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行了一刻钟,大队人马一转弯,进了开明坊内,开明坊只是一个小坊,不到千户人家,大多是普通平民和一些中低层官员府第,大唐皇帝的突然到来显然成为了这个坊内最爆炸性的新闻,而且这可是皇帝登基后的第一次出宫,不是祭祀天地和先祖,竟然是来长安一个最普通的居民坊,只瞬间,皇帝到来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坊内,尽管坊街两边已经戒严,但还是有成群结队的百姓冒着烈日的暴晒在远处观望。
“陛下,这里就是武元衡的家。”
大队人马停在一处极为狭小的房宅前,这和长安的普通人家没有什么区别,前面有几间显得陈旧的瓦房,后面则是四五间正房,前后各有一个小院子,或许是感受到了外面紧张的气氛,院子里的狗突然凶猛地叫了起来。
武元衡是武则天的曾侄孙,父亲在世时家道就已经败落,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一直贫寒度日,在五年前考中进士后因家世的缘故被选进兵部做了主事,一直到两个月前才累功升为员外郎,不料在昨天上午竟被裴明耀暴打,并被打断了一根肋骨。
带张焕来武元衡家里的是兵部侍郎段升云。大唐皇帝竟然亲自登门来探望一个小小员外郎,他克制住内心地震惊,上前去叫门,或许是因为院里的狗叫得厉害,他拍两下,门‘吱嘎!’一声开了,门内是一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妇人。手中还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小顽童。
外面的盛况使老妇人吓了一大跳,她赶紧急关门。段升云却一把将门摁住,压低声音恶道:“你不得无礼,皇帝陛下来了。”
老妇人虽然贫寒,但武家毕竟曾是高门大户,只略略一愣神,她立刻便反应过来,一眼便看见了张焕。连忙拉着孙儿来到张焕面前跪下,“贱民武氏,叩见皇帝陛下。”
“不用客气!”张焕温和地摆了摆手问道:“武元衡是否在家?”
“在!他正躺在榻上,有伤在身,他不能来迎接陛下,万望陛下恕罪。”
“朕就是来看他伤势。”张焕背着手走进了院子,院子里的狗已经被武元衡的妻子牵走了,房舍虽然简陋。但十分干净整洁,房子狭小,进不了多少人,数十名贴身侍卫簇拥着张焕进了内宅,在外房和内宅间有一个小小地天井,种了一颗银杏。树高五丈,正枝繁叶茂,浓浓的树荫遮住了整个内宅,天井里还有一些石桌石凳,石桌上刻满了经文,看得出是武元衡从小读书之处。
这时,居中地一间屋子里传来了武元衡哽咽的声音,“陛下,微臣怎敢劳动陛下来亲自探望,臣粉身碎骨亦不能报矣!”
张焕微微一笑。走进了武元衡的病室。房间不大,充满了浓浓的药味。四周摆满了一圈书架,看得出这是武元衡的书房,桌凳都已经搬走,正中间摆了一张床榻,武元衡正躺在榻上,身上缠着不少纱布,他正挣扎着要坐起来,段升云却牢牢地按住了他。
“听说裴明耀打伤了朕的兵部监察,朕忿不过,便特来看看爱卿。”张焕走到他面前坐下,关切地问道:“伤势如何,医生说什么时候可以痊愈?”
武元衡今年约三十岁,长相极为白净斯文,性子温雅沉静,从来不曾发怒,但今天他却被深深地感动了,皇上居然还没有忘记他是兵部监察,他噙着泪水道:“感谢陛下关怀,微臣只是断了一根肋骨,医生说只要将养一月便可痊愈,别的都是皮肉之伤,并无大碍。”
张焕微微点了点头,“朕当时让你为兵部监察,只是出于一时激愤,兵部监察只是临时设置地差役,并无一文一米的俸禄,还容易得罪人,朕都已经忘了此事,难为你还坚持至今,而且不畏权贵,这样的官员才是我大唐的脊梁,好好疗伤,朕以后会重用于你。”
旁边的段升云满眼羡慕,恨不得自己也被打断几根肋骨才好,他连忙接口笑道:“我们兵部有两根骨头,一个是驾部郎中牛僧孺,另一个就是武元衡,都是刚直不阿之人,而且诗文都写得极好,”
段升云原本是想用牛僧孺来衬托武元衡,却一下子提醒了张焕,这段时间他一直为看四匦的投书而烦恼,正想寻一个文书郎处理,牛僧孺不就是最合适之人吗?
当下,他没有多说什么,便又安抚了武元衡几句,这才离开了他的家,登龙辇回宫,开明坊的百姓们早已夹道两旁,热闹欢送皇帝陛下地离去。
三千军在空旷的朱雀大街上疾驰,张焕忽然命队伍停下,片刻,段升云飞马上前道:“请陛下吩咐!”
张焕拉开车帘微微笑道:“朕向问你要两人,你可舍得给朕?”
“陛下可是想要武元衡和牛僧孺?”
张焕点了点头,“正是他们二人,把他们给朕,八月的制科考试朕准兵部可优先选人。”
段升云躬身施礼道:“能得陛下的垂青,实在是他们的造化,陛下有旨,臣自当遵从就是。”
车马继续前行,行至朱雀门前,张焕远远望着守卫四匦的军士,忽然,他看见了一人,立刻命道:“停车!”
大队骑兵立刻停在朱雀门前。张焕指着远方一人对侍卫道:“去将他带到朕这里来。”
几名侍卫飞奔上前,将张焕所指地男子带到龙辇前,他身着一件有些破旧地官服,看见张焕十分拘谨,半天才扑通跪下道:“臣李须贺参见皇帝陛下。”
李须贺就是当年建议张焕设四匦的那个华籍日本人,他去年随裴明远出使大食,他的出现也就意味着裴明远的归来。去时张焕只是兵部尚书,率领大军在安西作战。可回来时张焕却成为了大唐皇帝,李须贺就仿佛做梦一般。
“你们什么时候到的?裴明远可曾归来?”张焕十分兴奋地问道。
“回禀陛下,臣等是一个时辰前才回到长安,裴司马回府祭祀父亲去了,臣放心不下四匦,特跑来看一看。”
张焕见远远地站着四名须发斑白的男子,似乎是和李须贺一起之人。他们的目光里均闪烁着一种莫名地激动,张焕心中微微诧异,便问道:“你们在大食是否顺利,见到了他们的哈里发吗?”
李须贺神色黯然,低声道:“先是很顺利,但大食内部发生了王位争夺,形势急变,我们九死一生。多亏了唐人地帮助,我们才最终能回到大唐,具体情况陛下可直接问裴司马。”
说完,李须贺一指远处地四名男子,“就是得到他们的帮助,这几人都是当年怛罗斯之战中被俘地唐军士兵。”
张焕一怔。立刻吩咐左右道:“速领他们四人来见朕。”
片刻,四名中年男子被领到张焕面前,这四名老兵从天宝十年被俘往大食,离开故国已近三十年,他们皆是京兆人,回到长安还不到一个时辰,望着阔别三十余年的故乡,他们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却正好在朱雀门遇到了大唐皇帝。
侍卫已经将张焕的身份告诉他们,四人闻皇帝要召见他们。在激动之余更多了几分匪夷所思。四人上前一齐跪下参拜,“失国之人参见皇帝陛下。”
“四名义士快快请起!”
张焕望着四名年近花甲地老人。又想起了当年怛罗斯那场惨烈的大战,他更因为亲身指挥了安西的战役,故能深刻地体会这些士兵远离故国的孤苦,他不由感到一阵心酸,摆(文*冇*人-冇…书-屋-W-Γ-S-H-U)了摆手又道:“请问四位义士之名,当年任何职?”
他们之中一名身材高大老者率先施礼道:“在下杨明,原安西军下陌刀手。”
另外两名略略年轻的老人也紧接着施礼道:“在下樊淑、刘泚,原安西军下步兵。”
他们之中一名气质略略高雅的老者最后方施礼道:“在下杜环(注1),原高将军帐下录事参军。”
这时,旁边的李须贺也有些感慨道:“与我们一同归国的老兵近百人,部分老兵已经死在归国途中,还有些人留在了安西,最后回到陇右共三十六人,皆回家心切已各自返乡,我们约好两个月后再相聚在长安。”
张焕默默地点了点头,良久,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便对四人道:“朕也曾远赴疏勒与大食作战,无数为国献身的将士朕始终不能忘怀,朕已命人在乐游原修建了忠烈祠,将祭祀所有为国捐躯的将士,也包括当年怛罗斯之战的将士,不日即将完工,届时朕会亲自拜祭。”
说罢,他又命左右道:“带这四名老兵好好去休息,他们的要求皆要尽量满足。”
马车启动,辚辚地驶入皇城,向大明宫方向驰去。
张焕是下午时正式接见了裴明远,他带来了一个极为不利的消息。
御书房内,张焕一言不发地听着裴明远出使大食地述职:“臣一路西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