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战争故事100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前锋已处在危险之中,突然发疯似的大叫:“快!快传命追上去!”僧格林沁率兵来到隘口,为防意外,在隘口外集中了三万骑兵,然后率领其余人马入隘关,不到十里,他突然发现几具清兵尸体。心中不免一阵收缩。当前面的尸体越来越多时,他满脸的横肉不由地抽搐起来。在这正时,一名参将双手呈上一封信说:“禀王爷,在前锋大将恒龄的遗体上发现了这封信。。”

僧格林沁双手颤抖地撕开信封,只见上面写道:“拜上僧格林沁大帅,承蒙厚爱,送来恒龄前锋,已速速赶赴黄泉。此恩何报?洋枪骏马我带走,尸骨上万僧王收。。”僧格林沁肝火直蹿,狂喊道:“快!快追上捻匪!”

原来,恒龄和舒伦保自得到僧格林沁命他们为前锋的旨意后,便马不停蹄地向捻军追去。两个时辰之后,果然咬住了几育人的捻军骑队。这时,紧随着恒龄的副先锋舒伦保突然拦住恒龄的马头说:“都统且慢追,请稍候!”

“什么事?”“捻匪一向狡诈,圈套极多,还是小心才是!”恒龄一向骄横,本来求战心切,被舒伦保这么一拦,肝火更旺了:“你也大胆小了,太平桥一仗,你的锐气全丧了!”说罢,恒龄驱马登上了一处山丘,看到那几百人捻军队伍继续快跑,便用马鞭指着远去的捻军,咬牙切齿道:“一会儿老子定叫你们人头落地,血流成河!”正当他率军朝前猛追,前面一个戈什突然尖叫一声,差点落下马来,恒龄听到惊叫声,急忙抬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在丘陵与蓝天相接的地平线上,像涨潮一样,轰然涌出了无数的捻军骑兵。

捻军的人马从四面八方如海潮一般涌来,清兵吓得两腿发软,脸色惨白。一场激烈的白刃战就开始了。一万清兵很快被捻军截为两段。北段是恒龄的骑兵,被任化邦率领的大队包围着;南段是舒伦保的骑兵,被张宗禹的兵马围了个水泄不通。

在战场上,任化邦犹如下山的猛虎,抡开那几十斤重的大砍刀,向清兵猛砍过去,如入无人之境,锐不可挡。战旗在人海中四处飘扬,呐喊犹如山崩地裂。张宗禹的长矛也十分厉害,矛起处如闪电雷鸣,阵阵狂飙,片刻之间,就挑死了数十名清兵,清兵见势不妙,纷纷逃窜。舒伦保在卫队的保护下,率领了千把人,向南落荒而逃,企图靠拢僧格林沁的接应大军。突然一阵锣响,小丘后面转出了几千捻军骑兵,为首的大将竟是一员女将,她指挥手下的骑兵八字排开,挡住了舒伦保的去路。舒伦保身边的两名骁骑校双双跃出,左右挡住了女将。女将抡起双刀就砍,厮杀了一阵之后,那女将却渐渐向后退去。两个骁骑校立即打起精神,增强了攻势,双枪直向女将面门刺来。女将手疾眼快,急用双刀挡住了两支长枪,又猛一抽刀,拔马便走。两各骁骑校便一前一后猛追不舍。那女将轻轻把马一兜,躲过两骁骑校的枪尖。

因用力过猛,一骁骑校一枪刺空,女将趁势手起刀落,结果了他性命。另一骁骑校也彼擒过来,被刀削去首级。此刻,舒伦保正和一捻军旅帅对阵。那女将一拍马直奔而去。舒伦保是久经沙场的八旗名将,哪里把一个年轻女子放在眼里,抡起大刀与女将厮杀成一团。战了十几个回合,女将渐渐抵挡不住,舒伦保狞笑着举起大刀猛劈过去。就在这时,突然间一支飞箭呼啸而来,不偏不倚,正好射中舒伦保的咽喉,他挺了挺身躯,栽倒马下。在北边的主将恒龄也遇到捻军重击,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他看准一处捻军较少的地方拼命冲了出去。冲进了一座村庄,只见村里一片寂静,突然,他放声大笑起来。一名参领问道:“都统大人因何发笑?”“我笑捻匪毕竟是山野草寇,失于神机妙算。倘在此设下一支伏兵,你我岂不坐以待毙?!”话音刚落,猛听得脑后响起了呜呜的牛角号声。恒龄大惊失色,策马调头就跑,刹那间,村子所有院子里,巷道口,房背后,磨盘下,都冲出了无数的捻军和手持菜刀、斧头的村民。村口的大路上,又拥出一支打着旗帜的队伍,为首的一员大将骑在高头大马上横着云龙大刀,挡住了恒龄的去路。这正是捻军统帅赖文光。恒龄已无路可逃,被赖文光赶上,一刀劈成两截,过了片刻,遵王赖文光把一封信放在恒龄的尸体上,信封上写着几个飘洒俊逸的大字:

“僧格林沁大帅亲启。”捻军打扫完战场走后不到两个时辰,僧格林沁的主力便赶到了隘关山口。他听说捻军已得胜撤退,气得咬牙切齿,又带领清兵奔命似的向前追去。

(刘昆)

三元里抗英

1841 年5 月29 日上午,从广州城北门里走出一个中年汉子,此人浓眉大眼,膀阔腰圆,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他叫韦绍光,家住三元里村,靠种菜为生。他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功夫,又为人正派,好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村里谁家受人欺负,有了委屈,总爱向他倾诉,他眼里掺不得砂子,便挺身而出,所以深受村民们的信任和敬重。

此时,韦绍光挑着一副空竹筐向村里走去,他一边走,一边望着竹筐里的一块黑布,打心里称赞妻子的贤惠,清晨卖菜出门时,妻子李喜对他说:

“隔壁马大婶今天做六十岁大寿,你卖完菜买件衣料,给她做件衣裳,也好表示我们一点心意。”韦绍光正想着,只见村上的小五子迎面飞奔而来,未等靠近,就气喘吁吁他说:“韦大哥,你快去吧,十几个‘番鬼佬,在河边欺负大嫂她们,现在正打着呢!”韦绍光一听,怒从心头起,扔下竹筐,抄起扁担,飞快地向村头河边跑去。

原来,鸦片战争开始以后,清朝政府实行投降主义路线,靖逆将军奕山率1.7 万名绿营兵在广州作战,居然被只有名官兵的英国军队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英军占领广州城郊重要据点泥城、四方炮台以后,奕山便在广州城头竖起白旗,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向英国驻华领事义律和英军司令官卧乌古乞降,并签订了可耻的《广州和约》,约定一周内交付英军赎城费六百万元,奕山率清军退驻广州城外六十里的地方。

《广州和约》签订后,英军肆无忌惮,带着武器在附近农村横冲直撞。

这些侵略者到处奸淫虏掠,系人放火,抢粮食,宰牛羊,甚至盗掘坟墓,从棺材里枪陪葬品。三元里是一个几百户人家居住的村落,位于广州城北五里,贴近英军驻地四方炮台,所以受害最厉害。

这天上午,在村头的小河边,李喜与村里的几个妇女一边淘米洗菜洗衣裳,一边说说笑笑拉家常,说着说着,话题就扯到英国军队身上。马大婶说她娘家的村子遭到英军的袭击,房子被烧了十几间,几个没来得及跑走的女人被“番鬼佬”们轮奸,惨不忍睹。跑走的人回到村子,个个咬牙切齿,发誓要报仇。马大婶说得有声有色,女人们听得聚精会神,突然听到马大婶的女儿水秀一声惊叫,众人吃了一惊,抬头一看,这才发觉十几个英军正向她们猛扑过来。

几个英军本来是到三元里村去抢东西的,他们过了桥,发现河边有一群女人,便喜不自胜,悄悄地向河边包抄过来。李喜感到跑是跑不成了,她本能地张开双臂,护着女人们,叫大家稳住,伺机而动。英军如狼一般跑了过来,一个英军盯上了水秀,猛地扑过来,紧紧抱住她,水秀受到惊吓,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觉得浑身发软。英军把水秀抱到一边,淫笑着伸手要撕水秀的衣襟。马大婶见心爱的女儿要被糟蹋,便不顾一切地跑过去抱住那个英军,英军没有转身,只用胳膊向后一捣,马大婶只感到腹部一阵疼痛,不由自主地跌倒在地。但她什么也不顾了,立即爬起来,又扑上去,双手紧紧地勒住那个英军的颈子,并咬住他的耳朵,竟把那个英军的耳朵咬掉了半个。英军痛得哇哇怪叫,急忙放开水秀,挣开马大婶,端起来福枪,连放两枪。随着“砰砰”的枪声,马大婶倒在血泊中枪声惊动村民,村民们纷纷赶来。

韦绍光赶到河边时,河边已经乱成一团。韦绍光抡起扁担,上挥下扫,左砍右劈,英军应声倒地。几个英军见势不妙,丢下七、八条同伴的尸体,如丧家之犬,仓皇而逃。

水秀姑娘伏在马大婶身上哭得死去活来,乡亲们眼睛血红,满腔悲愤。

韦绍所把他买来的那块黑布盖在马大婶遗体上,然后默默地站着,紧握拳头。

私塾黄先生走到韦绍光眼前,对他说:“洋鬼子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们先到古庙里会计议,商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