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河来,而还有一个大队的鬼子作为预备队,在三路敌人之后准备策应支援。
此次扫荡的总指挥是久经战阵的藤原直次大佐,是川口的爱将,素以沉稳著称。只是,刚刚进入根据地,就令藤原十分郁闷和恼火。
“该死的,敌人难道不走路吗?”藤原脸上不动声音,但心里却恨恨地骂着。
大路象被暴发的山洪冲刷过的河谷一样,到处是纵横交错的沟渠,别说机动车辆,就连人走起来都十分缓慢。举目眺望,除了坑坑洼洼的大路,便是路旁始终葱绿挺拔的热带植物。该死的热带,在中国战场有过作战经验的藤原又暗暗骂了一句。是的,中国的游击队也依靠青纱帐进行战斗,但青纱帐是有季节性的,不象这里,什么时候也是这样的状况。而茂密的热带植物给敌人提供了良好的隐蔽,说不定就有黑洞洞的枪口在瞄着他们。鬼子们不得不沿着大路两侧搜索前进,时刻提防着突如其来的袭击。
而中路的鬼子大队长南野康重的心情更是烦躁不安,烈日当头,后面还不断传来加速前进的命令,使得他更加暴躁,对着鬼子兵不断发着脾气,弄得部属简直无所适从。
约摸走了五、六里地,在大路的拐弯处横着一条大沟,前面搜索的尖兵过去了,鬼子大队来到了沟边。沟挖得比较宽,不便超越,有些鬼子试着跳过去,有些鬼子绕着道走,队形顿时变得混乱起来。这时,大路左侧的树林里突然响起了一阵机关枪的轰鸣,鬼子们猝不及防,当即被撂倒了几个。鬼子们惊叫着卧倒在地,慌乱的进行还击。
南野趴在地上观察了一会儿,命令鬼子发起进攻,在树林里搜索了一阵,那里已经杳无人影。他们不敢胡乱追赶,只好扫了一阵机关枪,便回转大路向南野报告。
南野气愤的挥了挥手,命令队伍继续前进。
刚走出不远,轰,轰,鬼子尖兵踏响了两颗地雷,地上留下了三具尸体,而受伤的鬼子凄厉哀叫着,队伍又停止了前进。
“镇定些。”南野赶了上来,怒喝一声。
慌乱的鬼子直挺挺的僵立在原地不敢挪动,南野用森严的目光扫视着鬼子兵,厉声说道:“这是小股敌人的骚扰牵制,他们不敢与皇军公开交战,只能卑鄙地进行偷袭。工兵呢,赶快排雷前进。”
鬼子整顿好队形,继续赶路,但速度却慢得出奇。一个鬼子工兵突然把枪向上一举就凭空从地面上消失了,随即发出非人的凄厉的哀嚎。
几个鬼子兵急忙把落阱者拖上来,真是惨不忍睹,尖利的竹签象直矗的刺刀从鬼子的下腹穿进从后背透出,当把他从竹签上拔出时,全部肚肠拖了出来,陷阱上溅满鲜血,他被平放在地下,身下立即变成血洼。他的眼窝深抠下去,嘴里流着鲜血,他望着同伴,布满血沫的嘴唇嚅动了一下,头一歪死翘翘了!
欺人太甚南野抬头望着前面那沉默无声的道路和浓密的树林,空茫的胸间升腾起怨毒恨火这种报复与仇杀的激情是狂烈的,但却找不到发泄的对象。
呯,一声枪响,一个鬼子工兵一头趴倒在地,其他鬼子赶紧趴在地上,四下寻找着偷袭的敌人。如是三番,进入根据地的鬼子全部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地雷、冷枪、陷阱,使他们预期的气势如虹的进攻,变成了蜗牛爬似的挪动。
烈日如火,道路坎坷,偷袭不断,所有这一切都刺激着鬼子的神经,撩拨着他们的愤怒情绪。只是沿路的村庄早已经是空无一人,根本找不到发泄的渠道。而运送物资的辎重队更由于道路的原因,极大地拖累了鬼子大队的前进。
藤原在路边伫立了片刻,扫视着从面前经过的部队,脸上露出了忧虑的神色。敌人的骚扰袭击不断迟滞着部队的前进,原定的齐头并进,利用侦察飞机寻找敌人的主力,再聚而歼之的计划遇到了现实的困难。道路被破坏得千疮百孔,将极大地影响部队之间的配合,如何改变这种处境呢,似乎还没有什么办法。除非调集大量的民夫,边修路边前进,可那要耗费的时间是川口将军也不能容忍的。
日军所采取的战略战术,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为1941年以前日本和中国打的几场大战,还有1904年、1905年的日俄战争,也是为了争夺中国东北的控制权而在中国的土地上大打出手。因此,太平洋战争时的日本陆军,所采用的战术很多都是依据对华作战经验编成的。日军觉得这些在华所养成的作战习惯,在其他的战区依然有效而且成果明显。
但在铁血青年军面前,日军这种固有的作战方式开始遇到了阻碍。当然,这也因为在中国作战,很少有部队把这么多花样全部综合使用出来。比如狙击手射杀工兵,使爆炸地雷和子弹雷不致被发现;隐秘的地下掩体,与环境几乎混为一体的迷彩服,巧妙而狠毒的竹签陷阱……
第024章 巷战(一)
加强搜索,散开警戒,鬼子采取了尽可能有用的措施,虽然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但还是顽强地逼近了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奥南村。
一连串的爆炸震撼着大地,烈火浓烟遮蔽了晴空,墙倒屋塌,砖瓦横飞,充打头阵的日军吉川中队在奥南村遭到了迎头痛击。依靠着完备而坚固的工事,一个连的士兵首先与敌人展开了激战。
枪声密集,浓重的硝烟弥漫在大街小巷,炸弹的刺耳啸声此起彼伏,烈火浓烟中闪现着战士们的身影,抗敌的风暴席卷着奥南村。
“把部队全部撤进镇子,依据工事,抵消敌人炮火的效用,保存有生力量,等待天黑撤退。”三团一营营长周明伟沉声命令道。
“营长,这里好象是敌人的炮击目标,应该赶快转移。”参谋吴斌看了一眼硝烟弥漫的院子,转过脸来征询地望着周明伟,见他表示同意,立刻吩咐道:“收拾东西,马上撤至二号地下掩蔽点,注意保持通讯联络的畅通。”
话音刚落,随着尖厉的啸声,两发炮弹接连在院子里爆炸,震得窗纸哗哗作响,棚顶上抖落下来成片的灰尘。一阵硝烟卷过,一连连长薛辉撞了进来。
“老薛,没有挂花吧”周明伟关切地问道。
薛辉顾不上回答他的问话,急促地说道:“敌人的炮火很猛烈呀,我来看看是不是该我们上场了。”
“老薛,这才刚刚打起来,你着的什么急?”周明伟有些愕然地望着薛辉,“你们是预备队,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听到炮响这心痒痒啊”薛辉搓着手,一副急不可待的样子。
“快走,快走。”吴斌催促道:“敌人的炮火很厉害,你们两位主官还跑到一起,这要是……”
“走。”周明伟一拉薛辉,笑着说道:“咱们刚把敌人放进来,戏刚开锣,得慢慢唱啊!”
鬼子冲了上来,在一阵猛烈的射击之后,没有遭到多大的抵抗,就接近了街口。敌人争先恐后的沿街冲了进来,企图一举攻占这条街道,夺取一个纵深立足点,再向两翼展开包抄。当敌人深入到街道中段,而后续部队尚未到达街口的时候,炽烈的火力从街道两侧破烂房舍和残垣断壁的缝隙中泼射出来,将敌人拦腰切成几段。敌人猝不及防,加上街道狭窄,兵力不易展开,东闪西躲,乱作一团。敌人的后续部队迅速赶上来接应,在街口却遭到了预设火力的迎头阻击,猛烈的交叉火力严密地封锁着狭窄的街口,迫使敌人付出一批又一批的伤亡。
轰,一道火舌,一片铁雨,劈头盖脸的向敌人射去,无数的铁砂子让人难以躲避。这是铁血青年军首次在战斗中使用的新式武器——霰弹枪,在巷战中大显神威。
说是新式武器还真是抬举它了,其实不过是在胶东蚕村使用过的“五子炮”的改进版。中国人的智慧不可低估,蚕村血战之后,黄历和张渊都对这种一打一大片的土制武器有了兴趣,召集了技术人员和民间巧匠,希望能将其的缺点弥补,优点发挥得更好。
后来,有一个外号叫“巧铁匠”的家伙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改造成功。就是打开枪腚,安上机关,用12。7mm的弹壳装上铁砂与火药,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弹壳,发射速度比原来提高了五倍多,被命名为“五子快炮”。这个东西虽然照真正的霰弹枪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也不失为扼制集团冲锋和打巷战的利器。
首轮进攻受挫后,经过一番准备,鬼子再次发动了攻击。猛烈的炮火轰击,硝烟弥漫,尘沙迸溅,弹片横飞。
在南野的亲自指挥下,鬼子以两个小队牵制两翼,一个连担任主攻,吉川中队重新整顿后,依然作为正面主攻,向奥南村发起了进攻。
为了减少炮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