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打击印度的战略核力量,即便印度总理打算停火,印度军方也不会罢手,肯定会发起反击。
取胜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拦截印度的弹道导弹。
舰队里,牧浩洋回到指挥中心,把章玉廷叫了过来,让他修改航线,直接前往孟加拉湾北部的恒河河口。
随后,牧浩洋召集其他高级指挥官,宣布了新的作战行动。
虽然几名指挥官都反对舰队北上,毕竟在孟加拉湾西岸,还有十几座印度空军基地没有被摧毁,舰队北上很容易遭到攻击,但是牧浩洋只提到了一点,即舰队是保护本土的第一道防御屏障,将负责拦截从印度东北地区发射升空的弹道导弹,因此必须北上到达恒河河口附近。
这个决议无法更改,因为这是舰队作战任务的一部分,而且非常关键。
如果印度从本土东北部地区发射弹道导弹,攻击中国本土的南部地区,比如海南岛,导弹就不会从中国西南上空掠过,而是直接从中南半岛上空掠过,即便进行中段拦截,也要在东南亚国家上空击落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更可惜的是,根本无法进行中段拦截,因为没有在这些国家部署反导拦截系统。如此一来,就只能进行末段拦截,在弹道导弹重返大气层之后将其击落。最终,不管是弹体、还是弹头的残骸,都有可能落到本土上,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必须在弹道导弹处于上升阶段时进行拦截,也就必须让舰队北上。
当然,舰队的任务不仅仅是拦截印度的弹道导弹,还要在打击行动中,承担很大一部分作战任务。
第六十一章 战略打击
第六十一章 战略打击
三十日夜间,肯定是克鲁沙在印度总理府渡过的最为艰难的一个晚上。
会议持续到三十一日凌晨四点才结束,克鲁沙才说服几位将领,决定在三十一日上午正式宣布单方面停火,然后邀请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大国出面调停。
随后,克鲁沙亲自起草了停火声明。
作为政治家,克鲁沙必须注意措词,不能是中国出动空中力量迫使印度停火,而是印度在达到了既定目的之后,为了维护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避免战争规模扩大,才决定单方面停火。
怎么把话说好,显得至关重要。
忙到六点过,克鲁沙才完成了这份意义重大的停火声明,然后交给秘书去润色,他则利用这个机会吃了早饭。
六点半,克鲁沙跟中岛俊夫通了热线电话,把停火消息提前告诉了日本首相。
在克鲁沙看来,尊重中岛俊夫没有坏处。
战后,印度依然得依靠日本的援助,特别是经济与技术上的援助,才能迅速从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因为与中国决裂,所以从长远来看,日本的重要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大幅度提高。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都是印度的天然盟友。
克鲁沙相信,中岛俊夫也有同样的认识。
在迅速崛起的中国面前,如果印度与日本各自为阵,结果都将非常悲惨。只有联合共同作战,才能遏制中国。
正是如此,克鲁沙相信,中岛俊夫肯定会把消息转告给麦克米伦。
他的想法很简单,先让中岛俊夫跟麦克米伦通气,再给麦克米伦打电话,美国出面调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七点过,秘书送来了经过润色的停战声明。
迅速浏览一遍,修改了几个措词之后,克鲁沙开始考虑给麦克米伦打电话。
因为印度不是美国的盟国,所以如何发出邀请,显得非常关键。如果请求美国,只会降低印度的身份,更会使印度的外交活动受到影响。如果不向美国发出请求,又不见得能够让美国出面。
克鲁沙有点犹豫,因为他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向麦克米伦解释。
也就在这个时候,直接连接到国防部的电话响了起来。
克鲁沙有点吃惊,因为从这条线路打来的电话都不是什么好事。在拿起话筒时,他看了眼墙上的挂钟。
还差二十四秒就到七点十五分了。
果然不是好消息,而且是天大的坏消息。
五分钟前,印度的二十多处战略核设施遭到轰炸,包括两处存放核弹头的弹药库、设在海得巴拉的核原料工厂与核武器研制中心、班加罗尔的导弹生产厂与导弹研制中心、维杰亚瓦达的两座重水反应堆、以及八个“烈火4”弹道导弹部队驻地。固定核设施几乎被彻底摧毁,八支导弹部队也遭到重创,仅有数辆导弹发射车侥幸逃脱,具体损失情况还在统计,结果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放下电话,克鲁沙一屁股坐到沙发上,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中国确实别有所图,而且盯上了印度的核力量。
在这轮轰炸行动中,充当主力的不是海军航空兵,而是空军,特别是空军的远程战略打击力量。
主要打击力量,正是空军的四十八架J…20D重型战斗机。
在编号上,J…20B是出口型号,J…20C是空军专门开发的双座战斗机,而J…20D则是标准的战斗轰炸机。
早在东海战争之前,空军就决定以J…20为基础,研制一种战斗轰炸机。
让空军做出这个决定的,正是美军搞的FB…22。此外,被空军寄予厚望的H…X项目的进度一直拖延,而H…6系列又过于老旧,难以在现代化战争中发挥作用,空军急需一种载弹量在十吨左右的中型轰炸机。
受此影响,J…20D是J…20系列中变化最大的一种型号。
严格说来,J…20D基本上是一种全新研制的战斗轰炸机,与J…20相比,零件通用率还不到百分之三十。机体放大了百分之二十,采用推力更大的WS…20发动机。取消了前置水平鸭翼与垂直尾翼,机翼面积增大百分之四十二。机身弹舱能携带两枚二千五百公斤级的重磅炸弹,或者是八枚一千公斤级炸弹,内部总载弹量超过八吨,还能在翼下挂点携带十二吨弹药。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最大作战半径为二千五百公里,仅携带五吨弹药时,作战半径接近三千公里。
从各项性能上看,J…20D远远超过了H…6,是名副其实的重型战斗轰炸机。
按照空军的计划,J…20D将在H…X服役之前,逐步取代H…6,成为空军最主要的远程打击力量。
到战争爆发前,总共有五十架J…20D服役,其中两架属于训练部队。
事实上,在设计的时候,空军主要考虑把J…20D用于对日作战,即用来轰炸日本本土的重要战略目标。
受此影响,J…20D更加强调了隐身能力。
从气动外形的变化上也看得出来,除了增大内部载弹量与载油量,J…20D的所有外形改动都是为了增强隐身能力。负面影响也非常突出,即J…20D基本上不具备空战能力,别说与性能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相比,连很多经过改进的第三代战斗机也比不上。如果在战斗中遭遇敌人的战斗机,“最有效”的对抗手段就是以更高的飞行速度逃命。
因为采用了推力更大的WS…20发动机,所以在不开加力时,J…20D的巡航飞行速度超过了一点六马赫,轻载时的最大飞行速度能够达到二点五马赫,超过了绝大部分第四代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速度。
作为战斗机,J…20D肯定不合格,但是作为轰炸机,却足够优秀。
在这次轰炸中,J…20D承担了最重要的打击任务,包括轰炸海得巴拉附近的核原料生产厂与核武器研制中心。
为了避免暴露作战意图,所有J…20D都从华中地区的空军基地起飞,在川西上空进行第一次空中加油,然后奔袭三千公里以上,返航时在藏东地区进行第二次空中加油,再返回华中地区的空军基地。
整个作战行动将持续六个小时以上。
因为J…20D的数量非常有限,而且打击目标都十分关键,必须确保摧毁,也就得安排额外的打击力量,比如在轰炸海得巴拉的核原料生产厂时,总共动用了十二架J…20D,分三个波次进入,间隔时间为五分钟,确保投下的二十四枚重磅炸弹能够击穿厚达十二米的地表土层,摧毁所有地下设施,所以四十八架J…20D根本不够用,一些次要目标,比如弹道导弹部队只能由海军负责。
海军出动的,正是舰载航空兵的J…25。
虽然在载弹量、航程、突防速度等方面,J…25都比不上J…20D,比如在不携带对空弹药的时候,J…25最多在内部弹舱内携带一枚两千公斤级炸弹,或者两枚一千公斤级炸弹,此外在隐身能力上,J…25也不如J…20D,没有全方位隐身能力,后半球的RCS面积比前半球高出两个级别,但是在印度防空系统面前,J…25仍然游刃有余,而且有足够的自卫能力,低空突防性能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