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北京张晓军受到了热烈欢迎,那场面是始料未及的,墨里汉更是目瞪口呆,国务院总理亲自来到机场欢迎中国足球队健儿凯旋归来,国家体育总局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所有的队员和教练员都戴上大红花,连墨里汉也蒙上一朵,张晓军被这样的气氛给感染了,他在欢迎会上代表球队说,
“祖国的父老乡亲们,感谢你们对我们的信任和爱护,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希望,一定要在世界杯上打出我们的水平打出我们的国威,要让世界知道我们中国人不仅能够在经济上翻身更能在体育上翻身!”话虽简短,可是博得了全场长时间的掌声。
一个星期以后,在北京,张晓军用另一套人马把新西兰队修理的痛痛快快,12:0的比分创造了世界杯预选赛里的比分记录,球场上戏剧性的是每个球员都进了一个球,守门员王铁的进球是罚任意球直接飞进了对方的大门,而多的一个球是对方球门气愤的在发脾气的时候把球误摔进了自家的球门。洛佩斯输的心服口服,比赛结束后他辞去了新西兰主教练的职务,他跟墨里汉一样要求在张晓军的门下当一名普通的学生,要知道洛佩斯曾经是巴西国脚,曾经获得南美解放者杯的金靴奖,他的加盟使张晓军得到了一个技术全面的技能教练。
儿子满月的时候,正好迎来获得世界杯出线的胜利,张晓军打算低调的态度受到了包括徐伟民在内的所有人的反对,其实大伙就是想找理由在一块聚聚,连远在美国的王斌、万嘉奇、卢侗石、于君剑、梁锦龙、何浩基、查尔斯、霍华德等都来到中国向张晓军庆贺,跟在张晓军身边的朴善东、马连德、墨里汉还有新近加入的洛佩斯以及张晓军那众多的弟子齐集北京,万嘉奇把整个昆仑饭店都包了下来,盛大的喜庆宴席甚至超过了国宴,徐伟民和严石以及诸多官方的代表第一次见到了张晓军这么得人缘,他们都为自己的冒险庆幸,要不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才啊!
当人们都齐集在北京庆祝的时候,远在旧金山的姜晋平也在庆贺,他的儿子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他的身边,姜一路在旧金山潜伏了三个多月确信没有人跟踪的时候才去寻找自己的父亲,姜晋平看到儿子平安回来后第一次动了感情,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江川的特别小队还是找到了他们的确切地点。
由于张晓军的辉煌成绩,中央指示体育界讨论这个“张晓军现象”,也是共和国第二次在体育的训练指导思想上开展的大讨论,第一次是在1965年当时的徐寅生写的《我是怎样打乒乓球》一书掀起的,体育训练的指导思想和全面认识科学训练的大讨论使许多年轻的有想法的教练员,体育研究人员脱颖而出,可是在轰轰烈烈的大讨论中张晓军却又销声匿迹的去做参加世界杯的准备了。
第四十三章 痛打夙敌(2)
在准备参加德国足球世界杯赛的最后时间里,张晓军一方面安排队员们的基本训练以保持体力上的最佳状态,一边用间歇法让队员们不断的刺激个人球感,他不让队员们整天身不离球,实行隔天练球的办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球员下意识的对球的一种“厌恶”,当一种事物过多的出现在人的生活中的时候人们就会出现一种厌恶感,这种厌恶感有时是明显的,甚至是直接传达的了主观意识上,有些则是隐性的,主观意识上并不觉得,可是下意识里却对发生在身边的这些东西反应迟钝甚至是出现莫名其妙的失误,中国的许多教练对这个现象不了解也不承认,从传统的观点来看也是奉行“业精于勤”“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反复熟练的做法,可是事实上在我国参加的历次大型国际运动会上都会出现一些练的很勤而在比赛的时候出现“鬼使神差”的现象。其实根子里就是这种“精神疲劳”“感觉疲劳”,这种现象一旦出现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靠精神刺激调整过来的,因为他是存在于下意识的植物神经麻痹,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调整才能恢复,甚至有的人就恢复不过来了。张晓军通过自己的实践了解到这种在体育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除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以外就是在训练上必须防止这种“疲劳”的出现或者过早的出现。
现在每天晚上张晓军都会和队员们在一起,大家随便的清谈,队员们也喜欢跟自己的教练聊天,往往是先有几个人在那里胡说乱侃,不一会就聚集了很多人,有时候张晓军会给他们讲历史上的故事,有时候会讲述自己童年发生的事情,当有一天王铁问教练,“张指导,我怎么从来都没见你踢球啊?”张晓军爽直的回答,“我不会踢球,也从来没有踢过球,小的时候是打篮球的。”队员们全都哈哈大笑起来,无论张晓军怎么解释,说什么也不信。这个时候张晓军笑呵呵的对他们说道,
“你们别笑啊,我是真的不会踢球,也不是科班搞体育的,说实话那些关于体育方面的理论书都没有看过几本,但是我带着篮球队已经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你们今后也会有一览众山小和独孤求败的感觉,为什么哪?因为在我看来,体育运动无非是一种增加体能和发挥体能的活动,无论什么体育运动都不能离开人的身体各部机能的正常工作和超常发挥,至于是在手上玩还是在脚下玩哪不过是规则规定的,如果一个身体素质发展全面的人,训练他学习各种技能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可是如果忽视了这种最基本的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就是个人技能再好也不过是花架子,当环境和对抗需要技能以外的东西支撑的时候就会很快的垮了下来,这就是我为什么强调你们每天的基础训练不能丢的道理,在这个训练中没有厌恶疲劳的问题,因为即便是厌恶,也必须使这些基本的细胞活跃起来,他不是我们后天学习的技能而是天生的本能,可是当我们利用这些本能去发挥技能的时候,只要我们适当的刺激和控制对技能的使用和练习,那么我们就能长期的保持技能的娴熟和反应灵敏。我就是在你们这个事情上做文章,你们自己都知道现在你们的体能和技能是怎么回事了,剩下的也就是在主观上如何去控制、把握、调整了。归纳起来就是这么简单几句话,强壮的身体基础,高超的娴熟的专业技能,加上比赛思路清晰和必胜的信心。我不按照那些清规戒律去训练你们,也不按照所谓行为科学去要求你们,但是我会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献身精神和民族自尊心来教育你们,我要求你们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强调你们什么小技能,怎么样?最近你们的文化学习是不是对你们的进步帮助很大?”
“张指导,你这哪是在教球员啊,分明是在搞教练员培训班吗。”海平不知什么时候摸了进来。
“呵呵,亏你还是我的老弟子,连这个都还没有闹明白啊?如果一个运动员已经具备了教练的思维,哪场外的教练还会那么累吗?那么对手的那些花招还能瞒的过去吗?在思维上的高人一筹必将带来实际比赛中的高超技艺的发挥,场上瞬息万变,有多少动作是你们平时练好了在上去用的?没有,平时就是那些基本动作,可是在场上你们的各种花里胡哨的动作都来源于急智,来源你们平日训练的积累。”张晓军对海平这个小子最恨的也就是遇事不往深里想。其实张晓军每天晚上事在潜移默化的向队员灌输一些新的理念,也是在缓释他们的情绪,给他们做心理辅导。
世界杯的开幕式在德国的南部城市慕尼黑举行,让世界没有想到是开幕式后的第一场比赛竟然是中国队对东道主德国队,第二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圈的中国队是最后一个上车的乘客,世界上没有人看好中国队,甚至法国的《费加罗报》用调侃的语气说“德国人在低迷的状态中为了给队员们一个胜利,不惜拿中国这样的鱼腩队伍开刀”。而德国队自己都觉得在“开幕式上的比赛不会很精彩”,有轰炸机之称的现任德国队教练穆勒如是说。
张晓军拒绝一切采访,其实也没有什么人采访他,除了中国自己派出来的记者,在行前,张晓军让每个队员和教练员都写一篇关于训练或者参加世界杯比赛的作文,这在历届的球队或者其他的球队是从来没有的,张晓军戏称是“前无古人”,当国内记者要采访张晓军的时候,张晓军竟然把这些作文拿了出来去应付,“这些足够你们去编半个月的花边新闻了,我现在需要安静,球迷需要消息,好了,现在给你们了,剩下的是你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