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
诗涵道:“爹爹身体还算健朗,他在信里只是问了我和老爷们的近况怎么样,还说最近正忙于围剿石达开,除此就没说什么了。”
“石达开!”曾纪泽被这个名字所动,心中暗道:“我差点把你给忘了,该是你谢幕的时候了。”
第九十三章北方重镇
石达开自天京事变之后,洪秀全嫉其深得人心,故对其百般牵制,甚至意图加害。。为避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不得已于1857年避祸离京,前往安庆。
石达开离开天京之后,一直在天平天国周围活动,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天国作战,并联合杨辅清进军福建,欲开辟浙闽根据地,与天京根据地连成一体。后清廷急调各路兵马,并最终不得不命丁忧在籍的曾国藩重任湘军统帅,领兵入浙。在湘军的压迫下,石达开被迫退出浙闽,随后转战湖南、湖北、广西,并自桂南北上,于1862年初经湖北入川,企图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
历史上,这位太平天国名将,将在不久之后,在四川大渡河为清军所困,最终不得已而投降。
由于曾纪泽穿越之时,石达开已经远离了南方主战场,所以曾纪泽对其一直不够重视,而今,石达开既已入川,那么他距死期也就不远了,这是曾纪泽可以利用的好机会。
曾纪泽提笔书信一封,是写给他的岳父大人刘蓉的,信中分析了一大通四川局势,而后断定石达开必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让他这位岳父大人一定要密切注意大渡河沿岸的防御。
“哼哼,刘蓉啊刘蓉,有我这样的女婿算你走运,便宜你立一大功了。”曾纪泽将信看了一遍,将入信封中,而诗涵这时也收拾完了衣服,便过来问道:“老爷,你给爹爹的信里说了些什么呀?”
军机之事,曾纪泽自不愿让她这等女流之辈知道太多,遂麻利的将信封合上,揽着她的腰笑道:“也没什么,就是向岳父大人拜谢,谢谢他生了你这么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儿,能让我曾纪泽有这般的好福气。”
“我那有这般好呢。”诗涵嫣然一笑,被赞得有些不好意思,但那低眉笑颜却将她心花怒放的心情表露无疑。
二人正夫妻私语时,下人来报,言唐廷枢、周馥、向望海应召前来。曾纪泽便整理衣冠,出前堂相见。
礼罢,曾纪泽问道:“建时,开矿招商引资之事如何了?”
唐廷枢信心十足:“我将大人开办矿业的设想和条件向上海商界名流们详细阐述,他们对此事非常有兴趣,几位商界巨头都明确表示愿意入股。
有了大冶矿务局的先例,以及曾纪泽一系列洋务的先例,上海的商人们当然知道即将在徐州兴建的矿业,将是十分赚钱的买卖,更何况,曾纪泽对合资的条件放宽了许多,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们不积极才怪。
曾纪泽点头表示满意,并道:“建时你这件事办的不错,我会在股东大会上推荐你为商总,全权主管矿业的生产运营,下一步你就加紧同那些商人们谈判融资,尽快把公司建立起来吧。”
被任命为商总本就是唐廷枢意料之中的事,否则他也不会这么卖力的去办事,但当曾纪泽口承诺时,他仍然感到十分的感激兴奋,忙不迭躬身施礼,并慷慨激昂的表态:“廷枢多谢大人器重,请大人放心,廷枢定当全力以赴将徐州的矿业办不好,绝不敢辜负大人的一片期望。”
近代中国开办实业者并不少,但能在历史上留有大名的不过寥寥几人,曾纪泽对唐廷枢的开明眼光和经营能力是绝对有信心的,相信只要能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最大限度的权力,徐州矿业将在他的经营下远远超过大冶矿业。
与唐廷枢谈罢,曾纪泽才对等了许久的周馥道:“务山,你认为徐州这个地方怎么样?”
“徐州位于咱们江苏西北,北邻山东,西接安徽,是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又是大运海必经之地,可谓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周馥顿了顿,补充道:“我前些日子听大人讲过,徐州一地矿产丰富,地下金属、煤炭资源颇多。大人推行洋务,开办工厂,就要用煤带用机器,用金属当材料,所以要是能将徐州地下的矿产尽快利用起来,那对大人的洋务之举将是十分有帮助的。我想大人让建时去徐州办矿业,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吧。”
周馥跟随曾纪泽日久,学到了不少东西,对于曾纪泽的想法也颇能领会。曾纪泽要在徐州开矿,包括征地、雇工等事,多要与地方官府打交道,如果没有一位开明、听话,并知晓他意图的地方官与周馥合作,那开办矿业势必将不会太顺利。所以,曾纪泽打算选个放心的人去担任徐州知府,稳重却不乏开明的周馥正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曾纪泽向他道明了意向,周馥这等人之所以加入他的幕府,无非是希图将来能被委以一方大吏,才好拼得功名利禄。似湘军的那些将领们,也有许多被任命为了诸如巡抚之类的地方大员,淮军自然也避免不了如此。所以周馥对曾纪泽的决定既感吃惊,却又倍感欣喜,也像唐廷枢一般力表拳拳之心。
曾纪泽向二人道:“徐州一地既是战略要地,也是资源重地,能否将徐州治理好,对于咱们淮军将来的发展,将是十分重要的,我希望两位能够精诚合作,别让我失望。”
二人立刻表示不会辜负曾纪泽的期望,曾纪泽又是嘱咐一番,便叫二人先去,堂中只剩下默不做声的听了一个多小时的向望海。他乃一介军人,方才曾纪泽他们谈论的话他也不是很了解,也不敢兴趣,只是低头闷声喝茶,表情显得相当郁闷无聊。
曾纪泽希图将来据江苏一地,成就大业,但目前他对江苏一地的实际控制力,只局限于上海苏松一带,此一带虽然富有,但毕竟地势狭小,资源匮乏,守有余而攻不足,苟安一方可不是他的作风。
徐州乃江苏北方重镇,既是阻挡北方清军南下的锁钥,也是他的大军北上山东的前进基地。更重要的是,这个地方煤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后世所建的徐州矿务局,更是全国重要的产煤基地,虽然当时必未被勘测出来,但曾纪泽却很清楚。
曾纪泽身为江苏巡抚,徐州本从名方上就是他所管辖的地方,这样一个重镇,他怎么可能不去控制在自己手里,唐廷枢、周馥的安排正是为此。
不过,曾纪泽为避免手下拥兵自重,故在江苏一地,尽量实行军政分离,凡掌兵权者,必不得干预行政,这与湘军许多将领都领一地道台、府台、藩台之职是不同的,这便是他召向望海前来的原因。
第九十四章亲信
“云涛呀,你跟随我也有两年多了吧。”曾纪泽拍着向望海的肩膀,很亲切的怀起了旧事。
向望海点头道:“我是去年跟了大人的,到明年三月就满两年了。”
“想当初咱们老常胜军刚刚成军时,人马才不过五百,这么一转眼两年过去,我底下的兵都快有三万了,不过仔细想想,还是你们这些老常胜军的弟兄最贴心了。”曾纪泽忆往昔,讲感情,不过他说得也没错,向望海这帮人是他从最下层军人中一手挑选、提拔,一直跟随至今,可谓他嫡系这中的嫡系。曾纪泽虽然自己强调淮军之中不可有派系之分,但他心下还是把向望海这些人当作最信任的部下。
“大人有什么事就吩咐我老向去做吧,就算是为大人死我老向也绝不眨一下眼睛。”向望海大概也猜到了几分,也不拐变末角,直接向曾纪泽表忠心。
“好,不愧是我老常胜军的人。”曾纪泽十分高兴,道:“我要命你和你的团以剿匪为名,进驻徐州,你的任务就是保证徐州一带的安全,并在那里构筑一条强有力的防线。”
“好,大人放心,我一定把这事办好。”别人都在苏州战场上建功立业,自己却被派到一个没什么风声动静的徐州去挖战壕,向望海虽然从命,但表情却显得有点不太情愿。
“徐州的重要性远非你们可以想象,派你去镇守徐州,远比在苏州打打杀杀要重要,你不要有太多想法,安心去就是了。”曾纪泽不可能向他透露太多,安慰之言只是止于此。
曾纪泽的眼光之深远,判断之准确,淮军上下是无人不知的,向望海跟随他日久,自然是言听计从,无所不信,既然曾纪泽这么说了,那便十二分的相信,当下又是一番的拼死效忠表态。
安排完了徐州的一系列事,11月27日,曾纪泽决定起程前往苏州前线督战。
“夫人,我去了。”曾纪泽向刘诗涵告别,相处虽然只有短短数月,但诗涵身上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