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时候,中将和其他地将领、政府大臣们、民兴会分会负责人们,都会去想:他是什么样地人呢?
最后,人们得到地结论是:他是完全把自己献给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人,只有这样地人成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榜样后。大中华帝国才有今天的繁荣昌盛。毫不讳言。越靠近他的人越容易被他感染。越容易走向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境界。实际上,人们都明白一个最最浅显的道理:有国才有家。国家的繁荣昌盛势必带来个人家庭生活的幸福。这些,都已经被验证过了,也已经在实际的工作成绩中表现出来。还是蔡锅上将的总结最简洁也最直接:总司令就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此时的龙剑铭在想什么?居然会对副总参谋长的报告毫无反应?
八年的和平建设带来了一年比一年好的生活,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国家工业化的成果被欧洲的大量各种定单所包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就业机会。中国人。真正地尝到了和平发展的甜头,初步达到了衣食不愁的水平。和平,对中国的发展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但是,中国要真正地强大起来,还是要通过战争去快速树立国际威望,去主导国际市场,去占领重要的战略资源。这些,都是一个国家保持长期强大的基础因素。当科技教育上、文化艺术上、国防军事上、工农业生产上,世界都以中国标准为标准、以中国理念为理念的时候,那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辉煌的时刻!
战争会带来这样的辉煌。通过战争,至少可以让中国少花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达到这样的至高境界。因此战争是值得的!可是,升平已久的国人能够理解吗?他们能够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子弟兵踏上征途,远赴欧洲去打一场距离东方很遥远的战争吗?尽管,国防军很强大,但是还没有强大到刀枪不入的境界。只要参加战争就肯定会有牺牲。国民,能够理解这种并非保家卫国的牺牲吗?最直接的说,国民会理解那三十七名在安南丛林捐躯的国防军战士吗?直到现在,成千的国防军军人还在安南服役,他们的服役地点对家人来说是秘密,他们的牺牲只能换来一纸意外身亡的通知和相当的抚慰金。国家无法给这些英雄正名,给他们以相应的荣誉。那么。将来在欧洲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们,能够成为国民心中的英雄、相比那些镌刻在天安门广场前民族英雄纪念碑上的名字而毫不逊色的英雄吗?
很显然,在战争之前必须要做到这一点。
“陛下,总司令。”王坤最终还是拖不起时间再次开口了。
“噢?”
“演习是否马上开始?”副总参谋长说完,不自觉地松了一口气。
“开始!”龙剑铭恍然。忙下达了命令。自己在这个时候不应该把思想转移到其他问题上去。20万陆海空军战士,上千艘战舰、登陆舰和商船、600架战机都在等待着自己的这个命令啊。
无线电波,立即把“演习开始”的命令下达到各参战部队。
龙剑铭举起了望远镜。看着海岸陡峭的岩壁和隐藏着的要塞工事,想象着强大的国防军会如何严格而有效地执行战役预定命令,完美地完成这次演习。
巨大的轰鸣声从头顶上滚动而过,那是从海参葳和两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一百八十架掠夺者型轰炸机在48架猎隼空优战斗机的护航下。扑向目标时发出的咆哮。
很快。战列舰舰队的长安号(大唐)、咸阳号(大秦)、洛阳号以及龙级战舰在驱逐舰的搜索引导阵列后开始了猛烈的炮击。而炮弹落地爆炸的同时,飞临纳霍金要塞区的轰炸机也把重达500公斤一枚的重磅穿甲炸弹投向地面的混凝土堡垒群。
瞬间,西北边的海岸上就被闪耀的火光和硝烟所覆盖,半分钟后,才听到如滚雷一般的爆响传来。
龙剑铭知道,自己在舰桥上只能看到热闹却看不到演习的真正进程和实质效果。但是他很满意就这样用望远镜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爆炸声和轰鸣声能够激发起他体内不安分的好战血液加速流动,能够冲击着神经带来一阵阵难以言表的畅快感。他甚至能够在炮弹和炸弹的闪光中看到。帝国国防军即将在欧洲饰造战争史上的不朽神话!
中型轰炸机和战列舰的轰炸过后,驱逐舰和巡洋舰上的多管火箭炮连同轻型轰炸机的准确俯冲轰炸和扫射再次覆盖目标区域。看着一排排拖着火光飞向目标的火箭弹。看着一架架战机在空中编织出一张对地的火网。似乎能够让人想到今后的敌人在遭遇这样的打击时会有何种表情和感想,至少龙剑铭已经估计出。德国海军威廉军港以及外围的要塞炮台一定会在这样的海空联合打击下崩溃。
登陆舰舰队加速了,它们载运着三个旅的海军陆战队作为先头部队,后面更有大量的商船载着两个师的陆军部队,将在海军陆战队占领滩头阵地,急造出临时登陆场后下船登陆,随即向纵深发展。而在龙剑铭的视野之外。还有一些飞机在遂行对目标区域交通线和重要屯兵所的反复打击……
第七章 为祖国而战 第17节 美国参战
协约国在南部和东部战线上的失利导致了在西线上的新攻势。海战没有打出结果,那协约国在意大利倒向同盟国后,有必要在陆地战场上做出点成绩来振奋军心民气。
1915年9月25日,英法军队在香巴尼、洛一线发动了百万人规模的新攻势。但是这个攻势在取得微末的进展后立即被德国人反击回来。在战斗中,德军广泛采用了鲁登道夫将军在列日之战中运用的渗透突击战术,以强有力的小分队突击和强大预备队扩大战果的打法更适合于堑壕战背景下的攻击行动。对此毫无准备的英法军队纷纷撤退,攻势发起后4天,英法军队又回到了出发阵地上苦苦支撑。
到了月底。德军也在连续的作战中感到疲惫不堪,战线又恢复了宁静。双方统帅部都在寻找新的突破点,都在调整前线的兵力部署,囤积大量的作战物资。发力是短暂的,蓄力也许才是战争的常态。
不过在1915年10月以前的战争中,同盟国军显然占了上风。在东线,德军击退了武装不足,补给困难的俄军,占领了几乎整个俄属波兰;巴尔干战争的快速结束,使得同盟军在德国优秀陆军将领奥古斯特·冯·马肯森上将的领导下,正在组织对俄国西南战线的进攻。在地中海,意大利海军已经有效地组织起来,一场争夺地中海制海权的海战即将在意大利海军和英法联合舰队间展开,一旦协约国在海战中失利,那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就会落到同盟国手里,英国对远东殖民地的控制就将削弱,相应的要得到那里的物资补给就困难得多了。中东的波斯湾战场,英军的进展也格外缓慢。而约翰松爵士将军更向基钦纳勋爵提出了警告:“土军准备反击了!而印度师没有足够地力量!”
协约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作为其核心的英国,更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正在逼近。英国政府新首相劳合一乔治清楚地看到:法国的人力正在快速消耗到警戒线水平,再有几次大规模的战役,法军将因没有男人去补充成为建制不全的残军。俄国在战略上被包围了,保加利亚、土耳其、奥匈、德国形成了完美的环形包围圈,断绝了俄国通过波罗地海、黑海得到英法物资的希望。如今的俄国只能通过效率不高运力低下地远东铁路从中国得到连防御都显得不够的物资。因此,俄国人必然在近期内缩短战线,这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地区沦陷在同盟国军脚下。而英国,在战争进行了一年后。青年人不再积极地参军了。疲态不合适宜地出现,各殖民地也有了不稳定的迹象。这时些,都是英国皇家海军在大海战中的失利造成的。当然,不能去责怪将军们,有丘吉尔的辞职就足够了。
首相在这样的战略危机下,把希望地目光投向了中国和美国。
中国对协约国的要求仍然用“绝对中立”和从同盟国撤走代表团来回答。美国则要积极很多,也因此成为协约国积极拉拢的目标。但是,美国政府现在还缺少一种参战前的国民情绪。宣战。可以不用什么理由,但是要让美国国民同意自己地政府宣战,那就需要足够强有力的理由,哦。不。也许是能够调动人们情绪的东西。
就在协约国和美国政府苦苦寻求这个东西的时候,在政治和外交上显得比较愚蠢的德国人主动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契机。
1915年8月,德国人指控英国护士伊迪丝·卡维尔帮助恢复健康的协约国士兵从被占领的比利时逃到中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