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梁城内无所事事地呆了近一个月,其间还发生了令人沮丧万分的事情,想到躺在棺木中永远不会苏醒的春兰,侯大勇不禁意气消沉,人死如灯灭。所有对与错、悲与喜。对于春兰来说都成了过眼云烟。

接到圣旨以后。侯大勇就带着一万援军离开了这令人厌恶的大粱城。

楚州西面是大湖,又扼着槽运之地。位置颇为重要,是南唐与大周争夺的一个焦点,若楚州一失,南唐在长江以北也就大势去矣,反之,若楚州不失,南唐就可在江北拥有一席之地,随时威逼大周。

南唐楚州防御张彦卿是南唐国主亲选的坚毅之将。他率军死守楚州,让楚州几乎成为了寿州城的翻版,从显德四年底一直到显德五年二月,柴荣数次亲自上阵,仍然没有攻破城墙坚固楚州城,大周军折损极大,不得不第二次增兵淮南。禁军主将多已随柴荣亲征,另有一部分北上防御辽人,柴荣就亲命赋闲在大梁的侯大勇为援军主帅。

禁军是大周朝军中精税,成为精锐有四方面的理由,一是禁军武器装备皆由中央财政负担,军费充足自不在话下,二是禁军选人有优先之权,军中骁勇之辈着实不少,三是陛下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总是以禁军为主力部队,禁军可以说是一支百战之师,四是禁军将领升职极快,从侍卫司、殿前司升职出去地节度使也有好几位了,有了这四个原因,禁军自然成为大周军精税,军中将校们皆是眼高于顶、目空一切。

援军由殿前司、侍卫司各一部组成,殿前司所部由控鹤右厢都指挥使王审琦指挥,侍卫司一部由侍卫司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张光翰指挥。王审琦是赵匡胤义社十兄弟之一,张光翰则是侍卫司主帅李重进的亲信,他们两人本身有矛盾,但是,在如何对待侯大勇问题上却保持着高度的默契,一句话——敬鬼神而远之。

侯大勇对此心知肚明,却也不说破,一路上,三人互相维持着和平,经过二十天行军,二月二十六日,援军来到了楚州城下。

王审琦、张光翰各回本部,侯大勇则被留在柴荣身边参赞军务。援军到达的第二天,也就是二月二十七日,大周军再次展开了对楚州城的猛攻,攻城战在北城和东城同时进行,柴荣亲自督战东城,而由赵匡胤率军强攻北城。

楚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春秋战国时期,楚州先后属吴、越、楚等诸侯国。

秦统一后建淮阴县,楚州部分地区属淮阴县。

隋大业(605~618年)初,去淮阴县入山阳县,不久复置。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东楚州,治山阳县。八年,裁西楚州,东楚州改称楚州,仍治山阳县。

南唐和大周交战不断,楚州作为接近大周的重镇,设置了防御使,加宽加深护城河、加高加固城墙,设置了巨大的粮仓,调配了颇忠勇地将军,作好了充分地守城准备。

五米深、十米宽护城河,十五米高、基座达十米厚地城墙,成为周军难以攻克的堡垒,周军拥有数量众多地投石车、床弩、飞云梯、冲车,武器精良远非南唐军所能相,而且号令齐整,禁军将领大多亲冒箭矢冲锋在一线,军士们更是悍不畏死,但是,在楚州南唐军的奋力顽抗之下,却也奈何不了这楚州坚城,几轮强攻之后,城墙下、护城河里,留下了许多相叠在一起的周军尸体。

攻城战持续到下午。东城、北城一无所获,损兵无数,眼见天色渐晚,柴荣才下令收兵。

中军帐前,柴荣细心阅读一堆来自各地的战报,他脸色沉静如水,看不出喜怒哀乐,范质、侯大勇、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等重臣、大将立在两旁,等待着陛下发话。柴荣看完了最后一个战报。这才抬起头来,问范质道:“范相,今日损兵多少?”

“阵亡四百,伤者无数。”在攻城战中,城下军士可以说人人带伤,所以无法准确统计出受伤人数。

柴荣每日处理大量政务、军务,还要亲自在一线督战,眼中隐有一丝倦色。他道:“在楚州城下。我军打了两个多月了。前后阵亡军士有二千多人,还有许多断手断腿军士。失去战力的军士总计不下万人,这一仗禁军啃上了硬骨头,堪比寿州之战。”

范质是宰相,虽在前线,仍是一身紫色蟒袍,腰上挂了一个金鱼袋,显得格外整洁,他上前一步道:“楚州不过弹丸之地。久围必破,陛下可遣一名上将,只须统兵万人,半年即可困死张彦卿。”

范质并不赞成柴荣久在军中,毕竟一国之君,要处理的政务太多,这些征伐之事,交由大将去办理就行了,因此从侧面劝阻。

范质谏言议事,向来直言不讳,独独对于柴荣亲征一事,从来没有力劝,此事缘于显德初年的一件事:当时,柴荣新登帝位,北汉、契丹大军来犯,老相冯道极力劝阻柴荣亲征,冯道用语过激而为柴荣不喜,柴荣北上迎敌之前,把五代不老翁冯道贬为山陵使,冯道为此一病不起,一年后病逝。

范质深知此事的来龙去脉,知道陛下有亲征地特殊爱好,所以向来亲征一事避而不谏,这一次围攻楚州两个多月,范质这才委婉地提醒柴荣。

柴荣听出了范质的话中之意,他取过一份战报,轻描淡写地对众将道:“侍卫马军都指挥命韩令坤已攻破扬州。”

柴荣三征淮南,战事主要集中在淮水西岸,寿州  楚州、泗洲、濠州等城,皆为淮水岸边之坚城,但是,楚州以南的扬州,却是长江沿岸的城池,这预示着周军已越过淮水,向长江北地发起了攻击,而楚州孤悬于淮水,已成瓮中之鳖。

众将闻言,均脸露喜色,纷纷向陛下道贺。

柴荣此时才露出笑容,就对范质道:“就令韩将军暂时知扬州军府事,要时刻提防南唐军北上。”柴荣挨个扫视众将,最后把目光落在赵匡胤身上,道:“赵将军可有破城良策?”

赵匡胤身材强壮,方面大耳,看起颇有幽燕老将之风,他道:“既然我军攻破扬州,断了楚州唐军的退路,不若采用攻心之术,将捉拿而来的扬州军士带到楚州,让他们向城上喊话,让楚州军知道大势已去,动摇其军心。”

柴荣不置可否,转向侯大勇,道:“侯相,你有何计?”

侯大勇来到楚州城以后,也暗自寻思破城之策,南唐军和党项军、回鹘等等军相比,驻城技术、守在的战术都要成熟悉得多,侯大勇设想过无数破城方法,均觉没有成功把握,就老老实实地道:“赵将军所言有理,可以一试。”

柴荣没有继续征求意见,下旨道:“速令韩将军送来两百南唐降兵。”

楚州城城墙之上,防御使张彦卿、兵马都监郑起业带领众将来到南城门上,城下护城河外站着一群丢盔卸甲的南唐军士,扬州兵马都监正在向城下喊话劝降。

城上众将得知扬州陷落,均面露惧色,几名指挥使小声嘀咕着。

长得白白净净的兵马都监郑昭业耳尖,他听到几人所言,大声骂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国家有难,正是用人之际,岂能轻言投降。”郑昭业全家老人都在杭州,若不战而降,只怕全家无一人能活,因此,他早存和楚州同生共死地念头。

步军指挥使淳于良是楚州人士,他向来瞧不起文官出身的兵马都监,手握刀柄大声道:“泗州、濠州、扬州皆破,楚州独木难撑。不向周军投降,徒死无益。”周军三次南征以来,凡是投降的南唐军不仅能活命,往往还能在周军中混个一官半职,而城内百姓也不受侵扰,淳于良并不想拼个鱼死网破。

张彦卿眯着眼并不说话。

另一名步军指挥使张彦宏骂道:“淳于良,你这个胆小如鼠的小人。”淳于良和张彦宏素有矛盾,他抽出腰刀,怒道:“张彦宏。老子和你没完。”

在楚州城内,存在着地方派和杭州派的争端,淳于良是地方派的领军人物,防御使张彦卿和兵马都监郑起业都是杭州派,淳于良等地方派在楚州军中多受压制,今日周军破了扬州,断了楚州军的退路,淳于良便跳将出来。和杭州派唱起对台戏。

张彦卿地儿子张保刚满二十岁。是楚州军亲卫队伍长。他认识城下地扬州兵马都监,见其被俘。心中颇为惊惧,就对身前地父亲道:“不若降了周军,或有一条活路,听说寿州刘仁赡降周后,当上了郓州节度使。”

突然,张彦卿眯着眼一睁,一道刀光闪过,淳于良已是人头落地。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又是一道刀光,张保人头也飞落于地,这两刀极为利落,张保人头飞出以后,身体还保持着站立地姿态,喷涌而出的鲜血就如一丛盛开地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