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我是在想,当初真不该依了清华,让她嫁给阿文。”刘氏长长的叹了口气,把自己和女儿的对话跟丈夫说了。
严景安也叹息一回,然后安慰妻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且看一二吧。阿文虽然学业平平,可他跟清华情意相投,又是我们自小看着大的,为人也忠厚可靠。何况如今也中了举了,若想考就慢慢的考,不想考找个职事也不是难事。至于子嗣上,虽单薄些,好歹也是有了忠哥儿。我看忠哥儿比阿文伶俐的多,好好教导着,不怕将来没出息。”
刘氏听了略觉安慰,但转念一想又皱眉:“阿文自然没什么不好,可偏偏有那么个娘……”
“怎么,亲家太太又难为清华了?”
刘氏摇头:“她现在自然没底气难为清华,只是总不免找茬教训阿文,不然阿文也不会急着要去昆水。”
严景安也皱起了眉:“阿文已然中了举了,她还不知足?这心也太偏了,他们家老二也没见什么出息,怎地就这么偏心?”
“两次会试不中,她就开始心疼上京的花费,又整日念叨说这些年阿文读书花了多少银钱,说阿文到现在三十多岁了,没见到回头的钱。老二好歹还能管着家里的田地和铺子,这些年给家里多买了多少地,多了多少进项如何如何的。”刘氏越说越生气,“倒不说是她自己心疼小儿子,把家业都给小儿子管着,不叫长子插手!”
严景安听了沉默半晌:“改日我见了亲家公,再跟他提提。唉,你也别生气了,只要孩子自己有出息,也不必指望父母。”
说到孩子,刘氏又想起一事来:“不如你连忠哥儿一块带着吧,他在家塾里也不知书读得如何,那么些孩子,只怕毛先生看不过来。”
“这个你不用担心,今日我又问了他和谦哥儿的学业,都还不坏。毛瞻广学问人品都没得说,上次我还亲自跟他说了,就将家塾里的孩子们托付给他了,这时候倒不好把孩子们叫回来。何况我们自家的家塾,自己的孩子反而不在里面读书,看着不像。再一个,我看我教的还不及毛瞻广,就别折腾孩子们了。”
刘氏一听也只得罢了,跟严景安收拾了睡下。
第二日一早,李泽亲自送了李俊繁来:“……我就把孩子托付给你了,若有甚不好处,你只管管教,要打要骂都使得,也不必问我,你只想着恩师怎么待你我,就一般待他便了。”
严景安失笑:“你这是赖上我了!”
“好容易你肯收了这个学生,自然要赖着你了!”李泽也笑,说完又教育儿子:“来时说的话都记着了?一定要听先生的话,别丢了你老子的脸面!”
严景安看他似乎还想长篇大论的教训,赶忙拦住:“行了行了,你公务繁忙,我也不留你,我也要给孩子们上课了,有什么话等下了学回去再说。”推了李泽回去。
课堂上忽然多了个长辈,三个孩子都有点不自在。上次去李家游玩,严诚和黄悫曾跟李俊繁打过交道,只觉得这位小世叔十分有礼,却跟严谦和王秉忠的亲切随和不同,待人接物都带着一点距离,像隔着什么似的,没有那种让人亲近的感觉。
丰姐儿对这位小世叔更是没什么印象,趁祖父问他话的时候,一个劲儿的盯着人瞧。
李俊繁个子比同龄的孩子要高,坐在三个小孩子里面,就更是显眼。许是因为个子抽条的缘故,他看起来很是清瘦,身上的衣袍显得略有些空旷。脸上白皙细腻,已经能看出清秀少年的模样。
丰姐儿自然看不出那么多,她只是觉得这个新来的叔叔真高,幸亏是坐在她旁边,若是坐在她前面,就挡的她什么也看不到了;小叔叔面色很严肃,一点也不像三叔那么可亲;小叔叔书读得很好呐,祖父问什么他都能答得上来,祖父看起来很喜欢他似的……
严景安了解了李俊繁的读书进度,见他以往学的很扎实,写了几个字来看,也已经颇像样子了,自然对他多了几分喜欢。然后先按着他原来的进度,教了他一段“子路问强”。1
接着去给严诚和黄悫讲解,讲完了再去看丰姐儿写的字,又教她认了十个字。转头回去座位的时候,看李俊繁一丝不苟、微微摇晃着头在念他刚才教的那一段,再看严诚和黄悫,因着身边有了这么一个认真仔细的同窗,今日也格外卖力的朗诵,严景安的脸上就多了一点笑容。
午间下了课,严景安自然是要留李俊繁吃饭的:“往后凡是来上课,就留在我们家吃饭好了,天渐渐热了,顶着大太阳只为回去吃个饭,再折腾的中了暑就不好了。”李俊繁应了,打发了人回家去说,然后跟着严景安几个人去吃饭。
吃完了饭,刘氏安排李俊繁和黄悫一块去西厢房午歇:“……这是你达三哥的屋子,以后你每日午间就在这歇着,有什么事只管叫外间的丫头伺候。”又嘱咐了屋里的丫头好好伺候着,才回正房去了。
李俊繁第一天来严家上课,虽然面上一派淡定平和,其实心里满是新奇。他和两个兄长年龄差距比较大,他开蒙读书的时候,两个兄长都已经中了秀才,所以他一直是自己一个人跟着家里请的先生读书,今天还是破天荒第一回有同窗一同上学。他这一兴奋,中午就没睡着,到下午去上课的时候,自觉有点瞌睡,也只能强忍着。
下午严景安先给三个小的讲声律:“所谓声律,即吟诗作对时,声调、音韵、格律三者运用之法。声有平上去入,而韵按通行本《平水韵》2有一百零六韵,至于格律则讲究平仄协调、对仗工整。这本《声律发蒙》3乃是前人所著,专门给你们这些蒙童们用来学习音韵对仗之法的。跟我读:天对日,雨对风。”
三个孩子跟着读:“天对日,雨对风。”
“九夏对三冬。”严景安一边教三个小的读书,一边冷眼观察李俊繁,见他虽然一开始被自己吸引,听了几句,但到他开始念声律的时候,李俊繁就转而去读自己的书了,嗯,定力倒还不错。
给三个小的讲了半个时辰的声律,然后就给他们放了学,让他们回去做功课,剩下的时间严景安要单独教李俊繁。给他又教了二十多句,让他自己读,读到能背诵的时候再来找自己。然后严景安就出了门,找了丰姐儿和黄悫去后院玩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子路问强,出自《中庸》;
2古代韵书版本很多,这本据说是比较能够反映唐诗用韵的韵书;
3是第一部用韵语写成供童生学习音韵对仗的专用读本,我们现在看到的《声律启蒙》应是在此基础上删改和修订而成的。
话说,作者我真的很想学写诗啊~~~
22对比
近日天旱,严景安看着过了正午,日头不那么大了,就带着丰姐儿和黄悫去给后院种的菜和葡萄秧浇水。先前种的瓜豆都已经长出了幼苗,丰姐儿和黄悫跟着严景安挨个浇水,丰姐儿还跟黄悫嘀咕:“你猜哪个是瓜哪个是豆?”
黄悫也不认得,就两个叶片的幼苗,哪里看得出来,他指了指自己脚边这一颗:“我记得这里是种的扁豆。”
“祖父,我们都种了这么多天了,怎么才只有两个叶子啊?”丰姐儿扬声问严景安,“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呀?”
严景安也没回头,还低着头在拔长出来的不好的幼苗,慢悠悠的答道:“不用急,到七夕的时候,准有黄瓜架给你瞧。”
“这瓜和豆都是有生长之期的,”黄悫跟丰姐儿解释,“就像我们人一样,这两片幼芽就像我们一两岁时,不会说话不能走路。等再大一些到三五岁,就可以听懂大人的话,可以学习事理了,就像这扁豆长出了很多叶子的时候。所以你不要急,它很快就长得追上你了。”
丰姐儿很惊异:“它们长得这样快啊!”
“是啊,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一老两小在后院里忙活了好半晌,把所有秧苗都浇了一遍水,才回了前院。严景安打发两个孩子回去换衣服,自己走到东耳房窗下,向里望了一望。里面那个细瘦的少年还在摇头晃脑的读书,似乎全然没受到任何影响。
严景安往门口走,问了一句守在门口的丫头:“李家少爷要水喝了没有?”那丫头答道:“不曾。”严景安想了想,又问了一句:“你在这能不能听到我们在后院说话?”
“略能听见一些。”
严景安听了点点头,推门走了进去:“读的怎么样了?可能背了?”
李俊繁站起来答道:“刚刚背下来。”
于是严景安把他叫到跟前来,让他背了一遍刚教给他的段落。李俊繁挺直脊背、垂手而立,从头背了一遍那二十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