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事委员会自然是陆山为委员长兼东纵总司令,四名委员分别是秦时雨、唐聚五、黄宇宙和李春润。
政治委员会的委员长还是有王育文担任,四名委员分别为柳玉书、刘克俭、裴涣星还有刘锡达。
柳玉书不必解释,是政治委员会中唯一一个东纵的人,但是排名仅次于王育文。
刘克俭本溪中学的校长,教育界人士,拟担任新成立的东边道暨延边抗日人民政府教育部长。
裴涣星,原来通化县长,现在还兼任着,拟担任东边道暨延边抗日人民政府财政部长。
刘锡达,原桓仁县长,现在还兼任着,拟担任东边道暨延边抗日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部长!
另外,张宗周担任东边道暨延边抗日人民政府的公安部部长。
政治方面,成立了东边道暨延边抗日人民政府,这是第一个在敌后成立的抗日政权,其意义十分重大,产生的影响也十分深远,只是现在还没有通电全国,还没有人知道这样一个抗日政权的存在,很快全世界就知道了。
军事方面,自卫军方面几乎完全接受了东纵的整编方案以及机构设置和人员调整。
在兼顾了东纵对军队的控制大权和自卫军的利益之下,东纵开始了机构的调整!
仿照后世国防部的架构,陆山设立了三部一局!
参谋部、后勤部、装备部以及情报局!
各部设立总长、次长以及各局!
然后就是旅、团级军官的名单的确立,这些都必须在一天之内完成,所以陆山从中午开始,一直召集军事委员会的所有人开会研究。
最终一直到夜里十二点,一份旅、团级以上的军官名单才予以确立,同时确定的还有各部队的防区和番号!
除了宪兵团之外,另外三十五个团编制为十二个旅。(主力野战部队)
番号依次为,教1旅、教2旅、骑兵100旅、炮兵109旅、然后就是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旅!
原东纵主力改编为教1旅、教2旅和教3旅,骑兵一旅和炮兵一旅等。
原自卫军部分,改编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等八个旅!
编制方法按照三三制度,一个旅三团制度,满编大约四千五百人左右。
一个班十个人,正副班长各一人,士兵八个人,正常情况下,以一个连三个排,但是班级建制比较大,一个排是四到个班,这是唯一跟“三三”制不太符合的地方,这也是为了后期扩军,才这么编制的。
然后一个连队大概在一百五十人左右,这样一个营就有四百八十人到五百人不等,一个团至少有一千四百人,一个旅也就四千五百人左右。
这是普通旅,骑兵旅和炮兵旅不同,受武器和战马的数量约束,编制为一旅两团,骑兵团一个团一千两百人左右,一个旅人数大约两千五百人,炮兵旅就更少,两个团加起来也就两千人左右。
下面主要交代一下各旅、团军事主官的名单。
教1旅:
旅长:陆山(兼任),副旅长:张一吼。
第918团团长:张一吼,第121团团长:林南,第77团团长:刘刚(原补充一团)。
教2旅:
旅长:雷冬(兼任),副旅长:苏昆(自己主动请求)。
第219团团长:燕小乙,第220团团长:郭清啸,第221团团长:范天磊(原苏昆旅的两位团长)
骑兵100旅:
旅长:周保生,副旅长:张翼飞。
第101骑兵团团长:周保生(兼任),第102骑兵团团长:林铁山(补充2团)。
炮兵110旅:
旅长:何世礼。
炮兵103团团长:何世礼(兼任),炮兵104团团长:王凤岐(补充三团)。
第一旅:
旅长:李春润。
第105团团长:梁希夫,第106团团长:王桐轩,第107团团长:佟弼良。
第二旅:
旅长:孙铭宸。
第108团团长:华九江,第109团团长:金雨田、第201团团长:姜绍泉。
第三旅:
旅长:包景华。
第202团团长:夏福兴,第203团团长:文殿甲,第204团团长:赵新民。
第四旅:
旅长:郭景珊。
第205团团长:李月林,第206团团长:刘振海(郭景珊的妻舅),第207团团长:时远岫。
第五旅:
旅长:黄宇宙。
第208团团长:唐玉振,第209团团长:常永林,第301团团长:李桐阁。
第六旅:
旅长:孙秀岩。
第302团团长:左子元,第303团团长:徐达三,第304团团长:李先翘。
第七旅:
旅长:邓铁梅。
第305团团长:苗可秀,第306团团长:赵侗,第307团团长:李振三。
第八旅:
旅长:林振清。
第308团团长:文禄,第309团团长:孙公雨,第401团团长:李连科。
另外,第21、37、32等三路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合并,但也没有排除代表,因此这次整编将这三路自卫军暂时不予考虑!
除了三十五个主力团之外,还编制了汽车旅和工程旅各一个,只不过这两支部队属于辅助兵种,人员和编制都待定。
另外还有直属队,野战医院以及医疗队都相应的扩编了。
除了野战部队外,还有一些内卫部队,这些部队相对比较小,但担负包围东纵领导人的安全,因此编制等级稍高,往往只有连级的人数,却又营级的编制!
还有各县的公安警察编制,这也分流出一批人,整个整编如果要全部完成可能需要近三个月的时间。
但是日本人不会给东纵时间,只能优先向主力兵团倾斜。
在防御上面,这一次也做了一些微小的调整,为了统一指挥各旅,除了陆山这个总司令之外,临时的设立了四个军区。
辽南军分区,总指挥是雷冬,副总指挥是黄宇宙和邓铁梅,下辖黄宇宙的第五旅、邓铁梅的第七旅,已经教2旅,总兵力约一万三千人,防御方向是凤城、岫岩、宽甸一带,防止日军从南边进攻。
清柳军分区,总指挥是李春润,副总指挥郭景珊,下辖李春润的第第一旅,孙孙铭宸的第二旅,郭景珊的第四旅,主要防御方向为本溪、抚顺还有辽源方面可能进攻的日军,总兵力一万五千人,教2旅从山城调出,与郭景珊的第四旅换防。
鸭绿江军分区,总指挥为林振清,副总指挥为孙秀岩,下辖林振清的第八旅和孙秀岩的第六旅,防御阵线是从宽甸一直到长白、临江上千公里的江岸防线,主要是对付可能从朝鲜境内袭击的日军!
最后一个就是北方集团,陆山为总指挥,唐聚五、秦时雨为副总指挥东纵最精锐的一部,下辖教1旅,包景华的第三旅,周保升的骑兵100旅,何世礼的炮兵旅以及张宗周的宪兵团,总兵力超过三万人。
另外还有扩编后的直属队,陆山如愿以偿的将他在演习中看到的几个好苗子都划拉进直属队,另外再选出两百多人,编成一个候补大队。
当然,这些都还在纸面上,想要将他们全部实现,那还需要时间,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第四百二十五章:通电全国!
第四百二十五章:通电全国!
1932年5月26日,这是一个在历史上不可被遗忘的日子,东纵正式成为东北敌后抗日一支巨大生力军投入到滚滚的抗日浪潮之中,陆山也正式的从幕后走向前台。。
这一天,东纵在通化县高级中学的大礼堂内开了第一次大会,除了军队代表之外,还邀请了一些士绅民众以及一些记者列席!
当然出于保密需要,记者是不允许拍照的,而且必须接受严格的审查之后才允许列席。
基本上杜绝间谍混入的可能!
虽然大会只有不到一千人的出席,可这次会议的影响力却远远的超过了一个月钱的自卫军誓师成立大会!
陆山列席大会,但是没有发表讲话,今天大会的主要目的是宣布东纵成立,之前东纵并不为外人所知,而现在是正式的将它对外公布。
由秦时雨代表陆山宣布了合并消息!
军事方面并不是主要的,因为军事是具有一定机密性的,不可能对公众宣布,今天大会的主要是政治方面的事情。
第一件大事,就是成立东辽东暨延边抗日民主政府(之前是人民,现在改正)。
这可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