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俊迅速在小宦官的引导下走进了崔小芙的朝房,房间里十分温暖,散发着淡淡的花香,这间朝房也就是原来李系的御书房所改,把李系所喜爱的物品都去除了,换成崔小芙常用的个人摆设,尤其是桌案上的一只高颈花瓶里插着一束芬芳的桂花,显示着这个房间主人女性温柔地一面。
崔小芙正在看一份陈留刺史用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折子。上诉朝廷淮北崔庆功断了江淮的漕运,陈留已半月不见运送钱粮的船只到来。
这是一件极为严重的事件,关中地区人口众多,又驻扎有二十余万大军,同时朝廷还要调拨粮食给大唐各地赈灾,钱粮缺口巨大,是以数十年来对漕运一直便极为依赖。
崔庆功占领淮北之初对漕运也并没有干涉。但就在上月他第三次上书朝廷要求取代韦谔兵部尚书一职并入内阁被拒绝后,中断漕运的事件便发生了。
这件事裴俊已经命令裴明耀下发了召开内阁会议的通知。就在明天举行内阁会议讨论对策,不过裴俊地方案已经定下,他今天来见崔小芙的主要目地便是预先磋商这个方案。
裴俊进屋便深施一礼,“臣裴俊参见太后!”
“裴相国请坐!”崔小芙将奏折一合,叹了口气道:“哀家没想到这个崔庆功竟如此丧心病狂,蜀中原本就有一只虎,现在江淮又出来一头狼。我大唐又到多事之秋了。”
裴俊坐下,欠了欠身道:“此事臣有一个想法,愿与太后商量。”
崔小芙有点意外,她原本以为裴俊是为朱雀门外百姓集会一事而来,没想到竟是要和自己商量漕运中断的事情,这实在有些很少见,她按捺住心中的惊讶,不露声色道:“相国请说!”
“臣一早已和韦尚书谈过。他表示愿意让出兵部尚书一职,太后可改任他为尚书右仆射,把兵部尚书实封给崔庆功,至于入阁是不可能,作为补偿,我提请太后封其为汝阳郡王。任命其子崔雄为太仆寺少卿,我再命卢尚书前去抚慰于他,漕运之危应该可以解决。”
说完,裴俊取出一本折子交给宦官,宦官放置在崔小芙的案几上。
崔小芙盯着折子一言不发,良久,她微微一叹道:“要风给风、要雨给雨,如此迁就于他,恐怕他的胃口会越来越大,总有一天你我君臣都要看他眼色行事。”
裴俊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此事我也很清楚。崔庆功断漕远不过是探试之举,我们以弱示之。骄慢其心,待时机成熟再一举铲除。”
崔小芙对裴俊的回答显然有些不满意,什么以弱示之、什么时机成熟,分明是敷衍之话,以弱示之、崔庆功会更加猖狂,时机成熟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对付这种骄横的地方军阀,就是要将他打痛了,他才会老实下来。
虽然不满,但崔小芙却没有说出来,只淡淡笑道:“恐怕崔庆功是看朱滔入阁才心怀不满吧!”
裴俊看出了崔小芙心中地不满,他沉吟一下便道:“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使我不得不暂时稳住崔庆功。”
说到这,裴俊的脸色变得异常严肃,他指了指朱雀门方向道:“人人都在为张焕出兵河西而欢呼,可他们却不知道,朱泚已经在江油屯兵二十万,恐怕不日将大举进攻陇右。”
“什么!”崔小芙一下子站了起来,她盯着裴俊道:“此事可当真?”
“应该不会有错。”裴俊沉声道:“不止朱泚,我听说汉中李纳也在集结兵力。”
崔小芙颓然坐下,她呆呆地望着窗外,半晌才问道:“朱泚是虎狼之人,若让他占据陇右,恐怕离他称帝那一天也就不远了,裴相国可不能大意?”
“臣做了两手准备,一是将朱泚将消息发到了陇右,张焕在陇右还留有十万大军,只要准备充分,也未必会吃亏,另一手准备是臣已命十五万关中军随时待命,一但陇右难保,我们就立即出兵支援陇右。”
虽然裴俊说得言辞凿凿,可崔小芙总觉得这两个方案似乎有哪里不对劲,她沉思片刻便找了原因,既然裴俊打算支援陇右,那他现在直接出兵陇右就是,也不用多,一两万人便足以表明朝廷的强硬态度,震慑住朱泚,可是他为何要等到陇右难保才行动呢?
崔小芙刚要提出疑问,却猛地咬住了嘴唇,这一瞬间她忽然明白了裴俊的真正用意,那就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第二百四十章 奇袭成都(上)
吐蕃与大唐的交兵已近百年,它主要在四个战场上与唐军进行鏖战,最主要的正面战场是陇右,以河湟为中心,进攻大唐的河陇地区;第二个战场便是西域,主要是进攻安西,并和大唐争夺大小勃律;第三个战场则是进攻剑南的汶山郡、通化郡、交川郡,也就是今天的阿坝及汶川一带;而第四个战场便是在南方和大唐争夺南诏控制权。
其中吐蕃人进攻河湟和剑南都是以九曲地区作为基地,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大举侵唐,不仅占领安西、河西、河湟,附属剑南的汶山、通化、交川等羌人郡县也悉数归属吐蕃,而最近的通化郡离成都不过三百余里。
交川、通化等郡一向便是羌人的聚居之地,这里山势陡峭、大河奔腾,向西数百里都荒芜人烟,九月底的一天,一支五万人的唐军经过千里跋涉,从九曲地区抵达了翼水县以西三十里外的一处峡谷里。
这自然就是张焕南征的主力军,自从月初与王思雨在九曲分手后,张焕则率七万大军转道西南,他命蔺九寒率三千骑兵为先锋在前面开道,又命一万五千人为后勤补给,自己则亲率五万精兵向蜀中开来。
大军在交川县休整了两天,又随即逶迤南下,前方是翼水县,被吐蕃军所占领,大军便在峡谷口驻扎下来,张焕则在向导的带领下爬上了山顶,向远方眺望。远方群山莽莽,笼罩一片雾气之中,山脚下一条大河在群山间蜿蜒盘旋,逶迤向东南而去。
向导遥指着远方一座巍峨的大山道:“大将军看见没有,顺着汶水向南走,再越过前面地大山便是翼水县城,那里一般都驻扎有几百名吐蕃士兵。”
张焕的向导是一名六十岁左右的羌族老人。采药为生,从年轻时起就常去成都贩卖药材。故而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一路行来,地形复杂、道路险阻,唐军陆续换了十几名向导才历尽艰难抵达这里。
张焕搭手帘向远方探望片刻又问道:“从翼水县到成都还需要走多少时间?”
向导想了想便道:“过翼水县再向南走便是通化郡的茂川县,到了茂川县离成都就不远了,我记得当年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率唐军在茂川县和吐蕃人交战时。从成都出发才不过行军了两天。”
张焕又望了一下路程,便回到了大营,刚到帅帐前,一名亲兵迎了上来,他递给张焕两管橙色的鸽信,“都督,这是后勤信使刚刚从九曲送来的信。”
张焕接过鸽信快步走回帐内,这是两封不同地方地来信。一封落款时间是十日前,由成都转来,是一份成都的城防分布图,注明二万人驻守;而另一封是留守陇右地胡镛发来,已确认朱泚的二十万大军屯兵江油,并且汉中李纳也蠢蠢欲动。大有趁火打劫的势头,信中提到朝廷态度暧昧,希望张焕在朱泚对陇右发起进攻后再下手,以博得民意支持。
张焕按捺住内心的激动,负手在房间内来回踱步,一切都按照他的预想发生了,但越是这样,越不能急躁,他不停地暗示自己要冷静下来,吃罢午饭。张焕索性找来一本书。坐在山石上细细读了起来,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了。到了黄昏时分,他已经完全从初接到消息的激动中平静下来。
天刚擦黑,一名亲兵进来禀报道:“都督,去翼水城的斥候回来了,在帐外候见!”
“命他进来!”
很快,一名精瘦结实地斥候果毅都尉从帐外匆匆走进,他就是当年从河湟逃回来报信的斥候小兵刘帅,和李国珍一样,他也进军院学习了一年,出来后便被派往吐蕃,负责吐蕃地区沙盘的制作,积功升为第三斥候营果毅都尉,这次他转道西南,他作为斥候首领负责前方敌情的侦查。
刘帅率领百人刚从前方探察回来,进帐他便单膝跪下道:“第三斥候营果毅都尉刘帅参见都督。”
“起来吧?”张焕沉声问道:“说说翼水县的情况如何?”
“回禀都督,翼水县县城十分破旧,甚至连城门也没有,有数千羌人居住,没有汉人,吐蕃驻军则有六百余人,他们对我们的到来没有任何防备。”
六百人问题不大,关键是不能走露了消息,张焕点了点头又问道:“那茂川县那边可探得情报?”
“回禀都督,属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