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耗光了他们。”
“而且说不定也用不了十天了。”说道这里巴图蒙克什么一笑,“京城里面已经传回来了消息了,说里面已经乱成一团了,那些平民出不去现在都在拼命的往内城里面挤,还有之前那些平民上来之前京城里面已经发生了多次sāo乱了,如果不是那个朱厚照下令弹压所不定现在京城早就失控了。”
“所以,攻克京城其实比你们想想的容易的多了,”巴图蒙克端起一杯酒仰头喝完,“里面不管是明军还是平民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只要我们给他们加一把火等到城墙之上守军的伤亡再次超过五万,明军必然崩溃。”
巴图蒙克好像对京城里面的情况一清二楚一样,滔滔不绝的将京城里面的困境给一一说出来,一开始还没有什么,但是说得多了停在那些将领的眼里就好像京城已经摇摇yù坠了,只等着他们最后一击彻底将之推到了,慢慢的今天被消耗的士气也恢复了过来。
这让在巴图蒙克旁边的阿喇哈青森看的目瞪口呆,心里不停的感慨这就是自己和巴图蒙克的差距了,不过巴图蒙克越是出sè,此时却越会让阿喇哈青森感到嫉妒以及忌惮,人都是现实的,伟大的品格并不是说出现就能够出现的。
白羊口,此时袁启文的大军便驻扎在这里,袁启文临时的总督府在白羊口北面的镇边,不过从那里突袭京城外面的蒙古大军太麻烦了,所以袁启文便单独将骑兵拉了出来驻扎在了白羊口之中。
晚上白羊口里面异常的热闹,今天打了胜仗的几万骑兵们到了现在还处在兴奋之中,不过袁启文却高兴不起来,今天固然打了一个胜仗,但是京城的危机一rì不解除,袁启文担忧的心就一rì放不下来。
这就是普通士兵和高级将领们的区别,那些普通的士兵只需要考虑去打胜仗就行了,但是高级的将领却需要不停的考虑一场胜负之外的其他因素,即便袁启文在外面杀了十万蒙古大军,但是如果京城被攻破的话,那他所做的一切就全都化为了乌有了。
他不知道朱厚照对于这场战争的一切安排,也不知道朱厚照所准备的后手,不过他也能够感觉出来在这场战争之中自己竟然成了一个边缘的人物,虽然能够对战争的走向有一点影响,但是最终的结果他却没有一丝影响的能力。
发现这一点的袁启文心里很不好受,身为天策总督,他袁启文不但要报答朱厚照的提拔之恩,同时他也要对得起自己心中的那份报国的赤诚,简而言之他十分想要去扭转此时对大明不利的战争局面,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将蒙古人彻底打败。
今天一开始战事很顺利,没有准备的蒙古人面对突然出现的明军骑兵根本就无所适从,不过后来巴图蒙了迅速的调整却让袁启文知道接下来的战事可能没有这么顺利了。
而果然,在第二天袁启文仍旧按照之前一天的样子一大早就命令所有骑兵集结,然后将大军带到距离蒙古人十里外的地方,他没有直接发动进攻,而是一直在寻找蒙古人露出来的破绽,不过巴雅尔毕竟不是善善之辈,心思周密的他将蒙古大军后面的防线安排的严严密密的,虽然没有用多少军队,但是却一直盯着袁启文的一举一动,每当袁启文有任何改变的时候巴雅尔便会迅速调整应对。
一天下来,全都变成了袁启文和巴雅尔两个人在那里斗智斗勇,战事却没有丝毫展开,巴雅尔没有主动进攻明军的**,而袁启文在耗费了大半天的时间之后也没有找到一丝的战机,最后悻悻而归。
袁启文进展不顺利,却让巴图蒙克可以安然的部署对京城的进攻,巴图蒙克有开始和明军玩起了消耗战了,进攻并不是特别的猛烈,但是确是一波连着一波的进攻,丝毫没有停歇的战斗对明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直接表现的便是将士们的劳累以及巨大的远超过预期的伤亡。
战事好像又开始往有利于蒙古人的方向发展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三章朝堂变化
第五百一十三章朝堂变化
奉天殿里,孝宗皇帝和一干大臣大都沉默不语,昨天一天战事的伤亡朝中大部分的大臣都已经知道了,九千三百人的伤亡,足足将近一万人啊。单论单rì的最大伤亡,就是昨天了。虽然城墙之上几乎将近一半的大军都是刚刚训练没几天就上去的平民,虽然他们都没有多少战场的经验,但是也不能被打成这样啊,这将近一万人的伤亡远远的超过了战前刘大夏的预料,在朝堂之上传开了之后也更是引起了朝臣的巨大恐慌。
现在朝堂之事已经被孝宗皇帝临时接管了,所以早朝一般如果孝宗身体良好的话都是孝宗亲自前来上的早朝。这不由于昨rì糟糕的战事,早朝一开始许多朝臣们便发起了对刘大夏的不信任弹劾了。
昨天的战事刘大夏确确实实应该负上绝大部分的责任,那些预备队是刘大夏亲自训练的,战事也是刘大夏亲自指挥的,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伤亡,刘大夏不担这个责任谁担啊。
刘大夏也知道这个责任在自己,是自己没能够训练好那些预备队,同时也太高估了他们的能力,前天蒙古人一开始被打蒙了之后的进攻一直不温不火的也没看出来,谁知道昨天蒙古人进攻一变,那些预备队的人便不知所措了,甚至被人家打到身边了都不知道还击,这么大的伤亡其中绝大部分的伤亡都是那些预备队的,反倒是禁军们几乎没有什么伤亡。
战事不顺怪他刘大夏,所以面对这些指责刘大夏一点反驳的机会都没有,他也没有什么可以反驳的,说不定自己反驳了更让他们攻讦的厉害呢,最后说了一句预备队不熟悉战场不过今后慢慢的机会好起来了之后刘大夏就不再言语了。
刘大夏低下头,上面的孝宗皇帝看着他他也不在乎了,刘大夏心里清楚孝宗皇帝早就对自己不满了,从战事开始到现在明军绝大部分时候都是被蒙古人压着打的,甚至甚多时候都出现了非常危险的情况,京城能够守到现在真的得说是明军的运气好了。
这种情况下孝宗能够对刘大夏满意才怪呢,虽然刘大夏是孝宗皇帝亲自提拔上来的兵部尚书,但是在孝宗的心里大明和京城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刘大夏私下里已经听说孝宗不止一次说出要将自己撤换的话了,只不过虽然现在孝宗接管了朝堂,但是军事上的事情都还是朱厚照这个新君说了算的,这不但是孝宗和朱厚照两个人的约定,更是朱厚照那在军队当中远非孝宗能够比拟的威望。
朱厚照虽然年轻,但是战功赫赫,孝宗虽然是太上皇,但是京城当中的禁军几乎是朱厚照一手训练出来的,甚至与很多军队都是跟了朱厚照好几年的亲军了。
现在朱厚照仍旧牢牢的控制了军队,所以只要朱厚照一rì还信任刘大夏,那孝宗便无法撤了刘大夏的官职。
战前刘大夏在心里是严守中立的,得知孝宗有意重掌大权刘大夏便是这个态度,身为兵部尚书朱厚照这个武功卓著的皇帝能够掌权当然是好事,不过孝宗这个提拔了自己的太上皇掌权也不是坏事。
但是随着战事的进行,刘大夏的心却已经偏向了朱厚照了,到了现在朱厚照仍旧一如既往的信任和支持他刘大夏,反倒是孝宗却多次表态想要撤换了他,该支持谁刘大夏自然有自己的偏向了。
群臣对刘大夏的指责让孝宗心里高兴的同时也感到了深深的无力,这么多人指责刘大夏让他对于换掉刘大夏更加有底气了,但是孝宗也知道这些人里面并没有多少真心支持自己的了。
朝中六个尚书兵部尚书刘大夏不用说现在肯定不会支持自己了,而礼部尚书也完完全全就是朱厚照的一条狗,吏部尚书马文升恪守中立,剩下的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唯马文升是詹,至于刑部尚书就更像是一个打酱油的。
六个尚书里面除了中立的就是直接已经倒向了朱厚照了的,而内阁里面更加不堪,内阁首辅李东阳那就是一个老狐狸,现在朝中没有比他更加狡猾到了,到谁那里就听谁的,其余的几个诸如伦文叙、杨一清以及杨延和肯定都是唯朱厚照是詹了,也就是一个没能当上内阁首辅的谢迁心里更加的偏向于孝宗皇帝了。
至于朝中的其他人由于还是老臣居多,所以心里大都还是偏向于孝宗,不过在六个尚书和五个内阁大臣面前他们的影响力就太小了。
重新坐在奉天殿上孝宗感觉并没有之前好,渐渐的他发现朝堂已经便了,以前那个自己熟悉的朝堂已经完全消失了,人大多还是那些人,但是人心却变了。其实孝宗哪里知道变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