷、长袖善舞之人。 1955年,廖创兴储蓄银行改名为廖创兴银行,注册资本500万港元,实 收资本400万港元。获得银行家桂冠的廖宝珊,是潮汕籍商人中风头最劲的 人物。未来的潮汕籍商人领袖、地产巨子李嘉诚,当时的名气、资产,远 不可与廖宝珊同日而语。 靠潮汕同乡帮衬,获得的存款毕竟有限。要拉厂商之类的大客户存款, 信誉且不说,你必须以贷款作为回报,这也是廖宝珊深感头痛的。于是, 廖氏把目光盯住升斗小民的腰包,这些人余钱虽少,却有一个巨大的优点: 光存不贷,存钱为的是家庭办大事,甚至存钱吃息。 廖宝珊在香港银行界首创“高息小额存款”。他借传媒的力量,宣传“小 康由俭,大富由天”,吸引小市民存钱。他制定出港币100元起可开户,存 款数量愈少、利息愈高的绝招,在100元至1000元这个档次内,月息竟高达 6厘。一时间,前往廖刨兴存款的升斗小民趋之若骛。聚沙成塔,廖宝珊的 “家底”,犹如一座金字塔。 众所周知,银行的盈利主要靠贷款,即赚取存贷之间利息的差额。押 汇、汇兑赚取的手续费只是小数。现在廖宝珊已把存款利息提到这么高, 他还能够按照其他银行的利率将款贷出去吗?如此,他要蚀大本? 投资妙术 社会上的一些人常会说这样的话:“银行还会没有钱?社会上的钱全聚 拢到银行。”银行的人常会以这样的话回敬:“那些钱哪是我们的?” 若是廖宝珊会怎么回答呢?他显然不会说“存户的钱就是我的”,但他 的实际行为,却有这样的嫌疑。千万不可以为廖宝珊想攫为己有,他仅仅 是挪用。他格守信用,存取自由,从未发生过不兑付存户取款的事。 凡商业银行都要挪用存款,以钱生钱——贷款给他人,然后连本带息 收回。廖宝珊的挪用,是先挪为己用,别的银行是间接投资,他是直接投 资——自己贷给自己用,大炒物业。 廖宝珊的发迹,离不开投机,战后的几年炒房炒金,遂成暴富。投机 一词,在内地多带贬意,在香港却是个中性词,无褒无贬,凡法例不禁之 事,皆可放胆去做。 银行家素以稳健保守著称。而已是银行家的廖宝珊原本就尝过投机的 甜头,执业银行,初衷不改。人们总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若失败,就说他 过于冒险;若成功,就赞其有开拓精神。廖宝珊确实是个房地产业的行家 里手,尚未问鼎物业的李嘉诚,那时恐怕得先叫廖氏三声“老师”。 廖宝珊先挪用存款,大量购入位于西环的公安、公源、源源、永源等
… 页面 68…
货仓以及昆仑电器厂厂房。他将这些旧物业全部拆除,建成18座高楼。此 时正值香港房荒,所有的楼宇被抢售一空。 旗开得胜,盈利比放高息贷款高得多。廖宝珊喜不自禁,又在西环落 下大手笔。他将原有的和后置的均金、均利、祥发、永发、泗合、成昌等 货仓统统夷为平地,又树起一片大厦森林。他吃准了西环扩建马路,巴士 线路四通八达,西环的物业价格飚升的势头,果然,金钱滚滚朝廖氏涌来。 廖宝珊深知:银行物业是银行实力的象征。他第三大手笔,便“砸” 在有银行街之称的中环德辅道。他建了一幢10层的廖创兴大厦,底层作为 廖创兴银行营业部,顶层作为银行总部写字间,其余出租。 物业即是招牌,廖创兴的信誉在存户间大增。存户哪里知道,廖公已 把存户帐号掏空,这幢气宇不凡的大厦,正是存户的钱撑起来的。 廖宝珊被传媒称为“鼎新革故”的新一代杰出银行家。廖氏热衷接受 记者采访,语惊港岛,大谈廖创兴的“创兴大业”。芸芸众生对廖公敬佩得 五体投地,焉敢怀疑廖公的银行是“空中楼阁”? 为了满足存户工前工后存款的需求,也为了廖创兴能吸纳更多的存款, 一贯“鼎新革故”的廖宝珊又出新招,在香港银行业界首创早上8时半到下 午5时半的“特长”服务时间。被廖公风采迷住的记者,又有文章可做了。 不过,业界的某些人士对廖宝珊颇有微辞。说他不是开银行,而是开 银号;他缺乏银行家的稳健作风,具有太多的投机因素;他外表弄得颇像 西人银行,实质却是老银号的一套。有人从廖宝珊只读过几年之乎者也的 古书,在家中动辄对儿子体罚,而推论出他在银行推行封建家长制,云云。 这些言论,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撼动不了廖宝珊前进的步伐, 更挡不住他的财运。廖宝珊在西区拥有大量物业,堪称西区大地主。随着 地价的飞涨,他成为潮汕籍商人中最叠水的大佬。 1961年新年伊始,廖宝珊自豪地向传媒宣布:他的家财已超过1亿港元! 60年代初,华商中的亿万富豪能点出几人?我们可以肯定,李嘉诚、 郭得胜、李兆基等地产新秀绝没这个数。那时的港币所值,又岂能以今日 标准来衡量?廖宝珊真了不起!他自然不会满足这个数,他还有更大的举 措即将出台—— 他斥资500万港元,购得中环原中国国货公司原址,计划兴建24层高的 廖创兴银行大厦。乐极生悲,挤提突来,他苦心经营的银行帝国摇摇欲坠。 挤提风潮 1961年6月14日,星期三,一大早,一批“神经过敏”的存户涌向廖创 兴银行,仓促提款,把账号上的钱一卷而空。廖宝珊听后愕然,仿佛刀剐 放血,如此豪提,兴建24层大厦的计划将毁于一旦!廖宝珊派员到各分行 解释,称本行经营良好,资金雄厚云云,以期安稳存户。 既然资金雄厚,那就提吧——又有一批存户急匆匆、惊惶惶赶来廖创 兴提款。第一天流失存户资金300万港元,还不算多。这对廖宝珊打击已是 够大了,他彻夜未眠,泪洒枕席。 这一夜,谣言四起,于港九不胫而走,称廖宝珊把存户款项攫为己有, 炒地炒房,大发横财;廖宝珊早已把存户帐号掏空,他已无钱兑付,存户 自认倒霉;廖宝珊早知挤提在即,已把资金席卷一空,逃到国外去。
… 页面 69…
因此,真正的挤提风潮发生在第二天。廖创兴中环德辅道西总行、湾 仔轩尼诗道分行、九龙弥敦道分行、旺角分行、太子道分行、深水埗分行 尚未开门,已是人声鼎沸,千头攒动,等候提款的队伍如长龙横卧街头。 银行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