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保安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经济手段嘛,无非是控制和收买。控制就是控制部队的粮饷,这是军队的命脉,收买么,呵呵,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何应钦和陈诚一听都惊叹不已,感觉大涨知识,又对视一眼,心想要早学会这手,挤掉对方不是难事。白崇禧则在肚里暗骂,真是卑鄙,怪不得老子当年屡战屡败。戴笠目光闪烁,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常凯申满意地点了点头,嘉许道:“岳军兄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陈诚犹豫了一下,又问道:“那之前答应给第四十一集团军的军火还给吗?”
  常凯申问道:“都是些什么军火?”
  陈诚道:“当初郑胡子把重炮全部让给了国府,换取了一百二十门82迫击炮。另外郑胡子还想要刚从法国引进的120毫米迫击炮的图纸和样品,说是打算自己仿造。”
  常凯申说:“那一百二十门迫击炮还没交付吗?”
  陈诚摇头说:“武汉会战结束后,政府忙着转移物资,军队也要急着调整部署,还没开始送呢!”
  常凯申想了一下,说:“不过是些迫击炮,答应就是了。”又问道:“那个法国迫击炮的样品有几门?”
  陈诚道:“才两门!”
  常凯申道:“唔,也答应便是。这种事情上别小气了!”
  陈诚忙道:“是,委座!”
  会议还没结束,郑卫国又一封电报传来。郑卫国向军委会提请重建第49军,下辖第105师、第108师和骑兵第四师。提议由原第四十一集团军副参谋长李杜担任军长,原冀中军校教导总队总队长、前105师师长王铁汉为副军长,原蓝鹰部队指挥官解沛然为参谋长。
  事实上,在请示的同时这支部队已经在晋察冀根据地开始组建。两个师分别由115师和129师三个红军营扩编而成,各五千人,全军总共一万五千人,目标是扩充到三万。
  常凯申匆匆将电报看完,又对众人道:“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
  戴笠忙道:“校长,据学生调查,李杜这个人也有赤化的嫌疑!王铁汉是不是赤党不清楚,这个解沛然是西安事变中少壮派的余孽有,百分之百地肯定是个g党。”
  西安事变一直是常凯申心中一根刺,顿时勃然大怒,喝令道:“回电,不准!”
  张群忙道:“委座息怒,我看这件事情还有转寰的余地!”
  委员长余怒未消,喝问道:“娘西匹,他都要把部队交给gc党了,还怎么转寰?”
  张群忙上前附耳几句,常凯申听了怒气渐消,点头说:“好吧,就先按你的意思办!”
  ps:  更晚了,惭愧!


 第四百一十七章 两道数学题

  河北永清县,郑卫国和杨教授、周参谋长,以及冀中行政公署副主任李耕涛一行专程赶到这里来视察。杨教授作为冀中军区的党政负责人是来检查战后救济和重建工作的。而郑卫国和周参谋长则是来督导战备,准备迎击日军的下一次来犯。其实都是一回事,对于冀中这种四战之地来说,只有战争和战备,没有和平。
  此次反围剿战役持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给三分区造成的破坏和损失是巨大的。日军入侵和撤退时将大路两边的村庄尽数摧毁,特别是房屋烧了个一干二净。寒冬腊月,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很多老百姓只能居住在临时搭成的窝棚里。三分区虽然竭力救援,但是情况依然很不乐观。
  路过一块墓地时,杨教授发现有很多新坟,立即问道:“每天还在大量死人?”
  三分区行政专员冯钧眼睛熬得红通通的,一脸疲惫地说:“是的,主任。据昨天各县统计,又死了一百多人!”
  杨教授黑着脸没有说话。
  李副主任忍不住责问道:“这些人都是怎么死的?冻死的,还是饿死的?这就是你们的救灾工作!”
  三分区党委书记孟继光忙解释道:“饿死的绝对没有!完全冻死也不可能,人手一套棉衣都发下去了,平均三人还有一套棉被。死的大多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和刚出生的婴孩,还有一些病人。他们身体本来就弱。加上这段时间担惊受怕,很多人都没扛过去。”
  杨教授想了一下,建议道:“老人、病人和孩子不能住在窝棚里,得想办法动员群众把他们接到家里去住一段时间,至少挺过这个冬天。特别是孩子,必须保住!”
  冯专员嗫嚅数次,似乎有些为难,但终于是还点头答应了下来。
  杨教授非常细心,忙问道:“怎么,有困难吗?”
  冯专员解释说:“小孩还好说。老人和病人只怕没多少人愿意接到自己家里来。这大过年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嫌晦气不是?”
  大伙儿一听都感到有些为难。毕竟那个年代的农村还是挺迷信的。就算是到了21世纪,估计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将与自己家庭无关的老人和病人领回来。
  杨教授点点头表示理解,又问道:“那你们打算怎么办?”
  孟继光书记说:“先发动党员干部吧,每名党员必须负责安排好至少一个困难家庭。各村干部也要分摊。小鬼子都扛过来了。还有什么困难是扛不过的?”
  杨教授满意地说:“嗯。思路是对的。群众工作也要做好,现在是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全天下的中国人都是一家人。一定要团结互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个道理一定要给乡亲们讲清楚。”
  郑卫国正在和周参谋长、三分区司令员段双虎等人谈地方部队的恢复情况。得知地方上的困难之后,立即吩咐道:“双虎,你们部队上也要出把力,不能袖手旁观!”
  段双虎有些为难地说:“前段时间为了救灾和安置百姓转移,已经占用了我们部队很多时间了。眼下小鬼子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向我根据地发起攻击,我觉得还是应该把精力都集中在军事上。不过吃了败仗,死的人更多!”
  郑卫国摆手道:“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人心向背的大事!你们现在也不是一般的**了,而是三分区父老的子弟兵。父老有难,子弟兵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段双虎想了一下,点头道:“是,总座,我明白了!”
  郑卫国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嗯,明白就好,安置工作一定要做好,有什么困难军区和行署都会帮助你们的。”
  段双虎趁机又要了一批武器弹药,并且要求再派一批狙击教官。实践证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打冷枪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据战后统计,前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一共有五百多名日军倒在了神枪手们的冷枪之下,平均每天都有三四十个战果。这是极为惊人的成绩。
  郑卫国爽快地说:“弹药没有问题,这次主力部队换装调整,还会派一大批军官下来充实基层力量。双虎,你们的武器也会上一个大台阶!”
  趁着新到了一批武器的机会,郑卫国决定对部队“动动手术”,其基本原则是增强火力,精简人员,以增强作战效能,减轻后勤压力。比如以前一个班是17人,正副班长各一人,机枪四人组携一挺轻机枪,掷弹兵二人组携一具掷弹筒,初等专业射手一人,普通步枪兵8人。
  调整之后每个班12人,正副班长各一人,轻机枪二人组,携一挺轻机枪,初等专业射手携挂载式枪榴弹发射筒一具,普通步枪兵7人。具体战斗时,班长负责指挥机枪进行火力掩护,副班长则与剩下8人组成三个攻击小组,交替掩护攻击、防守或者撤退。
  各班裁撤下来的掷弹筒则编成一个掷弹班,由排一级统一指挥。本来掷弹筒跟枪榴弹的功能有些重叠,但是这玩艺儿缴获多,战士们也是越用越熟,放着不用就太浪费了,所以仍编在主力部队里面。有些军官建议移交给地方部队,但是这玩艺比较难操作,方案最终被否决。
  连一级的重机枪因为太过笨重,影响部队机动,全部收回到各营,战时视情况下放。同时,各步兵连统一装备上了六零迫击炮,每个连三门。
  值得一提的挂载式榴弹发射器和六零迫击炮都是由平安县兵工厂自制的,这是第四十一集团军向自给自足迈出的重要一步。
  营一级的重武器就比较丰富了。主力部队一共有六个选项,一是缴获的92式步兵炮。根据谁缴获谁拥有的原则,每个营可以装备一到两门;其次是百禄式47毫米战防炮,每个营两门到四门;第三是82迫击炮,各营可以拥有两到六门;第四是重机枪,这个是标配,每个营都有,一般为八到十二门;第五是德制1913年75mm山炮;第六就是新到马克沁37毫米砰砰炮,精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