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所有印度人都存在吃不饱的问题,比如印度的政府官员、军事人员、大企业家等等,都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他们有足够的粮食填饱肚皮,而真正在忍饥挨饿的只有平民,特别是生活在贫民窟里的社会最底层的贫民。
当时,印度各地、特别是人口集中的大城市都爆发了动乱。
在一些地区,印度当局甚至不得不派遣军队守卫粮仓,用军队押送粮食。
只是,这仍然阻止不了那些饥饿的平民。
五月三日,一支负责押送粮食的印度军队就在新德里附近向哄抢粮食的平民开火,造成数千人伤亡。
因为粮食危机,还导致数亿印度人沦为难民。
根据巴基斯坦官方消息,到二零三八年五月份,涌入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难民就超过了一千三百万。因为无法为难民提供基本生存保障,所以巴基斯坦当局不得不驱逐了大约八百万难民,只有大约五百万信仰伊斯兰教的难民获准留下来。当时,巴基斯坦已经全面加强了边境巡逻,而且巴基斯坦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在印巴边境线上设置隔离带,准许边境守备部队向越境难民开火。
可以说,巴基斯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要知道,印度有一亿八千万伊斯兰教徒,相当于巴基斯坦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如果这些人全部涌入巴基斯坦,绝对是一场灾难。
除了巴基斯坦,与印度接壤的国家都采取了类似的政策。
即便是不接壤的国家,也严厉禁止印度难民入境。
当时,斯里兰卡海军就封锁了保克海峡与马纳尔湾,海军巡逻舰被授权向任何为经许可进入斯里兰卡领海的船只开火。
为了挡住印度难民,缅甸军方甚至出动战斗机轰炸了进入境内的难民队伍。
在吃饭成为普遍问题的情况下,任何国家都会把印度巨大的人口当成洪水猛兽,谁也不愿意为了印度而牺牲自己。
问题是,谁也不能否认十多亿人的能量。
与印度的灾难相比,菲律宾的那点事情就算不了什么了。
第四十章 援助战
第四十章 援助战
与周边国家的冷漠相比,中国与美国对印度的态度更加复杂。
根据后来公布的资料,在对印援助问题上,黎平寇经受了很大的考验,当时甚至在高层会议上提出,在国内恢复粮食配给制,制订更加严格的配给标准,争取增加一亿到一亿五千万吨的粮食富余。
这个想法,显然非常天真。
事实上,黎平寇从来没有向全国代表大会提交这样的提案,因为在高层讨论中,他的提议就遭到了全面反对。
用黄瀚林的话来说,如果让全国民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他们就不是中国领导人。
中国已经力所能及的援助了其他国家,而且没有完全解除管制状态,主要农产品依然需要由国家发放的配给券按量领取,全国人年均粮食配额还不到九百公斤,折换下来的话算不上富足。如果没有对外援助,能够把人年均粮食配额增加一百公斤,相当于每个人每天早上多了一个面包、或者一个鸡蛋。可以说,中国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更加自私。美国已经解除管制状态,允许公民自由购买粮食,欧盟也把管制将到了最低标准,把人均粮食购买量由七十五公斤放宽到了一百二十公斤。用李明阳的话来说,美国家庭囤积的粮食就多达一亿多吨,欧盟私人囤积的粮食也在一亿吨左右,而美国人与欧洲人根本消耗不了这么多粮食。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即流入国际黑市的粮食主要来自美国与欧盟。
从政策角度上讲,美国与欧洲不肯提高管制力度,摆明了就是以粮食为武器,掠夺其他国家。
根据后来公布的一些资料,在二零三七年到二零三九年的全球粮食危机中,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民间走私等手段,从缺粮国家掠夺了总价值超过十万亿美元的财富,其中仅流入美国的黄金等硬通货就价值一万多亿美元。当时,一些美国私人企业,特别是航运公司,直接用粮食从其他国家换取黄金、白银、古董、艺术品等货物。在二零三八年,一家美国企业用五百吨粮食就从一名破产的阿拉伯酋长手里换来了十幅价值数亿美元的毕加索名画,而这些艺术品在危机过后,身价翻了好几倍。
如此一来,如果中国加强管制力度,降低粮食配额,等于遭受掠夺。
以当时的情况,就算高层会议通过了黎平寇的提议,在全国代表大会上也会遭到否决。
事实上,当时美国总统也动过加强管制的念头。
从国家战略利益角度出发,只要美国加强管制,就能用国内富余的粮食,争取到一个战略级的盟友。要知道,二零三八年初,美国一家民间调查机构对三万个家庭做了调查,平均每个家庭囤积了一千八百公斤粮食,如果按照全美国总共一亿三千万个家庭计算,美国民间囤积的粮食就超过了两亿吨。
虽然粮食很宝贵,但是粮食不益长期储存。
拿面粉与大米来说,即便在理想环境下,最长储存周期也在两年左右,而普通家庭基本上不可能有理想储存环境,大部分粮食都囤积在地下室里。结果就是,两年之后,这些粮食几乎都浪费掉了。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粮食产量根本不成问题。
也就是说,只要美国加强管制,或者出台禁止囤积粮食的法案,就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拿出两亿吨粮食。
对印度来说,这绝对是救命稻草。
问题是,美国总统最终没有这么做。原因很简单,美国国会已经通过法案,解除了全国管制状态,收回了总统特权,因此任何涉及到公民个人利益的行政令,都需要在国会获得多数支持。
毫无疑问,美国国会肯定不会支持无偿援助印度的法案。
事实上,就算不是无偿援助,也很难得到国会支持,因为在美国国会议员中,绝大部分都为利益集团说话,这些利益集团已经在这场全球性粮食危机中尝到了甜头,还准备捞取更多的好处。
由此可见,中国与美国的领导人都知道印度拥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价值,可是都无法战胜内部反对力量。
结果就是,全球气候事务组织在五月份的讨论中,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印度问题,已经无法通过国际组织加以解决。
只是,作为一个颇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领导人,黎平寇还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六月一日,他在参加庆祝儿童节的活动时宣称,将尽快为印度儿童提供抗癌药物,并且号召民间力量前去帮助印度孤儿。
这件事,完全在黎平寇的决策范围之内。
两天后,他就签署了援助印度抗癌药物的行动方案,首批三千万份抗癌药物在六月五日运抵新德里。
因为是中国的官方援助,所以只针对印度儿童。
此举,受到了印度当局的热烈欢迎与巨大感激。
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中国陆续向印度提供了一亿七千万份抗癌药物,为两亿名十二岁以下儿童进行了抗癌接种。因为是基因药物,所以在服用之后,不但能治疗癌症,还能预防癌症。
在中国采取行动后,美国也表现得非常积极。
到二零三八年底,美国为印度提供了一亿份抗癌药物。
算上中国提供的援助,当年就有三亿名年龄在十二岁以下的印度儿童接受了抗癌接种。
只是,这不能解决最严重的问题,即印度仍然没有获得足够多的粮食援助,甚至无法保证半数以上的国民渡过这最为艰难的一年。当时,印度的饥民已经开始啃食树皮,一些印度教徒甚至打破禁忌,开始宰杀耕牛。在一些偏远地区,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一些父母甚至交换子女相食。仅在六月份,印度各地法院就审判了一千多例食人案件,判处数百人死刑。
所幸的是,这年夏季,南亚地区的自然灾害有所减弱。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印度将在秋季迎来粮食大丰收。此外,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不丹与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的粮食产量也有可能回升,因此对中国的粮食援助需求将有所降低。
七月底,黎平寇火速访问了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
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在南亚国家秋粮大丰收之后,适当降低援助力度,以便腾出大约一千八百万吨的援助配额。
显然,这些粮食将援助给印度。
在操作层面上,黎平寇明确提出,中国不会损害他国利益,只需要接受援助的国家能够转手把粮食交给印度。也就是说,中国仍然将按照年初的承诺,为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提供粮食援助,而这些国家只需要做个顺水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