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只是理论计算结果。

同样从理论上讲,即按照广义相对论,能源系统所输出的能量,根本不可能把飞船加速到光速的十分之一,最多只能使飞船达到每秒三千公里,也就是光速的百分之一左右,然后就将停止加速。

问题是,广义相对论一定是正确的吗?

或者说,广义相对论是否存在缺陷?

这些,多是未解的问题,也都是这次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发射宇宙飞船是一回事,地面观测更加重要。

只有收集到了足够多的数据,这次实验才有意义。为此,陆雯不但在国内安置了十多个观测站,还从海军那里借用了十多艘大型遥感船在远洋上进行观测,甚至动用了几颗军事通信卫星。

反正,陆雯能搞到的资源,都被利用了起来。

有趣的是,陆雯没有去找牧浩洋,而是直接找到了各军兵种的参谋长,比如海军的遥感船就是直接找周渝生借的。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所有人都知道陆雯的身份。

发射的时候,先是两枚运载反重力场卫星的火箭升空,紧接着两枚运载着“深空”宇宙飞船的火箭也升空了。

此时,牧浩洋已经跟着陆雯上了专机。

大约二十分钟后,两枚运载火箭就将进入近地轨道,“深空”宇宙飞船的两个舱段将在发射后两个小时对接,此时也正好在中国本土上空,可以由地面控制站直接控制完成对接工作。

正式测试,将是发射升空后的第四个小时。

在此之前,地面控制站将逐一启动“深空”飞船上的各种设备,并且让宇宙飞船进行系统自检。只有在确定所有系统都在正常工作之后,才会进行实验。如果有设备不正常,就得想办法把宇宙飞船接回来,或者想办法在近地轨道上修复。当然,修复宇宙飞船,在技术上不是什么难事。

所幸的是,所有系统测试都顺利通过。

这个时候,陆雯已经回到了物理实验中心。所有的地面控制站的数据,都通过专用线路发回实验中心,再由实验中心发出指令。

牧浩洋觉得很好奇,所以跟着陆雯一起来到了实验中心。

他的时间很充足,因为反重力场卫星要在发射二十四小时之后,才能到达美国东海岸上方。用陆雯的话来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实验能在八个小时之内完成,到时候就知道重力场力学公式是否正确了。

要知道,所有的测试数据,都是由超级计算机处理的,能在收到数据的几秒钟之内完成对比运算,然后给出结论。即便让科学家复核计算机的运算结果,排除因为计算机故障导致的偏差,也就几个小时的事。

事实上,这类既简单、又复杂的物理实验,数据复核本来就很简单。

说得直接一点,这种基础层面上的物理学公式,对了就一切都对,错了就一切都错,没有中间状态。

可以说,基础物理学公式是世界上黑白最分明的东西。

当然,这也是科学中“证伪”的理论基础,即只要有一次实验测试证伪,那么不管多少次实验测试完全吻合,结论也是伪。

对牧浩洋来说,去实验中心一趟,也算得上是稍事休息。

等他回到战争部,又得围绕着军事与政治问题忙碌了,而科学研究显然是相对较为单纯的工作。

利用这个机会,牧浩洋还在飞机上小睡了一阵。

牧浩洋与陆雯来到实验中心的时候,各项实验工作已经准备妥当,就等陆雯回来下达实验开始的命令了。

二零五六年,七月十五日,北京时间二十二点二十分。

这一刻,在后世的“宇宙文明”、或者说是“宇宙人类”的纪元中,拥有比基督教文明耶稣诞生的那一刻还要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一刻,被定为“宇宙文明”的零时,人类在这一刻正式进入宇宙时代。

其实,这有点言过其实了。

要知道,在下令实验开始的时候,连陆雯都不知道,他们正在做一项什么样的实验,更不清楚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对于“蒙昧时代”(宇宙人类对之前人类文明的称呼)的科学家来说,不清楚这项实验的意义也很正常。只是,所有宇宙人类都知道,在陆雯下达实验开始的那一刻,人类文明已经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只是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一步让人类文明跨过了一到泾渭分明的界线。

当然,也正是如此,陆雯才被当成宇宙文明之母。

这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界线?

按照新的文明划分级别,在这条界线之前,所有文明都处于蒙昧时代,没有探索宇宙的资格。在这条界线之后,文明将得到生化,标志就是获得了探索宇宙,并且深入宇宙空间的能力。

当然,要不了多久,中国的科学家就会取得一个足以改变人类文明的重大发现。

准确的说,是一套基于实验发现的全新的基础物理学理论。

这个发现是什么?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的表述,并不适合重力场力学,就像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不适合高速运动的物体一样。又这个发现得出的结论就是,不但光速不是不可超越的,而且重力场理论能够使任何物体达到光速。当然,要想超越光速,则需要更加重大的发现了。

让物体达到光速,是一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在广义相对论中,只有没有质量的物体才能达到光速,比如光子,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不可能达到光速,最多只能无限的逼近光速,因为达到光速,意味着物体的质量得全部转化为能量。

正是这一理论,禁锢了人类文明上百年。

所幸的是,重大突破即将到来。

正文 第二百六十八章 光速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六十八章 光速

实验开始后,最初十分钟获得的数据与重力场力学公式完全吻合。

陆雯没有让科研人员庆祝,因为她注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反重力场推进系统消耗的电能仅为预计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反重力场推进系统没有达到最大屏蔽状态,测得的实验数据与重力场力学公式并没有完全吻合,而计算机给出的分析结果也一样,重力场力学公式存在较大的误差。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深空”号的飞行速度已经达到了每秒一千公里。

继续实验,还是推倒重来。

显然,这不是一次可以推倒重来的实验。在这六百秒内,“深空”已经飞行了五十万公里以上,即与地球的距离,差不多相当于两个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了,而且速度已经突破了第三宇宙速度。要让这艘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显然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还不如继续实验下去。

结果就是,陆雯没有插手,而是让科研人员继续加大反重力场推进系统的屏蔽状态。

接下来十分钟内发生的事情,彻底改变了人类文明。

二十二点三十二分,各个观测站测到的“深空”的速度都已超过每秒三千公里,也就是相当于光速的百分之一,而这已经是广义相对论基础之下,“深空”所能够达到的最大飞行速度了。问题是,当时“深空”号发回来的数据表明,聚变反应堆输出的功率只有额定最大功率的百分之二十五。

两分钟后,“深空”的速度突破了每秒一万公里,即光速的三十分之一。此时,聚变反应堆的输出功率为七百五十兆瓦,即额定最大功率的百分之五十,而这已经证明广义相对论不适用于重力场领域。

三十七分,“深空”的速度达到了每秒三万公里,即光速的十分之一。

到此,人类已经稳稳的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要知道,基于广义相对论的任何物理手段都只能把宇宙飞船加速的光速的十分之一。事实上,如果采用传统手段,需要耗费的资源绝对超过了人类的极限。比较可靠的办法,就是用核弹为宇宙飞船加速,即在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内,用排成直线的核弹头,依次在被加速的宇宙飞船后方引爆,通过光压与高速粒子推动宇宙飞船,让宇宙飞船加速。如果用百万吨级核弹头的话,需要以每隔十万公里安放一棵的方式,一直从地球排到木星的轨道面上,也就是大约一百万颗,才能够把一艘质量不超过一百公斤的宇宙飞船加速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如此浩大的工程,肯定是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无法实现的。

显然,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或者说可以用于重力场,那么“深空”号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凭借一座输出功率只有七百五十兆瓦的聚变反应堆,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加速到光速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该实验已经把广义相对论证伪了。

只是,实验还没结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