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保安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2年初,日军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缅甸。根据1941年12月23日于重庆签订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国民政府立即组织远征军出战,准备协同英军在缅甸一线抵抗日军的攻势,保护中国的物资通道。
  但狡猾的英国人担心中国趁机夺回缅甸的宗主权,故意阻挠迟缓。直到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93师进入缅甸景东地区。其余各部仍在滇缅公路集结待命。
  白崇禧有些愤恨地答道:“英国人还是处处刁难,第6军暂时只能困守在景东。不过我估计英国方面很快就会向我们求援。”
  “哦?”何总长奇道:“此话怎讲?”
  白崇禧笑道:“日军的攻势很猛,英国佬已经快撑不住了。”
  何总长吃惊得说:“这么快?”
  白崇禧点头说:“是的,日军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英**队的表现连我军都颇有不如,实在对不起日不落帝国的名声。要是没有我们的援助,英国佬休想守住缅甸。”
  何总长焦虑地说:“缅甸倒没有什么,可要是咱们的物资通道被切断就糟糕了。”
  白崇禧犹豫了一下,试探道:“敬公,我听郑胡子给军委会写了一封关于远征缅甸的建议书?”
  何总长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摆手道:“健生。你我相交已久。近些年虽然有所疏远,到底还是老朋友。有什么话你就直说,用不着兜圈子。”
  白崇禧尴尬地点了点头,接着讲道:“我也是道听途说。据闻。郑胡子认为英军极不可靠。只是想借我们的兵力掩护他们撤退到印度。建议我们先巩固怒江防线,然后步步为营,徐徐向南推进。并派一部随英军一同前往印度,以便接受美国的军援,备日后反攻之用。”
  顿了一下,又道:“敬公,依我之见,这份方案确实是老成谋国之言啊!军委会即便不采纳,也该参考一二,不然费尽心计的派兵远征,只怕会落得一个凄惨收场的下场。”
  何总长冷哼一声,哂笑道:“没那么玄呼,那份建议书我也看过,通篇都是防守,好像日本人要打到云南似的。要是只守云南,滇缅公路怎么办?国际援华物资怎么运得进来?”
  又嘲弄道:“更可笑的是,郑胡子竟然让我们重点防御一个叫松山的地方。健公,你可听说过这个地方吗?”
  白崇禧想了一下说:“全国叫松山的地方很多,既然是云南的话,我想应该是怒江西岸,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滇缅公路刚好在那里绕了一个大圈,似乎确有一些名堂。”
  何总长一怔,讪讪地说:“健公真是博闻强记,应钦佩服佩服。”又好奇地问道:“这么说,以健公之见,也是赞同派兵镇守此处?”
  白崇禧摇头说:“我没有仔细研究过,不敢妄言。”于是又赶紧命令部下拿来几份云南的地图,何应钦等人都围过来查看。
  何应钦虽然在北伐之后渐渐变得草包起来,不过好歹是日本陆士的毕业生,基本功还是挺扎实的。白崇禧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他在政治上一塌糊涂,但在军事上却是当时中国少有的战略家。
  两人开始还是带着审慎、怀疑的目光来看的,可是越看越是感到心惊。滇缅公路上怎么还有这么一处险地,而之前竟然没有查觉?
  “妙啊!”白崇禧不禁击节叫好道:“真是神来之笔!”又感慨道:“以往我总觉得这个郑胡子打仗好走偏锋,赢亦不足效法。今日才知道,盛名之下无虚士也!”
  何总长显得有些尴尬,不过还是赞同道:“此处确实是防守绝佳之地。要是日军果真像郑胡子所言,一路挺进滇西,此地不就是一处最好的阻击阵地吗?只要能守住此处,怒江东岸的防守压力就将大大减轻,西南后方可保无虞!唉,何某之前失言,失言了!”
  白崇禧欢喜道:“单论防守还不算什么,更难得的是守住这里就为中**队在西岸保留了一个反攻基地。一旦国际形势好转,我云南大军就能从惠通桥源源不断地渡过怒江,一路南下。”想到那个时候的光景,白次长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何总长闻言也很是欢喜,虽说常凯申委员长一心想让远征军早日南下,以保住滇缅公路和国际物资通道,但何总长和白崇禧这些人心里都亮堂得很,以日军现在这个势头,缅甸肯定是保不住的,能保住云南就不错了。
  可是又一想,何总长的脸色突然变得阴沉起来。
  白崇禧奇道:“敬公。可是有不妥之处?”
  “嗯!”何总长沉声道:“健公有所不知,郑胡子在建议书里面还极为推荐一个人和一支部队,认为只有他们才有可能守住这个所谓的东方直布罗陀!”
  白崇禧赞同道:“不错,光有险要之地还不行,还得有善战之军,善守之将。”又好奇地问道:“不知郑胡子推荐的是哪一军,哪一将?”说着脸色微变,心想不会是咱们桂系吧?那个地方可不是好呆的,就算功成名就,部队只怕也要拼光了。
  何总长看在眼里。打趣道:“放心吧。健公,与桂系无关。”又开玩笑说:“真要是健公的部下,我就没有这么担心了!”
  白崇禧恍然大悟,笑道:“哦。我明白了。应该是辞修的麾下吧?”
  何应钦跟白崇禧不同。作为中央军第一大派,他有的是部队,有的是将领。如果郑胡子推荐的是他的部下,根本用不着为难。既然如此,那肯定就是他的死对头——军令部长陈诚了。
  见被白崇禧一眼看破,何应钦倒了也没有讳言,只是尴尬地说:“健公,你是知道我的,我何曾有过相争之心,只是辞修他咄咄逼人,我不得不自保啊!”
  虽然是何氏的推托之言,却也是实情。作为军委会的二把手,何应钦早已是无欲无求了。至于跟常凯申争第一把交椅,以前确实有过这个想法,但是这些年下来何应钦早就明白了,自己在权术上根本不是常凯申的对手,所以这个心思也就淡了。
  陈诚则恰好相反,作为中央军嫡系的大佬,却一直被何应钦死死压住一头。这让“小委员长”如何甘心。这个世上恐怕没有人愿意当“小三”,何况是自视甚高的陈部长呢?而且陈诚跟何应钦不同,他的手段要更加激进,非我即敌!
  同样是两大派系,何应钦的派系要温和得多,内部关系也比较松散。陈诚的土本系则不然,由于都是从第十八军十一师分化出来的,是一个非常团结的集体。所以土本系的势力虽然远远不如保定系,却也能够分庭抗礼,甚至影影有超越何系的势头。这种情况下,何总长就算再淡定,也不得不起防范的心思了。
  白崇禧肚里好笑,不过还是劝道:“敬公,这回你只怕是想岔了。”
  何应钦忙道:“还请健公指点迷津!”
  白崇禧忙摆手道:“不敢!”又解释说:“敬公以为辞修一派如何能有今天的声势?”
  何总长酸溜溜地向上面指了指,撇嘴道:“有老头子撑腰呗!”
  白崇禧不以为然地说:“那也得扶得起来啊!依我之见,无非是有十八军这个种子部队。松山越是至关紧要,日军必欲得之而后快,到时候只怕免不了有一番激战。要是没了十八军,辞修还是辞修吗?”
  其实要论本质,还是何应钦看得透彻。何应钦虽然是军人出身,却偏向于一个政客,所以有些事情要看得明白一些。白崇禧则不然,他本质上是一个军人或者说是军阀,军人的局限性让他对政治不太敏感,而军阀的本性却又让他太过迷信武力。当然,他的看法也不算全错,陈诚要是没有十八军,土木系也就失去了根本。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第十八军在淮海覆灭之后,陈诚反而官运亨通,甚至在湾湾当上二把手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恰恰是因为土木系已经土崩瓦解,陈诚才能更进一步,否则的话,委员长焉能放心?
  咳咳,扯远了,言归正传。
  何总长闻言眼睛一亮,长笑道:“真是当局者迷,多谢健公了。”
  白崇禧摆手笑道:“没什么,帮你也是帮我嘛!”
  别看白崇禧平时跟陈诚客客气气,跟何应钦有时候还剑拔弩张,事实上白次长跟陈部长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除了性格原因以外,最根本的分别就在于两人对待杂派的态度上。同样是吞并杂派部队,何总长多采用拉拢手买的政策,和相对独立的地方军阀,比如桂系的关系都比较好。
  陈诚则不然,前面提到过。他的政策是非我即敌。不然区区一个十一师如何能发展成土本系这个庞然大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