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必然会全力驰援。还有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唐国公李渊,之前其在河东龙门剿杀叛贼毋端儿,今叛乱已基本平定,接到陛下诏令后其必然日夜兼程北上支援。”
裴世矩的意思很直白,想方设法拖延战争的进程,考虑到北虏综合实力有限,又是大规模的远征作战,其牙帐内部又矛盾激烈,战争时间拖得越长。对北虏越是不利,一旦决战取得胜利,必将给北虏以致命打击,这将给中土的北部疆域带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极大的缓解帝国国防和外交压力,十分有利于皇帝和中枢在决战之后解决国内危机。
裴世矩是帝国中枢外交战略的主要负责人,他的决战目标当然倾向于给北虏以致命一击。继而为帝国赢得更为长远的利益,但皇帝更多考虑的却是国内的矛盾和危机,他着急解决的是眼前的问题,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取得国内局势的稳定并迅速恢复国力。所以他在外交上向西突厥妥协愿意与他们共享西域,向吐谷浑妥协在事实上承认吐谷浑复国,向高句丽妥协在保存其王国的同时力求半岛局势的稳定,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赢得今日这场南北决战的胜利,以这场胜利来稳定帝国的国防和外交大战略,继而以此为基础来稳定国内局势,继续大踏步推进改革。
从这一目的出发,这场决战虽然以军事入侵开始,但却可以以政治妥协束。皇帝执意北上雁门,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关键时刻,他可以与始毕可汗面对面的谈判,以最快速度和最大诚意来解决南北冲突中的核心矛盾。
相比较而言,裴世矩的策略要务实一些,损失一点面子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求得一个更好的远景,而皇帝的策略却理想化了,想面面俱到,这显然脱离实际,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既想击败北虏又想解决国内危机,结果可能是面面俱失。
皇帝踌躇稍许,问道,“伽蓝对此有何见解?”
裴世矩犹豫了片刻,说道,“他坚持自己的判断,认为北虏最多只能坚持一个月,一个月后,北虏必然撤出长城,所以,他坚持在本月中旬发动攻击,不论北虏是否越过句注攻打雁门,他都要发动攻击。”
皇帝再度沉默。伽蓝给出的理由很充分,皇帝也认可伽蓝的分析,这既是伽蓝极力怂恿皇帝北上雁门的原因所在,也是皇帝接受伽蓝建议的原因所在,正因为南北双方都想借助这场战争来解决彼此内部的政治问题,而且都急切的想结束战争去处理各自的政治问题,那么双方当然可以坐在来好好谈一谈。
于是,伽蓝发动攻击时间的选择就异常重要。打早了,北虏惶恐失措,狗急跳墙,对局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那么这场决战就极有可能演变为两败俱伤之局,到那时就算帝国军队给了北虏以重创,自己也会损失惨重,最终的结果是皇帝和中枢都不愿意看到的,那便是战争打赢了,帝国北疆的国防和外交战略却陷入了岌岌可危之境。
“伽蓝坚持己见,认为北虏不会在长城以内肆虐太长时间,认为燕北军无法长时间潜伏于青陂道的崇山峻岭之中,认为叱吉设也不会给予燕北更多的施展空城计的时间。”裴世矩叹了口气,“所以,他坚持在本月中旬发动攻击,那怕把军队打完了也在所不惜。”
皇帝思索良久,毅然决断,“诏令伽蓝,依计行事,授其临机处置之权。”
裴世矩微微皱眉,欲言又止。
皇帝摇摇手,“爱卿,结果不是最好便是最坏,最好结果就是迫使北虏做出最大妥协,但南北冲突这一最大隐患却有增无减,而最坏结果便是两败俱伤,但这一结果却极大的缓解了南北冲突,从长远看,对我中土还是有利无害。”
裴世矩不再劝说,躬身领命。
第三百一十六章 雁门被围
八月十二日,皇帝抵达雁门城,同日抵达雁门的还有部分中枢重臣和左右翊卫精锐禁军及骁果第一军。
同日,在距离雁门城西北六十里外的西陉要塞上,北虏大军攻势如潮,始毕可汗和莫贺咄设亲临第一线指挥,北虏士气如虹。
雁门郡丞杨长仁、武贲郎将王智辨向皇帝告急,但皇帝无意固守西陉要塞,他只想坚守雁门城,所以他没有向西陉要塞增援。在他看来,杨长仁和王智辨凭借险要完全可以坚守两三天,而两三天后,他已经把雁门城打造成了一座牢不可破的堡垒。
然而,皇帝低估了北虏人的武力,也高估了代北军的士气。十二日下午未时左右,北虏大军攻陷西陉要塞,杨长仁和王智辨仓皇败退。
此时此刻,骁果第二军正行进在滹沱水畔,向雁门城挺进。
齐王杨暕则率行宫官僚及随行人员,以及骁果第三军和辎重营,正走进距离雁门城西南八十里外的崞(guo)城。
十二日黄昏至十三日凌晨,北虏大军如潮水一般越过句注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首先包围了雁门城,接着沿滹沱水呼啸而下,直杀崞城。
骁果第二军急速后撤,将士们甩掉负重,一夜间狂奔百里,于黎明时分抵达崞山,凭崞山之险列下阻击战阵,试图与二十里外的崞城互为犄角,不惜一切代价阻挡北虏南下脚步。同时十万火急报警太原,向晋阳求援。
皇帝措手不及,惶恐不安。雁门城因为近期收留了大量的逃亡难民,昨天皇帝又带了浩浩荡荡的队伍进驻城池,造成人满为患,粮食武器严重不足,结果雁门城不是固若磐石,而是岌岌可危,摇摇欲坠。
这与皇帝的预期大相径庭,为此他在忧愤之余。把责任全部推给了王仁恭、杨长仁和王智辨。假若这些代北军的统帅们能在关键时刻忠诚的执行他的命令,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危局?但此刻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此刻必需鼓励士气,团结一致,唯有如此方能把有限的兵力、物力利用起来。最大程度的发挥雁门城的潜力。固守待援,并等待整个战局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
十三日,皇帝召集中枢重臣,详细述说了之前他一直守口如瓶的决战策略。东北道副大使、武贲郎将伽蓝指挥燕北军正潜伏于青陂道和桑干河之间的崇山峻岭里。只待皇帝以身为饵,诱敌深入,完成决战的前期部署后,接下来便轮到这位帝国最年轻的武贲郎将指挥他的军队,与北虏决一死战。
中枢重臣们先前已经有算猜测。如今得到皇帝的亲口证实,虽然一个个嘴上不遗余力的奉承着,心里却不以为然。
远水救不了近火,北虏既然不顾一切南下杀到了雁门,并且包围了帝国皇帝,已经一口咬住了“猎物”,那么就算伽蓝和燕北大军在他们的背后发动攻击,他们也未必会马上丢弃嘴里的猎物,掉头撤回大漠。毕竟此次南下入侵的北虏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完全可以用一半兵力攻打雁门,一半兵力与伽蓝和他的燕北大军决战,若伽蓝和燕北大军打赢了,则始毕可汗也只有忍痛丢弃嘴里的猎物。掉头逃离代北,反之,伽蓝和燕北大军若是打输了,则雁门危在旦夕。
当然。皇帝的计策还是不错的,假若杨长仁和王智辨能在西陉要塞多守一天。或者王仁恭不以保护难民为借口把代北军主力撤到楼烦关,那么齐王杨暕和随同一起的骁果第二、第三军以及行宫全部辎重就能进入雁门城,如此一来皇帝足以在雁门坚守一个月甚至更久。然而,现在却麻烦了,现在雁门城内的军队不足两万,官、民却至少有十五万,就算大家想方设法节约食物,雁门城里的粮食也支撑不了一个月。
从目前的雁门战局来分析,雁门城若要坚守下去,首先齐王杨暕必需守住崞城,把北虏堵截在雁门境内,不让北虏杀进太原,给留守太原的左屯卫大将军云定兴争取到充足的时间集结援军。齐王杨暕和骁果军显然是靠得住的,但云定兴就不一定靠得住了,退一步说,就算云定兴靠得住,各路援军是否能在最短时间内赶到晋阳?东都和西京的贵族们肯定要拖延各路增援军队北上集结的时间,一旦他们获悉皇帝被北虏包围在雁门,会不会落井下石,让各路增援军队停下北上的脚步?所以仔细分析下来,与其指望太原的云定兴,倒不如指望燕北的伽蓝了,毕竟年轻的伽蓝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尚没有过深的涉足帝国政治,尚没有牵扯进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之中,他对帝国和皇帝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不论怎么说,现在的形势尚没有恶劣到极致,皇帝的早期部署还是给今日危机留下了很多的期待和希望,当前雁门最重要的是鼓舞士气,是君臣、军民齐心协力共御外虏。
皇帝先在宇文述和来护儿的陪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