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可夫同志,人民委员同志已经向你介绍了那里的情况,我这里也没有可补充的,因此我们只安排了一下今后的联系问题。”稍事安排之后,斯莫罗基诺夫又继续说道。“我请你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弄清当地的情况,然后,坦率地告诉我们你的意见,记住,尤其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当地的情况,他们的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侵略,要知道,中国和日本不一样,对于许多人蒙古人来说,日本人或许是入侵者,但蒙古人却早就习惯了中国人,尤其是许多农民,而且许多反革命分子,更是怀念过去的时代,你明白吗?你要弄清这一切!”
“是的,请您放心!”
说完以后,朱可夫便离开了总参谋部,而他也得到了他听需要的一切——总参谋部将支持他所需要的一切,这是来自于斯大林同志的直接命令。一个多小时后,朱可夫搭乘的仿带一3型客机的里2型飞机在中央机场起飞,向蒙古方向飞去,在飞机上,朱可夫不停的翻看着手中的资料,从资料上显示,入侵蒙古的是中国北方军阀部队。在离开国境以前,在国内停留的最后一站是赤塔。军区军事委员会邀请朱可夫一行去军区向他们介绍情况,驻蒙苏军直接受命于赤塔军区。在军区司令部朱可夫一行见到了军区司令员雅科夫列夫大将和加帕诺维奇中将。他们告诉了朱可夫最近的情况。
“现在最新的情况就是中**队的飞机已经开始深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追逐我们用于运输物资的汽车,从空中对它们进行扫射,或者使用火箭弹对发起攻击,现在他们的飞机活动范围包括从苏蒙边界直至苏赫巴托尔省,现在部队的物资运输很困难,我们不得不改为夜间运输物资,在白天将车队隐藏起来。”
这是一个极为恶劣的坏消息——中**队掌握了制空权1。
6月l5日晨,心情沉重的朱可夫到达苏赫巴托尔省的首府西乌尔特。在第57特别军司令部他见到了军长费克连科、军政委尼基舍夫和参谋长库谢夫及其他人。
在汇报情况的时候,库谢夫急忙说明,对情况还没有进行充分地研究。从汇报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军的领导并不了解真实情况。面对库谢夫的说明,朱可夫便直接问道。
“你是否认为可以从距战场l70公里以外的地方指挥部队。”库谢夫急忙回答道。“我们坐在这里,当然,是远了一点。可是,在发生冲突的地域我们在作战方面尚未做好准备。前面电话电报线路连一公里也没有敷设,也没有现成的指挥所和着陆场。”
“面对这种情况,准备怎么办呢?”
“我们准备派人去搞木料,然后着手构筑指挥所,在到处都是牧场的苏赫巴托尔省,想找到木料很不容易。”
很明显,军的领导人中,除了政委尼基舍夫以外,没有人到过发生冲突的地域。面对军指挥员对前线的不了解,朱可夫立即提出他的建议。
“我觉得军长立即到前边去,在那里仔细地研究一下情况。”
他的这个建议刚一提出,库谢夫便说出了他的借口。
“朱可夫同志,现在你已到来了这里,莫斯科随时可能来电话找他,所以,我想也许应该让尼基舍夫同志和你一起去前线,您觉得的呢?”
一路上,政委详细地向朱可夫介绍了军里的情况、军的战斗力、司令部,以及一些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情况。尼基舍夫的干练给朱可夫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虽说他很年青,但却很称职,了解自己的部属,对他们的优缺点很清楚。
几个小时后,在到达前线之后,朱可夫通过对发生冲突地域内的地形的观察,与苏蒙军的指挥员、政工人员及参谋人员的谈话,使他对已发生的战事的性质和规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华军的作战能力有了概念。另外,也发现了苏蒙军行动中的缺点,主要缺陷之一就是对华军缺之周密侦察,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华军的侦察机,每天都会出动数十架次,在对整个蒙古地区实施侦察。
“……所有的各种情况说明,这不是边境冲突,中国北方军阀并未放弃其侵略蒙古人民共和国疆土的企图,必须估计到,不久会发生大规模的行动。考虑了全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驻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第57特别军的兵力无力阻止日军的军事冒险,特别是如果敌人同时在其他地域和从其他方向发动进攻的话,我军就更无能为力了。”
在做出这一结论之后,朱可夫返回指挥所,与军领导商讨之后,随后便发出了呈送国防人民委员的报告。在报告中他简略地报告了苏蒙军队的行动计划。
“坚守苏赫巴托尔省地区,同时准备从纵深进行反突击……”
第三百二十一章 变革
终于看清了这片边境草原美丽的处女地,这可能是中国少有的几片未经垦殖的草原了,尽管去年公署发布了草原禁垦令,从而赢得了蒙古牧民的支持,但许多草原依然被开垦了,那种垦殖的“疮疤”在空中看起来,是那般的刺目。
“蒙古大草原不同于其它地方,草地看似肥沃,可实际上,它的土层很薄,厚者不过六七寸、薄者不过三四寸,下面的都是沙子,一经开垦,那田实际上就是肥寡地贫的沙田,被草原上的风一吹,土吹走了,沙子就冒了出来,然后就出现了沙漠,而在这里有一种沙田,田里面都是石子,这些田非常肥沃,每年只要播种,根本就不要施肥拔草,同时也不要灌水,所以也不怕旱,差不多每年都可丰收。据说田里的石子是防备水份的迅速蒸发,同时更防止泥土被风吹散。不过那些石子,每六十年要加一次,因为经过六十年,石子逐渐的稀少了。所以那边有句俗话说:“父亲苦煞,儿子富煞,孙子穷煞”,……”
向战友说道着草原的故事,眼前这美丽的草原美得让李裕民几乎窒息,美得让他不忍再往前踏进一步,眼前是一大片人迹未至、方圆几十里的碧绿大盆地。盆地的东方是重重叠叠,一层一波的山浪。盆地的北西南三面,是浅碟状的宽广大缓坡,从三面的山梁缓缓而下。草坡像是被腾格里修剪过的草毯,整齐的草毯上还有一条条一片片蓝色、白色、黄色、粉色的山花图案,色条之间散点着其它各色野花,将大片色块色条,衔接过渡得浑然天成。
在盆地间,上百辆卡车正在展开,李裕民朝着空中的那艘庞大的飞艇看去,庞大的飞机与这漂亮的草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明与原始的对比是如此的鲜明。
飞艇,这艘艇身标注着“天眼”的大型飞艇,是北方航空通过技术交换,从德国获得的“兴登堡号”飞艇的技术图纸,借鉴“兴登堡号”飞艇建造的巨型飞艇,不过与“兴登堡号”那艘堪比毫华游艇的飞艇不同,这艘飞机却是一艘用途极为特殊的飞艇,表面上,它是属于航空队,但实际上其却又接受军事情报处的管理。
在飞艇的前后两个舱室,分别有着各自的用途,在尾舱下方的大型整流罩内,装有一部“雷达”,实际上,这正是它最初的用途“提供空中雷达预警”,根据雷达的使用经验,防空司令部进行认真分析之后,认为将雷达装上飞机布置于天空,其将最大限度的减少盲区的存在,装雷达装在飞机上?这对于北方公司而言无疑于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尽管通过多次试验,物理研究所成功的将雷达小型化,并布置于“y2”运输机上,但数十公里的有效预警距离,并不能满足战场上的需要。
更远的预警距离需要更大的雷达,而大型雷达则需要大型飞机,但装数十吨重的雷达装在飞机上,显然不太现实,最终北方航空选择了飞艇,相比于飞机,飞艇的体积更为庞大,而且滞空时间可以长达数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为了解决大型飞艇的技术问题,航空研究所选择了同德国进行合作,从而制造了这艘“………a型飞艇”。
在其成功试飞后,军事情报处亦看到了飞艇的潜力,面对加装雷达后剩余的十数吨“有效吨位”,军事情报外选择在驾驶舱后方的前舱设置“电子侦听站”,用于对战场电子信号进行侦测,不仅可对敌军指挥所位置进行侦测,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截获更多的战场上信息,对其进行破解,从而有效的掌握其动向,如有必要的话,亦可实施定向的电子强波干扰,以压制对方的通讯——这一技术,山东攻势时曾进行过试验。
这是“天眼”第一次飞离邯彰,表面上“天眼”不过只是一艘飞艇,但实际上,配置部队却高达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