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辩机大师,这一路上多亏您念经保平安,否则我们这最后几艘船,也要毁于风暴之中了。”矮胖的倭人,躬下身,一脸的虔诚,好似佛祖座下最悲天悯人的佛子。
“阿弥陀佛,犬上施主,一心仰慕我中原文化,曾有入隋的经历,对中土大唐事务熟悉。这一次抵达我大唐帝都长安,我大唐皇帝必亲自接见使团成员,完成你们的心愿。”
犬上御田锹低下头喃声道:“我佛保佑!”
辩机微微一笑,低头也唱了一声佛号,只是眼角中却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可爱的分界线※※※※※※※※
初冬的长安没有隆冬的素丽,只有清冷干燥的风吹过,和不见阳光的阴天,但却并不妨碍它的美丽。
早晨还并并不太冷,只是气温稍稍低了一些,不过翠微殿中自是春意盎然。
武媚娘的伤快要好了,李治感觉自己的性福日子不远了,昨晚和武媚娘调了半宿的情,后来武媚娘又逼着自己讲起了《倚天屠龙记》,当然里面的历史都被李治给调换了,结果无聊的武媚娘满意了,李治却睡的很晚。
如今一大早的,却是大朝会,春困秋乏,但初冬季节,也是睡觉的大好时光,但有得到就要付出,虽然李治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但懒觉?
还是算了,要不然那些御史谏臣非骂的李治眼睛都绿了不可。
在宫娥的服侍下,穿好了衣服,话说,这皇帝复杂的衮服,李治至今还穿不好,但所幸地位够尊崇,也轮不到李治操这个闲心。
看了一眼,还在床上梦会周公的武媚娘,李治大步迈出翠微殿,新鲜空气迎面而来,吸进肺里,清清凉凉的,如冰水般沁人心肺。
由于才刚刚入冬的缘故,一眼望去,花草树木还残留着秋末的景象,完全没有冬天给人的破败凋敝的感觉,地上的小草还挺精神地长着一分绿意,如茵的绿色中,还有几朵不怕冷的小花在零星地开着,向即将来临的寒冬季释放出最后的活力。
有人说初冬是灰色的,因为一到这个时候,整个城市的上空便总是灰蒙蒙的,没有了阳光,没有了生机,但李治一年四季中倒是颇喜欢秋冬季节。
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如果硬说要有,就是秋天够浪漫,而且要过年了,前世这个时候考完试,就卧在家里,或者找同学们聚会。
在过年的时间里,更是走家串户,大鱼大肉的吃着,红包拿着,如今想来,竟是那么美好!
看了看天气,天高云淡的,还不错,心情也不错。
“走,上朝。”
“陛下起驾太极殿。”小桂子的声音很尖细,但不大,自己的主母还在春睡呢,可不能吵醒。
很满意小桂子的机灵劲,这名字没白取,不过最满意的是,他是一个真太监。
自从做了皇帝后,李治就心血来潮的派人将宫中的大笑公公太监,全部找人检查了一遍,确认全部合格,才算放心,并且大幅度的消减太监的数量,让宫女暴增,嘿嘿,太监?
保留一定就好了,李治也曾想过废除太监这种畸形的产物,但武媚娘的一席话,却让李治犹豫了。
“陛下,宦官的危害在于权利,陛下可以控制宦官的权利,中土的宦官制度已经延续一千五百多年,自有它存在的道理,陛下一定要保留下来!”
李治知道武媚娘是郑重其事的,这是夫妻间的默契,每当武媚娘要说大事的时候,都会改口称陛下,和别人一般无二。
“你说说看。”李治点点头,认真的听着。
武媚娘嫣然一笑,充满睿智的道:“陛下!宦官的最大作用不是家奴,而是相当于挡板。
“挡板?你是说缓和矛盾。”李治有点了然了。
“不错,陛下,君和臣的关系再亲密,也始终有破裂的一天,当君主和臣子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陛下是准备诛杀臣子呢?”
武媚娘的话,让李治微微一愣,突然发现自己确实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
如武媚娘所说,当君主和臣子发生矛盾的时候,君主应该怎么办呢!
诛杀大臣的皇帝,如幽王、纣王等人,诛杀臣子太多而被臣子造反杀死,还被冠上一个迷恋女色误国的罪名。
西周后,宦官制度渐渐完善,迷恋美色误国而被臣子推翻的皇帝再找不到了,而宦官作为特殊的政治体系登上历史舞台。
从此之后,君王和臣子的尖锐矛盾,因为宦官这个特殊体系的存在,矛盾很悲剧的被转嫁到宦官头上。
于是乎,这些可怜可悲可恨的宦官,成为君王手中调和矛盾冲突的工具,君王指挥宦官杀死和自己矛盾冲突严重的臣子,而臣子也将报复对象指向宦官,君王乐得两边斗来斗去而自己坐收渔利。
而这种平衡制度在后世明朝,演化到了极致,嘉靖皇帝哪怕二十年不上朝,国家依然平稳的运转着,期间宦官和一张居正为首的士大夫文官甚至武将们,彼此相互制约,斗得不亦乐乎,国家国力却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可以说,这是这种制度最大的好处。
当然弊处就不说了,看一看后世那些宦官掌权后,做出的事,甚至魏忠贤那变态差点逆天篡了皇位。
但是,正如武媚娘所言!
如果宦官这个政治体系消失不见的话,君臣间尖锐矛盾冲突的矛头将会直指君王。
当矛盾累计一定程度,冲突爆发时,君臣之间总要出现一场生死相争。
但无论胜负,国家的力量在冲突中消耗巨大,最后失去最多的总是君王。
无论是李世民也好,还是李治自己也罢,都是有信心绝对压制身边一干臣子的。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权位、金钱和女人,就会有打打杀杀,就会出现江湖。
矛盾嘛,是不可避免的,也一定会存在滴,这是不可调和的。
当矛盾累计到冲突爆发时,李治还真不知该如何缓和这种矛盾,难道像李隆基那笨蛋一样,抛出自己心爱的女人缓和矛盾?
武媚娘看着李治眼珠子乱转,心思转动的模样,笑道:“陛下!本宫劝陛下采取宦官制度也是有私心的,如果没有宦官的存在,当君臣之间发生冲突时,宫中女人往往也许是最好的调和对象,特别是像本宫这种掌握大全的后。宫女子,更是调和矛盾最大的筹码!不知道当那一天来临时候,陛下用什么调和冲突呢!”
吐出一口气,李治对武媚娘的话深以为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武媚娘的话,已经涉及到政治肮脏的一面,可以理解。
自古以来,中原作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社会结构,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政治权利的巩固加强为中心,而不是开疆拓土。
因为中原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天然雄厚的农业经济基础,所以君王的着眼点从来不是生存问题。
于是乎,围绕君王身边的政治斗争,成为中原王朝一直以来最主要的矛盾来源。
权力是男人最好的外衣,权力的滋味也是最诱惑人的,但中原千年的文化传统,却又直接规定了,所有的权利都属于君王,君权神授。
于是君臣之间每每又上演了一出出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宦官其实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政治体系,而且其权利完全出于君王,君王随时有收回的能力,所以只要不是傻子,基本上构不成灭国的威胁。
用宦官作为权利斗争的第三方,同时作为君臣之间缓和的棋子,是君王一招非常高明的手段,利用宦官杀死臣子,再将宦官推出去做弃子而妥协,缓和臣子的冲突,这种高超的政治手段一支延续到封建君主**制度的结束。
李治从来谈不上多么信任手下所有的臣子,这可能和他来自于后世有关。
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还不够高,后世,这可是被很多实用主义者奉为至理名言。
这也是李治一直不明白,南宋亡后,那十万儒生,没事跳崖干什么,殉国?
这种消极避世的态度,李治佩服,但却绝不认同,佩服他们爱国之心,也佩服他们真敢跳啊,但却谈不上认同。
当臣子的家族和皇族冲突的时候,任何人都难以保持自己忠诚的立场,褚遂良就是这样的人,家国天下,家,是人立身之本,有几人能为国弃家,至少李治很那做到。
忠孝不能两全啊。
如今大唐那些操。蛋的世家,不就是例子吗,当手下臣子拥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的时候,忠诚什么的都是浮云,淡薄随风了。
不过,也要限制限制这些宦官,小兄弟没了,性情变态也可以了解了,而且唐中期以后,这些宦官可是把一个个皇帝三天两头杀了换,换了杀,不亦乐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