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皇帝李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汗初登,本是天大喜事,但二十日内,连换了两任,死了两位,也就说不上什么大幸了。

夜色笼罩薛延陀汗国,唐军兵临薛延陀郁督军山,但只有杨善游还沉浸在欢乐的气氛,咄摩支登上了酋长之位,却是十足的傀儡,而杨善游则第一次有了自己莫大的本钱,第一次能够掌握二十多万大军,东山再起之日似乎已经出现在杨善游面前了……

但出奇的是,杨善游掌权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连夜派使者赶往唐军大营。

※※※※※※※※可爱的分界线※※※※※※※※

第二更,老杨掌权了,求推荐啊,大战要来了,还有订阅哦,支持正版,嗯,另外也支持盗版,一切都是为了繁荣国学,呵呵……

大唐皇帝李治。。。 第十七章开战,赳赳大唐云飞扬

第十七章开战,赳赳大唐云飞扬

暮春三月,该是江南草长,群莺乱飞的时节,郁督军山却还“草色遥看近却无”,十八万唐军在行至郁督军山之时,天空甚至飘起了漫天大雪,天苍苍,野茫茫的,四野尽是平旷、苍凉和雄阔的荒原,不远处的地平线才刚刚跳出一轮朝阳,看的人心醉不已。

郁督军山,又称乌德鞬山,即后世外蒙古国的杭爱山,历史上曾为突厥、薛延陀、回纥诸族的根据地。

虽下了一阵雪花,但大草原的天空依然碧蓝如洗,阳光下的天空蓝的亮,轻柔如风的白云,勾勒出水墨画般的静谧。

唐军如今早已将营寨推进到离郁督军山百里处,一眼望去,车帐如云,将士如雨,马牛布满原野,兵甲遮蔽天空,烟火遥遥相望,大营连绵百里,而大营的正对面抬头就能看见依山而建气象森严的郁督军山,真正的算是兵临城下。

“咚咚咚……”

唐军十只巨大的犀牛皮皮鼓,被推出来,敲个震天响,随着这一连通的鼓声,无数散布在草原上错落有致的白色营帐,匆忙有序的窜出无数甲胄鲜明的唐军士兵,在各级的军将的命令下排队。

从这里就可以看见唐军的素质,绝对是整个古代军队的翘楚,迅猛而有序,在三通鼓声后还未完结前就已结好大阵,这让站在云台上观看一切的李绩很是满意,要知道似这种十多万的大军团,一旦乱了,那可就真正的乱了,甭说白起、吴起了,什么起都不行,短时间里根本不可能调整起来。

而如今大唐的军队指挥完全依靠旗帜,当然有时候有的将领不习惯,也会偶尔用鼓点和响箭配合一下,因此部队调动时,总体来说是迅捷无声的,这让远处郁督军山山城上的薛延陀人一头雾水,还有唐军冲出来的初始阵形非常凌乱松散,看起来似乎很缺乏组织和纪律,这多少让薛延陀人心放宽了一些。

但不到片刻,好似魔方一样精巧,不同的站位组合,让唐军十八万大军在盏茶的功夫,牵了战马,排成了密密麻麻的十八支万人大队,哪怕战马一个个的都是并头齐列,任何人看了都会忍不住惊叹的。

十八万唐军原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这十八万人全身都披挂铁甲。

这种在薛延陀哪怕一般的小头领也没有的待遇,让站在十丈多高城墙上的薛延陀将领,纷纷倒吸一口冷气,早听说原富裕,但没想到富裕到如此,倒是那些经历了长城大战的,习惯了许多,不过心终究还是七上八下的,隐隐间竟也起了一些其他心思。

其实薛延陀人看到的只是表面,事实上如今这十八万唐军的层指挥官大多毕业于大唐皇家军校,连作战方法也不同于过往。

十八万唐军,准确的说是十七万多,其有七万多骑军,剩下全部由步兵组成,但即使这样,步兵也是有马的,只不过仅仅一匹而已。

唐军的建制还保留原来的官衔,但军队人数却变了,按蒙古军十进位制组建,即十人队、百人队、千人队、和万人队,简单明了。

千人队的校尉大多是皇家军校的毕业生,他们位不是最高的,绝对是前线指挥作战的流砥柱,而万人队的郎将或将军,不仅要出身皇家军校,而且还要由李治和一方军事大佬们商量后亲自指派才行,因而大唐所部将领都是从各地精选上来的身经百战的悍将,经过军校学习,有化有经验有谋略,这和薛延陀军队的将领由世袭部落贵族充任,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优秀层指战员指挥时非常灵活,经常自作主张,独力寻机歼敌,譬如来路上王三石一经现敌情,立马主动捕捉战机,最后和郑威不死一人的斩杀了近千薛延陀残兵。

而一个正四品的忠武将军率领的唐军万人队,轻骑兵大概占八成,重骑兵占两成,重骑兵和轻骑兵装备几乎一样,唯独多了一件精铁打造的马甲。

不过唐军有河套走廊的肥美草原,有一部分北方草原,所以大唐不缺马,每个唐军都是三匹马,马甲完全可以放在其它战马上,并不影响度,一旦遇到突袭,经过墨院简化的马甲,只要往马上一套,立马就能从轻骑兵变成重骑兵。

另外唐军骑兵人人一面盾牌,外面是数层铁皮,里面则是从巴蜀一带弄来的老树藤,用老牛皮罩着,既能避免火攻,又轻便坚韧,当然价格也不菲。

大唐的骑兵能少了硬弩?虽比不上刺天那种恐怖的连重弩,但一个照面,近身而来,绝对射的喊娘亲,另外再配上一支长矛或者马槊,一把斩马刀,重骑还要配上数杆投枪,但无论轻骑还是重骑都头带铁制罩面的头盔和皮制护颈。

大唐如今商业蓬勃展,路上海上丝绸之路让天下会展神,所以李治的小金库,都是钱,有钱到李治为每个大唐皇家军校的毕业生麾下的唐兵,都配制了数件丝绸内衣。

这可不是什么炫耀奢侈,更不是为了舒适,后世蒙古大军就是如此做的,初始还不理解的唐军,在几番大战后,深深感受到了丝绸衣的好处。

那数层丝绸制成的内衣质地相当坚韧,远距离射来的弓箭穿透唐军的轻便战甲后,往往再无法继续穿透内衣。

而近距离射的弓箭哪怕透至丝绸内衣时,箭簇也会被坚韧的丝绸包裹着进入人体,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防止了箭簇可能携带的毒素扩散,而且丝绸包裹的箭簇可以轻易地取出来,上面的倒钩什么的,也成了浮云。

远征漠北一来,数次大战,丝绸内衣使唐军在战场上的伤亡率大大降低,真正的被箭矢射透铁甲,再射穿绸衣死的倒霉唐军,很少很少。

大多是乱战时,被撞下马踩死,又或者被薛延陀人的兵器正面砍死的,而且恐怖的防御力让唐军很难一击而亡,大多时候,都是斩杀数人才被围攻击毙的。

继承了毛太祖的战略思想,又结合后世的那只蒙古铁骑的野战方式,经过李治调。教的军校毕业生们,经过一番实战,充分的将轻骑兵的战术挥到了极致。

恰如此时郁督军山下的唐军大阵,重骑兵在前,轻骑兵在后,步兵压阵。

如是薛延陀军敢出城,不用说的,必是后排的轻骑兵越过重骑兵,先出击。

冲锋时以千人队为单位逐次冲到敌阵近旁射弩箭,然后折返。

这样循环往复,连续不断地将敌军笼罩在唐军弩箭之下,等到敌军承受不住弓箭的攒射,阵线散乱时,轻骑兵向两侧撤退,让出空间给重骑兵完成致命一击。

同时向敌人两翼迂回包抄,此时诸如陌刀军就会上前,步骑联合绞杀,所向无敌,那娘子关前,就是这种战法,杀得薛延陀不到半个时辰数十万大军全线崩溃。

并且唐军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战术,就是在寡不敌众、战况危急之时会全部下马,以盾牌布阵,唐军在盾牌后面的用弩弓极其精准地射杀敌人,这时唐军往往会战斗到最后一人,在追杀的途,也曾遇到大队逃兵,困兽犹斗下,三百唐军抱着必死心态在援军到来之前,灭了两千多人,极其可怕。

唐军这些年来引进了许多青海骢,虽然这是吐谷浑的特产,但你吐谷浑是俺大唐藩国,每年不进攻个上千匹,还保护你个屁啊。

所以唐军骑兵每人配备的战马,都是青海骢和突厥人的战马**来的,突厥马好啊,技艺绝伦,筋骨合度,远亲**能产生血脉优势。

所以大唐骑兵可以一天行军数百公里疾驰,因而唐军总是喜欢上演出千里奔袭的好戏,这一路来不仅将近三十万薛延陀大军全军覆灭,沿途又覆灭了百余部落,死伤者加在一起也仅仅才只有两千余。

这就是为什么薛延陀二十多万大军缩在依山傍林建造的郁督军山城里,却不敢有一人跳出来领军和唐军对峙的原因。

刚刚下了一层雪,大地蒙上了薄薄的一层雪霜,塞外的寒风也不由自觉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