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趣的是,巴拉姆几乎同时向以色列总理表示,如果罗林森逼迫他进攻,他也将辞职。

从这件事上,完全可以看出两人的差别。

要知道,罗林森不向协调员负责,而是向马歇尔负责,因此他就算有所抱怨,也应该找马歇尔。相对而言,巴拉姆找对了目标,因为他就是向以色列总理负责的,而且决定他去留的也只有以色列总理。

由此可见,罗林森只是在叫嚷,巴拉姆却是在做正事,或者说已经动了辞职的念头。

显然,在这个时候,罗林森与巴拉姆中的任何一个辞职,都将是一场灾难。

当天上午十点,马歇尔上将给罗林森打了电话,要他不要胡闹。几乎同时,以色列总理也告诉巴拉姆,在战役结束之前绝对不会批准他的辞职请求,而且必须在进攻行动上给予罗林森足够的支持。

很明显,美以当局都支持罗林森。

原因也很简单,俄罗斯已经向伊朗宣战,伊朗也在二十五日凌晨向俄罗斯宣战,随后向中国求援。虽然中国还保持着沉默,但是中国外交部已经透露出消息,中国不会容忍任何野蛮的入侵行动。也就是说,中国肯定会在近期向俄罗斯宣战,只是中国当局还在权衡宣战的利弊。如此一来,美以联军就必须在中东打一次大胜仗,迫使中国向中东增兵,而无法向伊朗派遣部队。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俄罗斯总统已经与美国总统商定,如果美以联军能在年内取得重大胜利,俄罗斯就将在二零五三年一月一日发动地面进攻。如果没有,那么俄罗斯肯定会推迟地面进攻。在电话中,俄罗斯总统甚至暗示,如果美以联军没有在中东战场上牵制住更多的中国军队,俄罗斯很有可能放弃向伊朗发动地面进攻的打算,把原本计划用于进攻伊朗的地面部队派往远东地区。原因很简单,只要中国有足够的兵力,就会向俄罗斯宣战,而且战场将在远东地区。

毫无疑问,美以联军必须在中东战场上有所作为,也就必须发动进攻。

在总理的压力下,巴拉姆最终妥协,承诺在二十七日,再把战线推进二十公里,攻占德拉北面的伊兹拉。

虽然这与罗林森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因为他希望巴拉姆能在二十七日攻占海拜卜,但是比起头一个晚上,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进步了。要知道,巴拉姆做出妥协时,已经是二十七日中午了。

巴拉姆做了妥协,并不等于会完全按照罗林森的意思去做。

他答应攻占伊兹拉,主要就是认为在此情况下,右翼遭到的威胁还不是很大,而且中国军队仍然有可能按兵不动。

如此一来,巴拉姆就看到了一个希望。

这就是,只要以军能在伊兹拉站稳脚跟,就等于离大马士革又近了三十公里,而且以军有能力守住伊兹拉。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

这就是,伊兹拉威胁着戈兰高地后方的中叙军团,因此中叙军团很有可能集中兵力反击伊兹拉。

果真如此的话,巴拉姆的所有顾虑都将烟消云散。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此时,霍姆斯战场上,美军的进攻依然没有太大的起色。

虽然罗林森宣称在这里遭遇了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但是实际上,在霍姆斯与美军作战的中国军队只有第十三集团军的八支突击集群,相当于该集团军三分之一的兵力,而真正的主力在南面战场上。

只是,美军的损失确实非常惨重。

到二十七日中午,在打了一天半的情况下,美军第一装甲师几乎丧失了战斗力,顶上来的第三步兵师也没能扩大战果。

根据美军战报,当时第一装甲师已经损失了四百多辆主战坦克。

要知道,这个超强编制的装甲师总共也就只有六百辆主战坦克。也就是说,在一天半的战斗里,第一装甲师损失了百分之七十的主要突击力量,而取得的战果,仅仅是在霍姆斯河东岸获得一块面积不到一百平方公里的桥头堡。至于其他收获,比如给敌人制造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也许,正是如此,罗林森的话才有人相信,或者说让马歇尔信以为真。

要知道,第一装甲师是美国陆军的头号王牌部队,是美国陆军历史上,第一支师级建制的作战部队,也是美国陆军第一支出国参战的部队,有着极为辉煌的历史,也拥有美国最好的武器装备。

在美军将领看来,能在一天半之内打残第一装甲师的,绝对是一支强大的部队。

事实上,当时已经有足够多的情报表明,与第一装甲师交战的,只是中国陆军的一小支部队。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早在二十六日夜间,一名被美军俘虏的叙军军官就交代,到达前线的中国军队只有两支突击部队,总兵力两千出头。到了二十七日,又有一名被俘的叙军军官交代,到达霍姆斯的中国军队在一万人左右,根本不是集团军主力部队。此外,美军的航空侦察也证明了这一点,即同时在战场上活动的中国军队的作战部队并不多,总兵力在一万人左右。

问题是,这些征兆都被有意无意的忽视掉了。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罗林森犯了大错,因为他没有能够根据已经掌握的情报,准确判断出中国军队的部署情况。

这些指责有一些道理,但是也不全面。

当时,让罗林森做出错误判断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他认为,让主攻部队先出动的战术部署发挥了作用,而且中国军队在南面没有展开反击,更让他相信,在巴拉姆发动进攻前中国军队就已到达霍姆斯附近。

在这些因素中,还有一个经常被人忽视的因素,那就是中国军队的伪装能力。

当时,中国军队采用了一种非常原始,但是非常有效的伪装手段,即用战场上随处都有的黄沙掩盖主战装备。结果就是,美以联军的空中侦察成了摆设,因为不管是肉眼、还是探测设备,都很难发现埋在沙砾下的主战装备。至于四处活动的人员,更加不可能分辨出到底是中国军人,还是叙利亚军人。

事实上,这种伪装手段,也是临时学来的。

别忘了,中国军队的主战装备已经实现了电动化,不存在严重的热辐射,而且就算被沙砾完全掩盖了,也能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冲出来。如果使用其他动力系统,就不能这么做了。

高效的伪装手段,使美以联军很难准确判断中国军队的部署情况。

别的不说,连巴拉姆都只是猜测中国军队的主力集中在苏韦达省,或者说凭直觉做出了判断,而没有任何情报支持。也正是如此,罗林森才一再指责巴拉姆,说他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限制部队的推进速度。

随着美军在霍姆斯的进攻越来越吃力,罗林森的抱怨声也就越来越刺耳。

二十七日下午,以军继续向北推进,并且在傍晚的时候到达了伊兹拉南面,只是以军没能及时攻占伊兹拉。

当时,守卫伊兹拉的主力是一个叙军步兵师与一个叙军步兵旅。

重要的是,在当天上午,蒋博文少将把两支部署在戈兰高地方向上的突击集群派往了伊兹拉。

当时,蒋博文并不是在帮鲁立毅的忙,而是不想让放在南面的主力被以军包围。

结果就是,以军在攻打伊兹拉的时候,遭到了非常猛烈的抵抗。

虽然推进速度慢了下来,但是在巴拉姆看来,这不见得是好事。

别忘了,他在左翼只放了十个旅,而且只有两个装甲旅。如果攻打伊兹拉损失太大,不但将失去推进能力,还很有可能被中国军队的反击击溃。在巴拉姆的战术中,左翼崩溃产生的灾难不比右翼遭到包抄差多少。更要命的是,如果巴拉姆想避免左翼崩溃,就得从右翼抽调兵力加强左翼,从而使他留在右翼的反包围力量大大降低,等于提高了右翼的风险,也使他的战术遇到了麻烦。

得知中国军队出现在伊兹拉后,巴拉姆果断命令停止进攻。

在他看来,这是中国军队发起反击的信号,因为中国军队要想发动反击,首先就得在左翼挡住以军。

这下,巴拉姆与罗林森的矛盾再也掩盖不住了。

在得知巴拉姆下令停止进攻的消息后,罗林森气得抓狂,当场就给留在戈兰高地后方的第四步兵师下令,让其驰援霍姆斯。

显然,罗林森气昏头了。

只是,第四步兵师师长多姆诺准将没有昏头,也就没有立即执行这道命令,因为按照战前的分配,他听从巴拉姆指挥。

第八十六章 胶着

第八十六章 胶着

中叙军团这边,问题也很严重,不仅是中叙两军的矛盾,还有中国军队的内部矛盾。

最先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