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入阶州,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达布带着五十多人败回卓尼后,浑末部实力大损,受到卓尼当地吐蕃人的挤压,被迫迁到了卓尼和若尔盖之间的白龙江山地,隐于大山中休养生息。
达布回到部落中时,从凤州被放回来的吐蕃人还先到卓尼,部落之人听到吐蕃人在阶州大败的消息,全族震惊,惶惶不可终日,因二月时间,先败于党项人,再败于周军,浑末吐蕃人已没有实力在卓尼立足,部族老人都准备接受侯大勇提出的条件,达布回到部落后,迫于压力和现实,也只有接受的侯大勇提出的条件,向侯大勇附首称臣,换得在卓尼生存的机会。
侯大勇最近心情总的来说不错,击退了吐蕃人的进攻,取得了上任后的开门红,基本解决了边患。于是,按照在郑州形成的老习惯,侯大勇每天都带着亲卫到各地转悠,了解三州基本情况。
凤州是边关重镇,老百姓生活艰苦,侯大勇虽说对此有思想准备,但亲眼看到老百姓触目惊心的贫穷状态,他仍被深深地震撼了。
“早知道要回到古代,我就带一些在现代社会常见的玉米、土豆和红薯,这些现代社会的粗粮,若能在这里种植,不知能救活多少老百姓。”侯大勇想不出有什么快速方法能解决当地老百姓的温饱,左思右想中,禁不住想起了在现代社会吃到的粗粮。在侯大勇模糊的记忆中,玉米、土豆和红薯大约都是在明朝才传入中国,因为玉米、土豆和红薯产量高、又易种植,传入中国后,在许多偏远地区成为主食,在饥荒之年,不知救活了好多人命。中国人口迅速膨胀,玉米、土豆和红薯功不可没。
凤州老百姓贫穷,凤州官府也穷得“叮当”响,侯大勇来到古代后,因缘际会,先是在沧州捡了一个落地桃子,得到了刘三的财物,后来创办富家商铺,因为有技术优势,很快赚得盆满钵满。侯大勇很久没有尝到捉襟见肘的滋味了,但到了几个官员家里串门后,侯大勇对官员的家庭情况也是大摇脑袋。
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还需时日,但提高官员的生活水平却简单得多。侯大勇当了节度使后,也搞了一个三板斧,第一板斧就是让原来凤、成、阶三州官员享受了国民待遇,和黑雕军军官的俸禄相同。凤、成、阶三州官员对此举措当然举双手赞成,唯有已升任观察判官的钱向南叫苦不迭,钱向南虽姓钱,可发了一次俸禄后,钱向南的掌管的库房已空得不用锁门了。
侯大勇苦口婆心地作着钱向南的思想工作,“俗话说,要想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你看凤、成、阶三州的官吏们,穿得还不如我在郑州府中的哪些小厮,这也太失官家体统了。”
钱向南叹道:“节度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现在库房分文也无,下官确实不知如何是好。”
侯大勇道:“开源节流,重在开源,次在节流,我们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增加官府收入。”
钱向南摇头道:“凤、成、阶三州可比不上郑州,郑州富佬多的是,可这里老百姓真是穷啊,据传说,大山上有的人家饥不裹腹、衣不蔽体,全家人只有一件衣服,谁要出门,才穿上衣服。”
侯大勇想到贫困的三州山民,道:“唉,这里山高土薄,战事不断,老百姓日子真不好过,我还想减免一些赋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钱向南听到此,脸都吓白了,道:“万万不可,三州官府的俸禄全靠这点赋税,若减免了,大家只有喝西北风去。”
侯大勇嘿嘿笑了几声,道:“这几天,我除了到各地去转悠,另外就在想一件事,吐蕃人所处之地,比三州更高更冷,物产更为贫瘠,你说,吐蕃人是不是穷得没有衣服,不是吧,我看吐蕃人穿得还不错,吐蕃人都有办法活得很好,我想三州之人也不应差到那里去吧,关键要转变观念。”
第四十六章 节度三州(六)
暂时空,随时补上,实在抱歉,小桥敬上!
第四十七章 节度三州(七)
侯大勇抱起了小璐,轻轻地亲亲小璐的小脸蛋,使劲地嗅着小璐身上婴孩特有的味道。小璐可不管侯大勇心情是多么激动和复杂,她在侯大勇怀里呆了一会就不耐烦了,张开小嘴哭了起来,把手伸向了秋菊。秋菊接过小璐,摸了摸尿布,对侯大勇笑道:“你的小璐流尿了。”
第一次看见小璐,侯大勇竟不住想起了在另一个世界的女儿,两人都长得象侯大勇,很有几分相似,只是,小璐性格更象秋菊,比起另一个世界的女儿,似乎显得更加文静一些。
俗话说:女人家,女人家,没有女人不成家。自从春兰、秋菊和小璐来到凤州后,侯大勇才有了家的感觉,虽说每天仍然忙忙碌碌,却总会及时回家,侯大勇、春兰、秋菊吃过晚饭后,最喜欢抱着小璐,到院子里来玩耍。侯大勇对小璐的细心和耐心,都是这个时代男人所没有或者说很罕见的,春兰、秋菊更是从来没有看到一个男子会对小孩子如此喜爱,秋菊每次看到侯大勇抱着小璐在院子里转悠,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
时间如水般流逝,转眼间,侯大勇坐镇三州已经二月有余,这二月,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平常得就如他们喝的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但是,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或明或暗地在三州发生。
窦田、郭宝玉到来之后,侯大勇便把三州原有铁匠营的工匠和各种资源全部集中到了凤州,征用了凤州东门处原来铁匠营周围的部分民房,扩大了铁匠营的生产规模,然后按照郑州标准,制造了十个风箱,加班加点开始了新式腰刀――侯家刀和唐式陌刀的生产。
凤州是座非常安静的城市,每当夜晚来临,除了偶尔在街上匆匆而过的行人之外,整个城市在四周山岭的环抱下,睡得如摇篮里的婴儿般香甜。现在铁匠营日夜不停的炉火、敲打声,把东门弄得红红火火,后来,东门在凤州老百姓嘴里就有了另一个别称,叫做红炉,意为红红的火炉。
铁匠营开工之后,人手远远不足,铁匠营就在凤州招募了不少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在铁匠营充当学工,每月可领取对当地人来说不菲的一笔薪饷。第一笔薪饷发放之后,整个凤州城的各式肉食卖得格外的干净,凡有铁匠营学工的家庭,都美滋滋地享受了劳动带来的美食,铁匠营待遇丰厚的消息很快就在凤州城内不胫而走。
当初这些家庭,送年轻人当学工,初衷是让这些成天浪在街上的年轻人有事可做,有人管着他们,不外出惹事生非,另外好歹混碗饭吃,虽说招工之时,铁匠铺承诺有薪饷,但大家都没把薪饷当回事,以为不过是说着好听的事,谁知一月下来,竟真的有一笔对凤州当地人来说不薄的薪饷。有年轻人在铁匠营作工的家庭就如过年一样,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小酒,嘲笑那些当初对铁匠营嗤之以鼻的邻居们,做了一个正确决定的男主人或是女主人,更是骄傲得紧,喝酒的滋滋声都比家里其他的人要响得多。
发薪饷的第二天,铁匠营的大门的守卫很骄傲,把想进铁匠营的年轻人挡在了门外,面对露出失望之色的年轻人,守卫们很有一种大权在握的快感。和铁匠营有些关系的人家,如送菜的、送水的等等人家,陆续托着各种关系来走铁匠营的后门,想把自己或亲戚的子弟送进铁匠营。
侯大勇见此情况,便在紧靠铁匠营的旁边另开了一处富家铁铺,又召了一批年轻人,专门打造老百姓所需钉耙、铁锅等日常铁器,此批年轻人召完之后,铁匠营再也没有容纳能力了,挂出了暂停召人的牌子。
通过此事,也使侯大勇认识到,老百姓的要求实在很是简单,只要有活干有一碗饭吃,则满足矣。
三州市场本来冷冷清清,吴二郎带来大批货物后,侯大勇便把富家商铺开在了了凤州的市场内,由于吴二郎带来的东西都是各地特产,对于凤州老百姓来说,都是些希罕的好东西。消息传开之后,不少秦州、凤翔等地的大户人家都派人到凤州的富家商铺来购买好东西,一些大家闺秀对富家商铺所卖漂亮的花布心仪万分,很快,三州及秦州、凤翔等地就形成了女儿出嫁要带富家商铺所卖花布的习惯。富家商铺的生意一时火得不行。
长期来往于秦、凤、成、阶四州的蜀商,在周军占领四州后,全都在作观望,侯大勇发布告示之后,极少数胆大的蜀商进入了凤州市场,受到了凤州官府的欢迎和保护,各种税费都大大减少,作买卖的环境比以前大大改观。消息传出之后,汉中以及成都府的蜀商纷纷进入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