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月二日,美国正式提出了海军总规模标准。
预计到二零四零年底,美国海军大型舰艇的总排水量将达到四百八十万吨。作为正式的谈判文件,美国国防部还给出了每年的舰队规模数据,并且以此作为其他缔约国发展海军规模的参考数据。
问题是,在第二个问题上,双方的分歧仍然非常明显。
钱德勒只答应把中国的标准提高到百分之四十,而牧浩洋提出的最低标准为百分之四十八。因为只有达到美国的百分之四十八,中国海军才有能力打造六支航母战斗群,也才有能力在任何情况下,投入足够的海军舰队。
至于俄罗斯,不但没有接受百分之四十,连百分之四十八也不认同,而是坚持要求获得百分之七十的比例。
六月七日,俄罗斯国防部长公开表示,如果要求无法得到满足,俄罗斯将不得不退出由美国主导、完全为美国利益服务的裁军谈判,并且不会签署之前已经达成协议的所有裁军协议。
随后,中国国防部长表示,如果俄罗斯退出,裁军谈判将失去意义。
显然,中国与俄罗斯在唱双簧。
美国可以在谈判桌上压制某个国家,却不可能让两个联合起来的大国俯首帖耳。
当天晚上,美国副总统紧急飞往莫斯科,与普京会晤。
只是,在此之前大约四个小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文廷贵已经到了莫斯科,并且受到了普金的热烈欢迎。
裁军谈判成了政治与外交斗争。
主角不是俄罗斯,而是美国与中国。
六月九日,钱德勒提出了修改后的方案,答应中国获得百分之四十八的份额,俄罗斯享有同等比例。
这一天,文廷贵在莫斯科与普金签署了一份全面的战略合作协议。
显然,俄罗斯没有退出谈判,而是接受了由美国提出的裁军方案,但是要求获得百分之五的额外造舰权。
六月十日,海军军备限制条约得到五个核大国承认。
随后,其他海军强国加入缔约谈判。
六月十七日,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印度、意大利、德国与巴西正式签署了《华盛顿海军军备限制条约》。因为总共有十个缔约国,所以又被称为“十国海军条约”。
按照这份为期二十年的条约,在二零四零年之前,美国最多拥有四百八十万吨的主力舰艇,中国海军舰队的规模相当于美国的百分之四十八,俄罗斯除此之外,还能在部署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获得百分之五的额外份额,英国与法国为百分之三十五,日本等五个缔约国的份额在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十五之间。
当然,这只是总体指标。
条约中,还对各国每年建造战舰的数量、以及核查方式做了明确规定,对计算战舰排水量的方式也做了明确规定。
只不过,这并非一份严厉的军备条约。
比如,没有对各国所造战舰的性质做出任何规定。只要在额定吨位内,各国可以自行确定造舰计划。
即便如此,这份条约仍然是华盛顿裁军谈判的最大成果。
后来,有人将这份条约比喻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基石,并且认为正是这份条约打开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大门。
不管怎么看,“十国海军条约”是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下,取得的最为重大的裁军成果。
如果没有这份条约,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之后,持续升温的军备竞赛,必然导致全球范围的军事冲突。
战争无法避免,区别是谁的准备最为充分。
第三十二章 金融战争
第三十二章 金融战争
六月二十一日,牧浩洋回到北京。
虽然十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已经在条约上签字,但是只有得到立法机构承认,条约才会正式生效。
按照约定,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最后期限。
到时候,哪怕只遭到一个缔约国立法机构否决,条约都将自动失效。如果没有遭到立法机构否决,条约将在二零二一年一月一日自动生效,有效期二十年。在二零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任何缔约国都可以提出延长有效期,只要没有其他缔约国反对,条约将自动延长五年。
事实上,当时没人相信,这份条约能够在立法机构获得通过。
五个核大国是主要缔约国,问题应该不大。另外四个缔约国中,德国、意大利与巴西的问题也不大。
关键就是日本与印度。
虽然日本获得了百分之三十五的份额,而且没有战略核力量限制,但是比起中国获得的百分之四十八的份额,仍然差了很大一截。
相对而言,印度受到的限制更大。
因为只获得了百分之二十五的份额,又受到核裁军条约限制,所以印度所能拥有的常规舰队仅有中国的一半左右。
按照外界推测,即便印度政府在谈判中做出让步,印度国民议会也会否决这份条约。
仅靠相当于中国一半的舰队,印度别说向南海扩张,能不能守住印度洋,阻止中国向西扩张都是个问题。
没有制海权上的优势,印度在印度洋上将什么都不是。
正是如此,七月初,美国总统麦克米伦访问了新德里。
此时,牧浩洋正在忙着制订海军的战略发展规划,不再是拿出来看的,而是准备全面实施的战略规划。
从根本上讲,“十国海军条约”对中国没有害处,反而有很大的好处。
原因只有一个:海军军备建设完全由国力决定。
虽然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还有望在十五年之后超越美国,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远远比不上美国,比如国民人均产值、社会人均收入、基础科学实力、基础制造业等,全面军备竞赛,只会拖垮中国。
在这份条约中,中国获得的正是难能可贵的和平发展机会。
只要条约正式生效,在未来二十年内,中国能用有限的军事投入,获得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军事力量。
从更加长远的目光来看,中国能从二十年的军备建设中获得必要的技术积累。
可以说,如果军备竞赛不受限制,即便中国的国力能够跟上,也会因为缺乏技术积累败下阵来。
首下打下坚实的基础,军备建设才能快速发展。
七月中旬,巴西议会率先通过了军备限制条约。
月底的时候,中国也通过了军备限制条约。
此时,牧浩洋已经向总参谋部与国防部提交了海军军备建设规划。
因为常规舰队的总吨位限制在一百一十万吨左右,所以C1级航母仅建造两艘,二零二五年之前开工建造第二种国产航母,初级规划建造四艘,第四艘将在二零四零年取代服役二十九年的“黄帝”号。第三种国产航母在二零三零年开始设计,二零三五年动工建造,在二零四零年之后取代C1级航母。
可以说,这是一份完全能够达到的建设规划。
只是,受条约限制,第二种国产航母将重新设计,标准排水量降低到七万五千吨,不然没有足够的吨位建造其他战舰。
至于还没有开始设计的第三种国产航母,吨位暂时没做限制。
原因很简单,到二零四零年,谁也不能保证条约会延长五年。没有了限制,航母自然可以造得更大一些。
客观的讲,这也是一份非常合理的发展规划。
从技术角度讲,在吃透了“黄帝”号之后,先建造一种排水量相当的中型航母,获取必要的航母建造经验。要知道,“黄帝”号是由前苏联建造的,大连造船厂只获得了非常有限的改造经验。完成中型航母的建造之后,建造大型航母,进一步完善建造技术。在有了必要的技术储备之后,才能顺利建造超级航母。
如果跨度太大,肯定会出问题。
事实上,这些问题已经暴露了出来。
比如在建造C1级航母上,因为电磁弹射器没有搞出来,所以海军不得不选择在初期安装跃飞甲板,为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安装火箭助推发动机,到第一次大修时,再安装电磁弹射器。
又比如,在建造大型航母时,肯定需要功率更大的核反应堆,需要重新开发,也就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即便在舰载航空兵方面,重型舰载战斗机也要二零三零年之后才能服役。
如果进度安排得过于紧凑,导致配套系统的研制工作跟不上,最终仍然无法按照计划完成航母的建造工作。
适当放慢进度,等于降低了技术门槛。
另外一方面,放慢进度,也能在未来的大型战舰上采用更多的新式装备,达到一个较高的设计标准。
所幸的是,到了这个时候,海军已经不缺经费了。
傅秀波兑现了诺言,从国务院的额外预算中拨出了三千五百亿,其中一千四百亿分给了海军。
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