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王猛然想起右令尹囊瓦说的神仙送宝剑的话来,既然两人的话不谋而合,可见是真的了。这种完全是胡说八道的话,楚王竟然深信不疑,他得意地哈哈大笑了起来,“上天是最公正的,最公正的哟!”忽然又不笑了,问风胡:“吴王有三把宝剑哩,其余二把剑还在么?”
风胡说:“磐郢剑,因吴王独生女儿染病而死,拿来陪葬了。鱼肠剑,已变为一堆废铁。大王你是知道的,吴王阖闾是杀了他的堂兄僚王,篡位自立为王的。他雇用刺客杀僚王就是用的鱼肠剑。这是丧天良的不道德行为,所以鱼肠剑消失了神力,变为废铁了。”
楚王悬着的心落地了,说:“如此看来,吴王一把宝剑也没有了,他已被上天所抛弃,从此我再也不用怕他了!”他奖赏了风胡许多金子。风胡得到了金子,就离开楚国到吴国去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孙武暗中安排的。剑是雇用高手神偷送进楚宫里去的。风胡神神鬼鬼的言行,也是孙武布置的。
孙武神不知鬼不觉地用伐谋的策略,使楚王心高气傲而轻蔑吴国。骄兵必败,孙武没花多少代价,就让楚王迈出了失败的第一步。
孙武还要让楚王迈出失败的第二步、第三步。他密切注意着楚国的盟友唐、蔡两个小国的动向,寻找离间的机会。
机会终于等到了。他派到楚国的奸细回来报告,楚右令尹囊瓦得罪了唐、蔡两国国君,他们很怨恨他。
事情是这样的。唐、蔡两国,每年都要向楚国朝贡一次。今年,唐侯带了一匹千里名驹,蔡侯带了一件狐皮制的珍贵战袍,前往楚国献给楚王。右令尹囊瓦欲得这二件宝物,竟然派人在半途将两人阻挡,既不让他们去见楚王,又不让他们离开楚国。唐侯手下有个小头目,头脑比较灵活,心想何必为一匹马而让主人不明不白地滞留在楚国呢,半夜里偷出千里驹,献给了囊瓦,说:“我家大王,称赞你德高望重,特令我献上千里驹!”囊瓦立即放了唐侯,让他回国。蔡侯得知唐尹脱身的办法后,便也将狐皮战袍送给了囊瓦。蔡侯离开楚国边界时,气哼哼地说:“太欺侮人了,我虽为弱国之君,但总有一天,我要过边界杀了襄瓦这个老贼!”
孙武立即以吴王的名义,给蔡侯送去一件狐皮战袍,还有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听说楚右今尹夺了大王心爱的狐皮战袍,我感到震惊。楚虽为强国,囊瓦不过是一个臣子,蔡虽为弱国,大王你是堂堂一国之君。当臣子的怎么可以对君王强取豪夺呢。我也是一国之君,对囊瓦的行为非常气愤。特送狐皮战袍一件,以示慰问。蔡侯看了吴王的信,不禁流出了眼泪。心想,楚国是强国,吴国也是强国,还不如和吴国结盟呢。
唐侯也收到吴王送的千里驹和一封信。他也流出了眼泪,准备投靠吴王。
数日后,蔡、唐两国派使者秘密来到吴国。正式表示和吴国结盟,共同对付楚国。送走使臣后,吴王高兴地对孙武说:
“将军英明,不费一兵一卒,就使我得到蔡、唐两国五万军队!”
伍子胥说:“楚王失去五万,我得五万,合计有十万军队呢!大将军的伐交计谋可真行呀!”
吴王对孙武说:“大将军,现在可以对楚用兵了吧?”
孙武说:“楚王听信风胡的话,失去了戎心,唐、蔡两国暗中背叛,又削弱了他的力量。伐楚的条件已成熟了。不过,用兵前还要做一件事。”
吴王问:“什么事?”
孙武说:“我们南面的越国,对我窥视已久。万一他们在我们北上伐楚时,乘虚率倾国之兵进攻,我们腹背受敌,一夜之间就亡国了。”
吴王背脊是惊出了许多冷汗,失声说:“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孙武说:“派使者到越国去探探风声,就说我们准备伐楚,兵力和粮食都不够,向他们借兵借粮草。如果越国答应我们要求,则无犯我之意,到那时,才可以放心大胆去打楚国。”
伍子胥问:“万一越国拒绝呢?”
孙武说:“那他们一定会在背后攻我们。先下手为强,在伐楚之前,先解决它。”
数天以后,吴国使者到越国,向越王面陈吴王借兵借粮的要求。越王觉得事关重大,就与文臣武将商议,如何处置此事。武将胥抒说:“不能借,吴国人去打仗,让我们越国人白白去送死,天下哪有这种道理。”
丞相范蠡对越王说:“吴王向我借兵借粮,并不是真的求我援助,实质是来打探我们意图的,看我是否会趁他伐楚之际攻其不备。”
越王大吃一惊,问范蠡:“这事该如何处理?”
范蠡说:“派使者送一信给吴王,说我国贫穷,兵力薄弱,只能支援点粮食。这样,吴王才会安心伐楚。一旦吴王离开吴国伐楚,我们就在背后打他们出其不意,占其领土,这是上策!”越王考虑了一会,觉得范蠡的谋略不错,便写了封信,调拨军粮500 石,送到吴国。
孙武看了越王的信,问伍子胥意见如何。
伍子胥说:“越国送来军粮,表示无侵犯之意,我可放心大胆地伐楚了。”
孙武摇摇头,说:“这信是范蠡的一种欺骗手法。我们不可轻看范蠡,此人是善于用权谋的人。只送军粮而无士兵,这是个圈套。他以军粮安我心,等我伐楚离开国土后,他会遣兵来打我们。”
伍子胥说,“越国人真狡猾,干脆,找借口失消灭它。”
孙武摆摆手说:“人家待我以礼,送我军粮,我们却对他动武,这要失信子天下的,不可这么做。我已想出一个办法,派5000 军队守于吴越边境。
这样,我去攻楚国,越国就不会来犯了。”伍子胥不解地问:“越国真的来犯,5000 人管什么用呢?”
孙武说:“范蠡是聪明人,见我边境置兵,自知阴谋已被我识破,决不会对我用兵了。”
果然,范蠡得知吴国在国境置兵的消息后,叹了口气说。
“我送500 石军粮,原想迷惑吴国,竟然被识破。看来,孙武果然名不虚传,是个善于权术的人,和这样的人作战,不知什么时候会吃他计谋的亏,还是别去惹麻烦吧!”
孙武解除了后顾之忧后,正式誓师伐楚。进入楚国领土后,吴国连战连胜,把楚军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楚国的都城。楚王在随身护卫的护驾下,好不容易逃离楚国。称霸一时的楚王,落得个悲惨下场。
伐楚胜利后,吴王把第一大功归于孙武。但孙武不愿意做官,回老家隐居去了。他留下一部《孙子兵法》,是举世闻名的军事杰作。
(于青南)
风声鹤唳战秦兵
公元382 年秋天,自称大秦天王的荷坚率领87 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进军。大道上,步兵、骑兵,加上车辆、马匹,浩浩荡荡,掀起的烟尘遮天盖日。这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队伍,足足拖了一千里路长。
苻坚是个骄傲自大的国君,为了扩大掠夺财富的范围,满足个人的私欲,发动了这场消灭东晋的战争。
在动身前的一个晚上,他曾在长安太极殿召开了御前会议,商定讨伐东晋的大计;文武官员听了,都认为时机尚未成熟,特别是晋朝还有像谢安等杰出的人才,贸然进攻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但苻坚却说:“我的人马这么多,只要把马鞭丢进长江,也可以把江流堵住,伯什么呢!”会后,苻坚颁布了动员令,规定老百姓每十人就得抽一个去当兵,弄得许多人家妻离子散,苦不堪言。但苻坚哪管这些,他发誓要以强大的攻势,一口吞掸偏安在江南的晋朝,以实现自己称霸天下的野心。
走了整整一个月,苻坚的主力部队才到达项城(河南南部);从兰州下来的人马已到达彭城(徐州)。他们打算兵分两路,同时向江南逼近。
这个消息传到晋国的都城建康(南京),把晋孝武帝吓懵了,满朝文武也失去了主张,都把目光集中在宰相谢安身上,想情他拿主意。谢安却坐在一边,捻着胡须,笑哈哈的一言不发。
谢安年轻时曾被推荐到京城做官,只做了一个月,就辞职不干了,在东山隐居,直到四十多岁时,又被朝廷请了出来,人们说他是“东山再起”。
听着大殿闹哄哄的,谢安却像没事一样。晋孝武帝问他有何见教,他只淡淡他说:“没别的办法,只有拼死一战。”
他向皇上建议,自己坐阵建康,派弟弟谢石代理征讨大都督负责指挥全军;侄儿谢玄任前锋都督,带领八万人马北上迎击秦兵;又派胡彬带领五千水兵到寿阳(安徽寿县)去配合主力作战。晋孝武帝看谢安说得有条有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