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林德选择了在夜间动手,大概是为了避免中国空军的优势,当然这也意味着他的坦克会失去步兵掩护,步兵无法在这一带夜间的极端气候下出动,这对双方都一样,因为士兵很快就会冻毙在外面,这场战斗注定会是一场钢铁间的碰撞。
他赶到时,所有3个连的坦克都已经启动完毕,与敌人的一个营数量相当,还在路上时就很有预见性地让坦克先行启动,宁可在怠速中多消耗一些油料;在这样的地方,坦克需要经常怠速运行,以保证短时间出动的能力,而敌人自以为可以从一场偷袭中赚到中国坦克无法启动的便宜。
他在指挥部说的大话,其实不是没有理由的,他已经从投降的印度兵口中得知,新到的k1坦克,非常不适应高海拔地区,经常在行进间熄火,而且发动机功率下降严重。甚至,第16集团军不得不派出一个修理连紧跟着这些坦克行动。贺凡,预计敌人如果蠢到在夜里行动,机械故障会变得更加严重。
当然装甲不会因为高原高寒而变脆,所以还是想好计策,与这些笨重的东西周旋一下。
回到他的01号坦克上,已经晚上7点了,到了印度人的例行宣传战时间了,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因为马上要展开的偷袭,而停止叫骂。
印度人在乔格兰萨尔西部高地上架设的喇叭准时开始夜间播音。例行的,先放了一首台湾女歌手唱的歌曲,他们总是拣一些软绵绵的,容易引发思乡之情的歌,以为可以瓦解中**队斗志。不过印度人播放歌曲时,中国这边的冷枪冷炮,一般会停止。
歌曲播放完毕,一个操着蹩脚中文的男子,开始播报战地新闻。山上的狙击手早就可以用反器材枪,将印度人假设的大喇叭摧毁,不过士兵们很喜欢听这个印度人大言不惭地撒谎,所以一直留着。
对面这个宣传家自称叫卢贾纳,他的中文带一点广东腔,据他自己称,曾经在香港待过,中**队占领香港后,他黯然地离开了那个美好的地方。总之,他那些胡言乱语,总是充满了喜感。
贺凡钻出炮塔,把头伸到凛冽的寒风中倾听,不是为了听印度人聒噪,而是怕敌人利用这样的高分贝噪音作掩护,进而提前展开行动。
和所有常年呆在坦克里,经受机嘈杂的械噪音和炮声的人一样,他的听力有些受损,不过他对远处的柴油机冲程撞击声,或者履带碾过沙石地特有的动静,却比一般人要敏感。
第一段新闻,是关于英勇的印度军队,在旁遮普邦粉碎了5个师的中**队进攻的。卢贾纳说,共有700辆中国坦克,被斯潘加将军领导的印度军队摧毁。目前印度军队已经进入了反击阶段,中巴联军正一溃千里,正向边境逃窜。印度军队不日将重新克复失地。
贺凡难免有一些想笑,他每天都被迫收听列城那边的广播,知道印度军队,每天都在反击胜利,但是如果细心的话,会发现中**队每次被击败的地区都越来越靠近新德里。
今天的第二条新闻,美**队在南中国海,击沉了中国的核潜艇,美国舰队随后向中国海军的重要基地的长沙市发射了巡航导弹。
贺凡没工夫给这个傻瓜挑错,因为在他讲话的间歇,从山口那边吹来的冷冽寒风中,分明带来了不同的声音。那是一种沉稳而又整齐的机械碰撞声。
617 窝弹区
国家意志列城宣传广播转而开始播放欢快的印度军乐。闹哄哄的声音完全遮盖了那边的任何动静,使得贺凡不能听的很真切。看来真的有掩护的嫌疑,贺凡真想再扔一颗电磁脉冲弹到那里,让那理的大喇叭消停下来。
他在显示器上搜索最近的无人机红外视频,但是刚刚飞近的无人机因为机翼结冰而返航了,显然上级过分相信情报,对敌人提前动手的可能性估计不足。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今天夜里他们可能会提前行动,原因多半是,他们也观测到了暴风雪将近;部署到这一地区,用来支援贺凡的反坦克导弹连还没有来到,并且可能不回来了。不过贺凡不以为然,这支用越野车装载导弹的部队,实在不入他眼,他预计敌人会同时出动步兵战车,完全会克制住这些装备。
入夜后,车外的气稳下降到了零下30°,并且开始下雪。
贺凡下令所有坦克迅速启动待命,利用加温设备保持车内温度,阵地附近保障支援车辆按照计划先行推进背面山里,防止敌人提前炮击。然后他又下令,任何坦克手没有命令不得离车。但是他自己并不在命令限制之内,他带上一只车外通讯手机,钻出车外;敌人坦克如果出列城攻击,只能沿着南方较低的河谷地带行驶,这里居高临下,正好打一个伏击,但是他总是不放心,还想亲眼确认一下。
他冒雪向上爬了大约150米,到达冰原上。地势较低的列城尽收眼底,那边的广播也突然停止了。眼看着列城机场跑道上灯火通明,最后运输机在列城机场降落,看不清型号。
突然间机场跑道上所有的灯光熄灭,显然进入灯光管制。随机成立起了几颗信号弹,趁着信号弹落下的光亮,他看到了冰冻的河流上,几辆bmp-2排成一溜,偷偷向东面行驶,在步兵战车后方一公里,有一些隐隐绰绰的东西,很大,不容易分辨,但是他觉得很可能是坦克,因为如果是他,就会将坦克部署在步战车后面。
随着信号弹的落下并熄灭,步兵战车都隐入了夜幕中。不过凭着一眼所见,他可以猜到敌人的意图,他们打算让坦克躲在后面充当炮台,让步兵战车在前方吸引中国坦克开火,在这样寒冷的冬夜,坦克的热像仪应该可以超长时间发挥作用,作用距离也会增加,看来敌人想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于是颠倒了一般坦克战术的队形。
他不知道bmp-2战车有没有携带步兵,但是这样的气候下,士兵离开车子一会儿,应该就会把鼻子冻掉,实际上,这就是他现在的感受,所以今天夜里的战斗,很可能是坦克间的单独较量。30吨对55吨,火炮强一个数量级(情报表明到达克什米尔的k1坦克营为a1型,与之前损失的不同,装备120毫米rh120滑膛炮)。
他趁着自己没有冻僵,一路碎步下坡返回战车,他得向上级报告敌人可能提前出动的这一判断。还没回到车内,敌人的炮击就开始了,算是落实了他的猜测。这大概是他来到西线后,遭遇到的最为强大的炮击,一些炮弹就落在他的部队1个小时前所在位置,看来敌人确实有备而来,其侦察能力也见长。
大部分炮火落在桥格兰萨尔镇东北方向,早上这里还有2个连的步兵,不过入夜前,步兵接到战场气象报告后,果断后退了几公里,躲到可以防寒的堡垒中去了。过去一段时间,中**队在这一带实施了一种保持接触的弹性策略,基本上就是敌退我进,但是并不围死列城,也没有切断其最后的空中的生命线。
贺凡钻进坦克,等着敌人炮火渐渐向东远去,看来他们马上就要出来了。
他拿起通话器:
“2连,3连,继续留在原地,保持车内温度。1连全体使用热像通道观察。发现敌人后,向预定区域退却。”
他进行了简单的部署,然后如同一名普通车长那样进行周视侦察,这一带空气稀薄、纯净,温度极低,对于热像设备而言非常理想,不过这也谈不上优势,因为对于双方都是一样的
虽然在战前的准备会议上,他夸下了海口,自称视敌人为废铁,不过具体要面对重一倍的坦克,还是要格外的当心。他暂时的计划,是放过敌人作为诱饵的步兵战车,免得己方坦克因为开火而造成发热而首先暴露出来。随后该如何与敌人坦克周旋?他还在最后推敲,当然不能硬碰硬。
这些天,他的坦克故意在列城以东很近的地区出动,从几公里外袭击了敌人的运输车队,就是为了让没有空中侦察的敌人看见自己。他知道敌人的心思,过去一段时间,他们对阿克赛钦附近的中国山地坦克又恨又怕,这会儿,他们有了更重型的山地坦克,应该急着拿出来报仇。所以,今天他们冒险出来,就是准备找到并吃掉自己,选择一个暴风雪之夜出动,大概就是为了排除步兵和空军的的干扰。所以……他打算和那些55吨的蠢家伙比比真正的山地性能。
敌人的炮击渐渐向东边延伸,而且有些稀疏起来,显然梅内亚姆集团大致已成克什米尔的困兽,补充越来越困难,火力准备也不会太夸张。他继续冒雪把头伸出去,随着炮声渐远,他的听觉再次可以起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