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和他们一起赶来了山海关。
陈奏廷可是武功高手,也是太极高手,他这一来,对我的武功修为大有好处。还有了因和了善,虽然是和尚,每天要麻烦一些,给他们准备素菜,不过有机会和少林高手切磋一下武功,有助于我武功的提升;再听听他们的佛理禅机,也是很有好处的,说不定哪天大彻大悟,立地成佛,顺利完成“悟透人生”的穿越任务。想到这里,我不由乐开了花。
说起这段往事,我不由得想起了红娘子在杞县劫狱的事,于是借敬酒的机会,在女兵席上找了一番红娘子,却没找到。但我意外地看到了小雅,她正坐在红梅身边,两个女子喝得脸红红地,正在那里互诉衷肠。
我在红梅身边的凳上坐下,和红梅打了个招呼,红梅随口应了一声,眼睛却不看我。
我有些迷惑,却想不通是为什么,于是问小雅:“小雅,你怎么来了?你不回福王府了吗?”
小雅笑靥如花地答道:“李总督,福王那里的债,我救过他一次,所以都还清了。我不想呆在王府里了,跟红姐姐来帮你打清兵呢。”
我心花怒放,小雅自愿离开福王,辛遥夙看来有戏了。也许,小雅根本就没喜欢过福王,一切只是辛遥夙的误解。我本来还想问问小雅,她和辛遥夙之间的事情的,但这里人多口杂,只好留到以后了。
我瞥了一眼红梅,她还是搭拉着眼皮,于是只好问小雅:“你红姐姐呢?”
红梅向门外努了努嘴:“在外面吹风醒酒呢。”
我走至殿外,四处找了找,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红娘子,她正仰着头,看天上飘下的雪花。也许是这一路上受了些风寒,红娘子的脸清瘦了很多。
我看着红娘子,忽然觉得很内疚,半晌才轻声道:“红娘子,在这醒酒啊?喝醉了,越吹冷风,越醉得快,你不知道吗?”
红娘子转头看了看我,淡淡道:“醉了又有什么打紧?”
我讪讪地搭话道:“这段时间我太忙,也没时间陪你。”
红娘子冷笑一声:“谁要你陪了?你有时间,多去想想如何升官发财吧,多拍拍皇上的马屁,说不定日后能当个宰相什么的。”
这话有些伤自尊了,我正色道:“我招安,是一心为了百姓,可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要不然,我就宁肯自己打天下做皇帝了。再说了,皇上和我的关系不一般,不是你想的那样。我把皇上当成自己的大哥,不存在拍他马屁的问题。”
红娘子又冷笑一声:“当成大哥?是当成大舅子吧?看来你和香香这次去北京,这门亲事算是定下来了吧?”
我心中一虚,喃喃道:“关于香香的事,我正想和你说。我和她……”
红娘子摆了摆手:“不必说了,一切都很清楚了。”
我疑惑地问:“你知道什么了?谁告诉你的?”
红娘子苦笑道:“以前你有事没事就缠着我,现在你不来缠我了,我自然就知道了,我又不是白痴。哎哟喂,谢天谢地,我这回总算耳根清净了。”
我脸上一红,赶紧把话题扯开:“红娘子,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会爱护百姓、振兴大明的,你没有必要仇视他。公私分明我还是清楚的,我说他是好皇帝,并不是因为我和香香有那层关系。”
红娘子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你又怎么知道他会一直是个好皇帝?当初在开封,你不是也说过,如果崇祯不好好治理天下,对不起我们李家军,你就要取而代之吗?怎么去北京见了一面,就这么死心踏地地相信他?”
我梗了一下,崇祯是穿越者的秘密如梗在喉,可就是不能说出来。前几天做的那个怪梦又浮现在脑海里,难道穿越者就一定是好人吗?会不会只是崇祯表演给我看的一种假相?以后我真会与崇祯刀兵相见,拼个你死我活吗?
我叹了口气,说道:“我那句话仍然作数,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还会考虑造反,不会对崇祯客气的。”
红娘子忽然兴奋起来:“好,到那一天,我带兵杀进官去,亲手杀了崇祯。”
我哑然失笑:“红娘子,你杀气好重,一个女孩子,居然想着杀皇帝,你以为你是吕四娘啊?”
红娘子怔了一下:“吕四娘是谁?”
酒喝多了就是话多,我一不小心就把清朝的女侠给扯出来了,于是赶紧填漏补缺:“吕四娘嘛……是孙二娘的表妹,和孙二娘合伙卖人肉包子的,和孙二娘一起造过反,是梁山第一百零九条好汉。”
红娘子嘴角一勾:“又在这瞎扯了,《水浒传》我也看过,怎么就没听说过梁山一百零八将外,还有个尾巴?”
我微笑道:“你看的《水浒传》是野史,我看的是正史,确实有过吕四娘这么个人,属于梁山好汉的编外人士。”
正说得高兴,红梅过来了,叫红娘子去喝酒。我于是也返回殿内,和将士们痛饮了一回,在醺醺的酒意和热烈的鞭炮声中,把旧岁给送走了,迎来了穿越史上新的一年。
第三卷 惊涛拍岸 第八十九章 正反奸雄
正月初一早上,我借和中高层将领相互拜年的机会,和他们讨论了一下如何赴宁远救援的事情。
宁远在辽宁葫芦岛附近,离山海关两百里路左右,是重要的北方军事要塞,也是明朝在辽东的军事指挥中心,是遏制清军入关的重要屏障。袁崇焕驻守此城,多次重创清军,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努尔哈赤在此城受创,恹恹成病逝去;皇太极为报父仇,攻打宁远,也在此城惨败。袁崇焕被冤杀后,如今的总兵是吴三桂,那个臭名昭著、葬送了汉人三百年大好时光的卖国贼。
在讨论之前,我和洪承畴先私下碰了个头。
“驰援宁远,事不宜迟,越快越好,迟则有变。”我首先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我十分担心,吴三桂会投降清兵,并引着清兵来攻锦州和山海关。虽然历史上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三年后的事,但谁知道蝴蝶效应下,吴三桂会不会提前动手?
洪承畴有些疑惑地问:“迟则有变?不至于吧。宁远防守坚固,也仅被包围三月,以城中的存粮来看,大约还没到弹尽粮绝的地步,还可以支撑一两个月,倒不象锦州那么危险。”
我索性把话挑明了说:“我对吴三桂信不过,我看他很可能会投降清兵。”
洪承畴微微一惊,沉吟了一会,说道:“断然不会。”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十分坚决。
我淡淡问道:“哦?吴三桂的骨头有那么硬吗?你对他了解多少?”我心中冷笑,他吴三桂和你洪承畴一样,现在都是大大的忠臣,还没有投降清兵,那只是因为时候未到,时候一到,软骨立现。
洪承畴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淡淡道:“李总督好象对吴三桂颇有些成见?看来一定很了解他了,你倒说说看,他怎么个软骨头法?”
我张口结舌,有苦说不出来,这吴三桂为了陈圆圆,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的故事,现代人谁都知道,吴三桂的千古骂名是永远也洗不清的。可是此时引清兵入关之事尚未发生,我又如何拿来证明?而吴三桂在引清兵入关之前的事,我确实不太了解,也没有兴趣去了解。
我于是瞎扯几句:“这吴三桂,我听说他很害怕清兵,而且好酒好色,贪图享受,恐怕不是可以值得托付之人。”
洪承畴叹道:“李大人果然对吴三桂成见颇深,却不知成见从何而来?吴三桂作为我的部下,我对他很是了解,完全不是你说的那样。据我所知,他勇力过人,武艺超群,从年少起就一直抗击清兵,在战阵上披坚执锐、左冲右突、骁勇非常,以至有次皇太极远远见了,都不禁对麾下称赞吴三桂是条好汉子。
吴三桂年少时就十分骁勇,在一次战役中,他冲入敌阵用箭射倒一名红旗王子。在拍马上前挥刀准备割下该王子的首级时,不料那王子突然以刀砍中他的鼻梁。吴三桂血流满面,但毫无惧色,撕裂红旗包扎好伤口后,立即再战。天启末年,他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当然,他今年刚28岁,年轻力壮,又兼儒雅风liu,拈花惹草的事倒是免不了的,也有些好酒贪杯,但还不至于象你说的那样不堪。”
“带二十个家丁,敢跟四万满清人斗?不是吹出来的功绩吧?”我吃了一惊,这段事,我却是不知。萨尔浒战役中,清兵前锋武理堪以二十余人闯入二万人阵营中,曾让我惊为天人。而如果洪承畴说的是真的,那吴三桂岂不是比武理堪还生猛?
洪承畴微微一笑,娓娓道来:“此事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