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房宗偃和长孙南方。他们都是大唐名门之后,土地实名制一出,也同样侵犯到了他们核心利益,没有了土地,长孙南方养不起马球队,女婿们也要分家了,这是让长孙南方绝对不能忍受之事,为了应对这次土地实名制,长孙南方三十年来第一次停止了马球队的训练,集中全部精力参加到反对土地实名制的计划中来,而房宗偃可能是这几个人中最低调的一个,毕竟他刚刚荣升相国,不过他能来参加这次磋商业协会就可看出他对于土地实名制是多么不满。
就这样,六个人一条心,他们毫无忌讳地讨论各种能够阻止土地实名制的方案,不过他们已经闭门开了近两个时辰的会议,依然找不到任何阻止这条法令的办法,张焕是不可能更改,只有寄希望于政事堂,但政事堂在两个月前已经以四比三通过了这道法令,可以说是生米煮成熟饭,如果他们是中小地主,或许可以通过贿赂或作弊的办法逃过这一劫,偏偏他们地目标又太大了。
此刻几个人都已经意识到,这个所谓地土地实名制不过是个光面堂皇的借口,如果真是为解决土地问题,为何一方面规定了三年期限,而另一方面又急不可耐地对世家下手,不用说大家也猜得到,先解决完几大世家后,必然会有折中方案出台,以缓和各地地震荡,说白了这还是一种手段,实际上就是张焕要对世家动手了,这一刀下去,大唐的世家望族就真的会烟消云散了,就算他们参与工商来保住财富,但世家建立在农耕文明上的精神和理念都将不复存在。
讨论了两个时辰,没有任何办法,不!还有一个办法,只不过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可是谁也不愿先提出来。
房间里一片寂静,每个人都在等待,等待有人能主动打破这个僵局,一刻钟过去了,众人还是保持沉默。
“我来说吧!”
所有人的目光都刷地投向了张破天的身上,张家,是张家率先提出了这个石破天惊的建议。
“尊张焕为太上皇,拥立太子登位。”张破天异常平静地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是的,所有人都明白,要想保住世家,只有这一个办法,以太子的宅心仁厚,他一定会放弃土地实名制。
“大家要想到一点,土地实名制的冲击不仅仅是我们世家。宗室、军中元老、重臣、民间望族,关联者何止千万,我相信所有人都会支持我们地行动,而且从政事堂两次表决、最后以四比三的微弱通过这项法案就可看出高层分歧严重,况且我们并不是要推翻他,只是希望太子登位,这次他去碎叶会晤大食君主。离长安万里之遥,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如果我们不走出这一步棋,世家将从此不复存在,此乃生死存亡的关头,各位应该很清楚我的意思。”
张破天说完,向众人扫了一眼,希望大家接着表态,“我支持张阁老的方案。这也是我的方案。”紧接着开口地是崔贤,无论从公从私他都希望张焕下台,裴佑没有开口,但他却举起了手,长孙南方也举手了,接着房宗偃也举手了,这时所有的目光都投在沉吟不语地楚行水身上,他是朝中第一元老。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楚行水的内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矛盾过,这种矛盾是国家利益和家族利益之间的矛盾,如果张焕能留三分余地,比如给楚家留五千顷土地,他也绝对会支持张焕的土地实名制,他也知道这是抑制土地兼并的猛药。事实这也并不是什么新办法,这是一种最起码的措施,问题是自古以来就没有哪个统治者敢这样做、愿意这样做,因为这是一个将动摇统治基础地法案,可偏偏张焕敢做了,剥夺大豪强大地主占有的土地,这种魄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仅仅是这种魄力,楚行水就对自己的外甥钦佩不已,可是他楚行水不能代表自己。他代表的是整个楚家的利益。楚家的核心利益有两个,一个是血统。一个就是土地,现在张焕触犯了这个底线,将楚家的核心利益毫无保留、赤裸裸地剥夺了,这要他楚行水如何抉择,他也相信无论是裴佑还是房宗偃、或者崔贤、张破天,他们都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会走出这一步,可是他们都选择了鱼死网破,楚行水不由暗暗长叹一声,‘焕儿,舅父为了楚家的利益,不得不走出这一步了,要怪就怪你做得太绝,不留一点余地。’
他沉思良久,终于心一横,徐徐说道:“他们是父子,父业子承是天经地义之事,也是早晚之事,我们只不过把它提前了。”
楚行水说到这里,众人悬在空中地心都放了下来,他是支持这个方案的,但楚行水并没有停下来,他继续说道:“我认为这个方案的关键并不是韩滉、元载等相国,关键是要得到军方支持,没有军队的支持,我们办不到这一点。”
楚行水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众人一下子都沉默了,确实如此,张焕之所以敢天下之大不韪推行土地实名制,就在于他掌控了军队,如果没有军方的支持,张焕一旦杀回来,他们统统都得完蛋。
这时,张破天再次开口了,“这个问题我早想过,我就是军队出身,我知道军方地从众性,只要生米做成熟饭,只要是他的儿子登位,军队就会默认这个事实,关键就在于是太子登位,而不是另立新皇,所以我们只要有一支军队支持,让太子顺利登位,那后面的事情就会水到渠成,他即使赶回来也无济于事了,这就如当年肃宗皇帝在灵武即位一样。”
说完,他向楚行水望去,楚行水也带过兵,应该理解他的观点,楚行水勉强点了点头,算是同意张破天的说法,虽然还是有点风险,但张破天说的确实有道理,关键是拥立太子登位,而不是另立新皇,这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众人见楚行水点头,皆开始兴奋起来,这时裴佑率先道:“如果真的仅仅只要一支军队,我倒有这个把握。”
崔贤立刻笑道:“裴二叔请直说,不要给我们猜哑谜。”
裴佑笑了笑,“你们难道忘了宗正卿李侨吗?”
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所有人都一下子恍然大悟,李侨在陇右拥有两万顷土地,是大唐最大的地主,土地实名制最大的冲击者应该是他才对,但众人想到地并不是李侨本人,而是李侨地儿子李苏,左羽林大将军。掌握一万五千羽林军,控制着皇城和大明宫,而右羽林大将军李定方护卫张焕到西域去了,若能得到李苏的支持,这件事就成功一大半了。
裴佑又接着说道:“我与李侨私交极好,李侨那边就由我去说服他。”
……
裴佑地马车在朱雀大街上急速行驶,从二十天前他离开长安回相州。又从相州返回至今,他一天也没有休息过。他就像一部亢奋的机器,不知疲倦的运转着,但他毕竟是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近一个月的操劳使他已经疲惫不堪了,他渴望着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好好地睡上几天,可是……
裴佑叹了一口气。目光移向了车窗外,此时正值天色将晚,宽阔凉爽的朱雀大街上挤满了出来纳凉的百姓,家家户户携妻带子,或悠闲散步,或席地而坐,一群群快乐地孩童追逐嬉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地笑容。这种笑容是国泰民安时才会有的一种舒心,‘大治’已经八年了,大唐无论民富还是国力都全面走向复苏,米价已经连续两年仅二十几文,可就在二十几年前还曾有斗米千钱的悲惨记忆,不少人没有忘记那段历史。裴佑也没有忘记,此刻他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他现在的所做所为,难道就是在毁掉这种繁盛吗?裴佑痛苦地将车帘拉上了,他已经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之路。
……
李侨担任宗正卿也已近八个年头了,他今年六十五岁,无论精力和体力都大如从前,看来宗正卿是他的归途了,可是李侨这几年却并不高兴,他觉得他地付出和得到不相匹配。在张焕主政陇右的那几年间。他为西凉军捐出了四百多万石粮食和百万贯钱,这几乎是他一半的家产了。可张焕登基后,他的长子李悦出任陇州刺史,次子李苏先出任朔方定远军兵马使、九原兵马使,后调回京升任左羽林军大将军,但李侨却认为这并非是捐助钱粮的缘故,长子李悦早就是陇西郡司马,而次子李苏也是因为积功升职,可能张焕唯一的报答就是他这个宗正寺卿。
这比起辛云京的两个儿子却实在差得太远,辛杲出任大理寺卿,辛朗为河西节度使,辛云京几年前去世时,还被追封为陇西郡王,可是他辛云京又出过什么力,能和自己比吗?
由于心中烦闷,这几年李侨沉溺于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