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好女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没想到这京城会热成这样?”小蝶吐了一口热气,虽然很劳累,可小姑娘还是好奇地朝四周打量,想看看这京师究竟是什么模样。
  这一看,她却发现了一桩奇处,忍不住叫道:“少爷,这京师也怪,怎么看不到一颗树,连一点绿色也无。”
  苏木也觉得奇怪,可转念一想,北京建都不过六十来年,在这个世界也算是一座新城。再加上这里风沙也大,没什么高大乔木也正常。
  这个年代的北京周长四十五里,也就是五十平方公里的面积。这一算,苏木倒是吃了一惊,这座城市的规模好大,即便城里都是平房,也能塞进去不少人。
  他以前在大学的时候恰好看到过一份史料,是崇祯末年的户部户口黄册。据上面记载,当时的北京城中有人口三十五万,城外顺天府农业人口四十五万,合计八十万。
  这还是明朝末年,如今正是明朝最繁荣的时期,人口应该更多,估计已经突破百万了。
  这个时代的欧洲中心巴黎也不过是十多万人,也就相当与明朝的一座普通府城,甚至连保定也比不上。
  看着北京的城门,苏木心中突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这里才是世界的中心啊!
  他和小蝶离开保定之后并没有急着来北京,而是和她一道去山东游历了将近一月。
  到现在,已经是弘治十六年农历七月中旬,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几日。
  经过这一个月的长途跋涉,苏木和小蝶都被泰山和海边的太阳晒得皮肤黝黑,虽然面带仆仆风尘,却比以往要健康了许多。
  进得城中,整个北京还在午休,街上也看不到多少人。
  自然也雇不到车。
  于是主仆二人只得顶着毒日头在街上走着,只半天,就热得好象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按照一个多月同林老板的约定,苏木和小蝶来北京后将住在他位于北京南面的一座小院子里。
  这座小院乃是林家书坊在北京的一处分部,负责京师的市场,有点后世驻京办事处的味道。里面倒也清净,且有几个伙计负责接待。
  苏木也没想太多,只希望快些到地头,好美美地冲个凉,换身干净衣裳。
  京城被严格地划分成很多个区域,城里的官民按照身份和职业分别住在不同的地方。正北和正中自然是皇城,那是皇帝和中央六部;西面则是皇家园林;东面乃是户部仓库和公卿大夫们的宅院;南方则是商业区。
  走了大约小半个时辰,累得半死,总算到了地头。
  果然是京城的CBD中心,人气就是旺,到处都是忙碌的人影,车水马龙;有赤膊的脚夫、有大腹便便的商贾,自然也有衣冠整齐的读书人。
  距离乡试还有一个半月,京城中免不了拥进不少北直隶和顺天府的应届考生。再加上长居京城等着参加会试的举人们,只在这一片商业区,苏木所见的读书人就比他在保定两个月看到的还多。
  说来也怪,一到这里,小蝶就来了精神,在街上左顾右盼,看什么都新鲜,“少爷,好多人,好多人啊!”
  “少爷,我们以后是不是会住在这里?”小丫头一脸的期盼。
  “怎么,你想住这里啊,好吵。”
  小丫头:“这里好啊,买什么都方便,想吃什么,出门就有。不像保定老宅,成天就看到那几张死人脸,想找个人说话都难,气闷死个人。”
  “毕竟是小孩子,喜欢热闹。”这种市井闹市苏木在后世见得多了,也烦了。可对古人来说,却是如此地新鲜。就笑着点了点头:“对,以后就住这里。”
  小蝶松了一口气,她这阵子和苏木一起游历山东算是明白过来,自家少爷喜静,专门朝偏僻的地方跑,还说什么“这才是原生态”,都叫人听不明白。
  她忙掏出手绢,细心地替苏木将额头上的汗水擦去,眉宇中都带着笑意。
  “哇!”走不了几步,小蝶又惊叫起来。
  苏木:“又怎么了?”
  “那边好多人,好象是林老板的产业,我认得那个‘风’字的。”小蝶高兴地说:“阿弥陀佛,总算到地头,可把少爷给热坏了。真想不到林老板在京城的生意会好成这样,买书的人都排起长队了!”
  只见靠街的一个小铺子上霍然挂着一个大匾,上书《风入松》三字,正是林老板的书坊。
  不过,门口却站了好多人,都对着大门指指点点,将大门挤得水泄不通。
  苏木忙叫了一声“借光“奋力挤了进去,定睛看去,却是大吃一惊,却见大门紧闭,上面贴着白色封条。
  封条的落款盖着东缉事厂的大印,墨汁还新,显然是刚被查封没两天。
  这情形如同一道晴天霹雳,震得苏木瞠目结舌,半天也着不了声。
    
    
第一百零六章 窝那个大草

      见苏木呆呆地站在那里,小蝶即便再不识字,一看到林家书坊大门贴了封条,也知道林老板出事了,慌忙摇着苏木的胳膊:“少爷,少爷,你怎么了,别吓我!”
  声音中带着一丝哭腔。
  这一阵叫让苏木清醒过来的同时,也惊动了其他看热闹的人。
  北京人生活富足,日常娱乐生活贫乏,最是八卦。其实,所谓市民都是一些喜欢打听和传播小道消息的人。而明朝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悠闲富裕的生活催生了大量的小市民阶级,市井文化也极为兴盛。着也是为什么明朝古典文学中诗词逐渐式威,而话本小说却光彩夺目的缘故。
  就有几个好事者同时问:“这位相公可是这家店老板的什么人?”
  苏木如今也是有功名在身的人,身上穿着代表着秀才身份的谰衫。
  听他们这么问,苏木才一惊,暗叫了一声不好。他也不知道林老板所犯何事,如果事情太大,这群闲人搞不好会怀疑到自己身上,跑去官府告密什么的。
  他在京师举目无亲,真出了事,也只有坐以待毙的份儿。
  忙定了定神,朝面前的几人一拱手,镇定地回道:“在下苏木,乃是保定府的秀才。刚得了功名,来京城参加北直隶的乡试。因为是族中长辈和林老板有旧,听说他在这里有处院子,在下就打算在这里暂居一月,也好有个照应,毕竟是同乡。”
  几人慌忙回礼:“原来是苏相公。”
  又有人叫道:“这家书坊的人坏了事,昨天刚被查抄,苏相公你还是快些走吧。否则若叫厂卫看到,却有麻烦。”
  苏木又问:“还请教,这家书坊所犯何事?”
  就有一个浪荡子笑着回答:“印书卖书的,自然是出了**,这还用问吗?”
  这人大约十五六岁年纪,生得倒也标致,只可惜个子矮小,又穿得破烂,显得极其猥琐。
  “**?”苏木皱起了眉头,明朝虽然没有文字狱一说,可意识形态这种东西不管在任何时代适合社会体制都不是小事,国家也不可能放任别人乱说乱写。
  古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再后来又有北宋的乌台诗案,至于明朝,好象还禁过《金瓶梅》,主要是这本书诲“饮”诲盗,搞乱了人心风气。
  一想到《金瓶梅》这本书,苏木心中突然一凛,有种不好的预感,又问:“这家书坊出了什么**?”
  那个浪荡子回道:“还能是什么,林家书坊最有名的就是那本《西游记》。”
  “啊!”还没等苏木说话,小蝶就惊叫起来,她自然知道这本书出自自家少爷手笔,还赚了不少稿费。
  “你们也知道这书?”另外一人有怀疑的目光看过来。
  苏木忙回答说:“我们就是保定人,林老板是我们老乡,这书名气如此之大,自然是知道的。却万万没想到,这么好一本书怎么就给禁了呢?”
  苏木回答得镇定,又悄悄地捏了捏小蝶的手。
  小蝶本是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忙闭上了嘴,可眼神中却全是担心。
  “是啊,那书真的好好看,怎么就给禁了呢?”众人都是一阵叹息,纷纷说都还没看完,现在却被禁,估计也看不到结尾了。
  那浪荡子也是大摇其头,怒道:“依我说,都怪那个什么五湖废人,果然是个废人,以后若见到他,先抽他两耳光不可。他若是一口气将书写完就好了,偏偏要写一点出一点,就好象人便密,一点也不爽快。现在可好,出不了啦。就好象是被净了身的太监受了那一刀,再没有下文。老子刚看得爽利,结果就没有了,这颗心空荡荡地却没有着落,要多难受有多难受。生生气煞我也!”
  他不说还好,顿时,众人都同时怒道:“小吴你说得对,这个什么五湖废人当真是可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