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光绪中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东西自从中日甲午战争发择了巨大作用以后,有远见和抱负的国家都开始了仿制和自研,但遗憾的是俄国人并不在此之列,英国和法国先后有了自己的突破,所不同的是法国因为国内政局动荡,并且陆军并不把这东西当回事,所以市场很小,法国的公司并没有开发重型飞艇的技术和资金。当然,海外的美国人也有着大规模生产的能力,但是在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俄国人才想起来购买,显然是太迟了。所以,在沙皇下定决心的时刻,前线的哥萨克们只有两艘小型的四座飞艇可以使用,当然,哥萨克们也没有使用这种东西的愿望和习惯。对于他们来说,有刀有步枪就足够了。

十一月六日,在英国人遗憾的宣布和平斡旋失败的那一天、美国正式开始在长时间的自我封闭之后,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时候向世界进军了。欧洲的德国人开始庆祝,他们在这段时间里也没闲着,对他们来说,中俄打得越惨烈越好,这样的血海深仇会让中国人别无选择的站在德国的一边,对于德国接下来的世界政策有着极大的好处,东线省出的兵力对于完善西线的攻击计划所起到的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就让德意志充分享受这场战争带来的好处吧。

英国人在第一时间通过电报通知了我俄国正式拒绝和谈的要求,这给了我前线的部队宝贵的备战时间,工兵部队在西域日夜奋战终于赶在了俄国人正式进攻之前完成,这是以步兵为主的中国军队对付俄国大骑兵兵团的有效方法——用沟壑延阻敌方的推进,以炮兵和步枪来杀伤敌人。

除了以往的87mm行营炮之外,还有一种新式武器被发明,发明者同样是天津那位王福生,在因为发明炸弹和改进燃烧弹在中日战争中的巨大贡献之后,他被调入天津军械局,专司新品研发和与克虏伯天津公司的生产和组织学习的事宜,在前年到北京军部述职时偶然被我撞见,当下交给他一个任务,就是制造轻便型的步兵便携的掷弹筒,这种东西在我的记忆中,二战中的日本人将这种东西的威力发挥到极致,正是可以用来弥补如今重炮火力几乎没有的缺陷。这一次由于战事紧急,只得将经过使用训练的龙骑军的一个营调到了敖线。聂士成一到迪化,便将这批麾下精兵派到了最前沿,担负起补充炮火覆盖面的职责。

而对面的俄军也在得到了圣彼得堡的最高命令之后,开始了战争前的最后的准备。乘着月色,大炮从隐蔽的炮位上掀起征衣,战马也得到了最充足的草料,骑兵们在帐篷里痛饮着从国内运来的烈酒,酒足饭饱的步兵们擦拭着他们长长的莫辛纳甘步枪。

第二天,也就是1897年11月7日,中俄陆上战争掀开了帷幕。这是这两个国家在这十年里的第二次全面战争,仇恨开始在这两个国家的年轻人心里埋下种子。

俄军的攻势是从西北两路几乎同时发动进攻,凌晨六点钟,几乎还是朦胧的夜稍稍有些许亮光的时刻,俄国人的两个炮兵团向恰克图的清军第一道防线发起了猛烈的炮击,直到十分钟以后,清军才恢复反应,谁也料不到老毛子居然隐蔽下了如此多的炮火,白天例行的飞艇巡视的报告显示,敌军在前线的炮兵数量也就在一个营左右,所以这一轮的炮击要么是连夜从后方的辎重集散中心伊尔库兹克运送而来,要么就是隐蔽工作做得好。不管怎样,一上来的确是被打懵了。守在恰克图的一个团在艰难的挺过了长达半个小时的炮火袭击之后,面对着冲锋而来的大队骑兵,开始边打边退——在防线已径暴露在敌军炮火覆盖面的情况下死守,是找死的行为——敌人虽然没有飞艇,但侦查工作同样不弱。起码炮兵在第一时间就准确地找到了防线的位置。我军伤亡数字突破了两百人,在南撤二十公里之后,依在着南方的蒙兹维克坡谷,与南方驰援而来的两个团会合,建立起了新的防线。

而西线的俄军则比较谨慎,几股七八个人的小规模试探,显然是在摸防线的火力配备情况而已。

这就是第一天的前半个小时的战况,在北京的我当然还没有那么快就有战报过来,倒是电报房收到了一份英国人的电报,让我立刻下旨取消了即将开始的朝会,让人让上朝的大臣们全部回家。英国人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客套,用最简单的语句和词汇表达了这样一个情况:波罗的海舰队向大英帝国申请在今天停靠新加坡进行补给和维修,而英国的答复是需要时间考虑。

什么也没有说,但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

第二一八章 … 海陆并进

大英帝国在作着一场权衡,在他们的未来布局中,俄国的作用在于且仅仅在于遏制德国的需要。除开这一点点好处,这个野蛮的国家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好处可言,傲慢的俄国人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坏处,这个国家长久以来就一直是大英帝国的敌人,哪怕是在维多利亚女王在六十年前对俄国当时还是王子的亚历山大二世青睐有加的时候,大英帝国也时刻没有忘记遏制这个不安份的北极熊。

如今随着远东一个新的强权的崛起,很显然的,这个国家在大英帝国的评价表上,它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同样是工业化起步的俄国,如果这一场战争他们再能取得胜利的话,俄国也许将彻底退出世界前列国家的行列。到时候这个国家还能有多大的作用,这笔帐无需计算太久。如果这个国家的力量不能用于大英帝国所需要的目的和用途,那么毁灭也许是最好的方向。

当然,在这一次俄国人与中国的争端中,大英帝国不是没有想过帮助俄国人来压制中国,试图通过外交的压力来让中国人稍稍对俄国低下一点头颅,但是在权衡了德国人可能会做出的反应之后,英国人还是放弃了这样一种打算,那样极有可能爆发世界性的战争,对俄国这样的国家东西进行夹击,这并不仅仅停留在想象里,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德国的总参谋部一定会有这样的成文的计划,否则他们不会将自己的一个精锐步兵团派往遥远的东方,到底是纯粹地帮助,又或看是帮助中国人改进他们正在进行的陆军军事改革计划,还是为了适应远东的环境和寻找进攻线路,这些答案地可能性都是存在着的。而且对中国的压制会激发这个正处于上升期的国家的反感和背叛的欲望。如果德国人适时而动的话,很有可能将这个远东坚定地盟友和利益代言人推向德国人的怀抱。这是每一个英国人都不乐于见到地。

而且帮助俄国人也是没有道理的,这与另一项固有的政策有着剧烈的冲突。俄国人地目标还是希望在亚洲拥有面向太平洋的不冻港,以用来参与亚洲事务和谋求亚洲利益——日本人已经同意赠予俄国人这样的港口,而且一给就是两座,这对大英帝国的亚洲利益是一种强烈的威胁,那样不仅仅会让中国人不安,而且也会让大英帝国地商人们不安。毕竟俄国人与英国做了那么久的敌人,而礼貌上的朋友才刚刚开始几年而已。

所以。中国人的反应是大英帝国可以理解的,而且在行动之前。不是没有给俄国人机会,中国也在这次事件之前充分表现了对大英帝国的尊重,在英国人看来,这次海上的战争完全是因为俄国人的莽撞和无礼而弄出来地。

对于英国来说。中俄之间最好的状况莫过于维持一种低烈度和强度的轻微仇恨,以及一些建立在大英帝国同盟基础上的可以控制的友谊。如果这一次的中俄危机能够在大英帝国的主持下实现和平的解决,那是最好不过的选择,如果不能,那么就必须选择一方来做胜利者。这种级别的国家之间的对扰。怎样的结果对大英帝国的利益有利,那么大英帝国就有义务让结果向着自己的意志靠近。

天平的另一边是中国,对这个国家,必须保持一定的戒备,在没有德国人打扰之前,英国的确是这样做的,对中日之间的冲突,英国一直在勉力保持着一定的平衡。但是在这次冲突之中,英国也看到了中国人的坚持,在他们的传统领域中,这个国家似乎还是尽力希望保持他们至高无上的地位,当然这没什么,对于一个保证了英国利益的国家,可以给予一定的信任。

虽然在这段时间里,英国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戒备,并且试图在亚洲维持了一定量的力量当然还有一些布局来给中国的前进增加一些负担,譬如在越南与法国人坚定地站在一起,而在中国的东方,当法国的造船公司派出他们的专家和工人抵达日本来履行他们与日本政府的合约时,英国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