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是个艳丽妖治的青楼老鸨,谍报网每天带来大量的情报,以供节度府的高层决策,这次出征逻些的策略也正是根据一份极为重要的情报所决定。
听到脚步声,张焕猛地回过头,一眼便看见了王思雨忧虑的目光,他笑了笑,四天才行军一百五十里,王思雨不焦心才是奇怪之事。
“坐下吧!”张焕摆摆手,示意两个亲兵先出去。
王思雨坐下,他见张焕仍然在注视沙盘,便忍不住道:“都督,我反对进攻逻些!”
“为何?”张焕笑着转过身问道:“十天前,你还极力主张进攻逻些,怎么现在就变卦了?”
“夫战,气也,我只见都督踌躇难定,便知就算到了逻些也必然会惨败而归,与其败亡,不如不战!”说到这,王思雨微微有些激动,“都督请恕我直言,既然要进攻逻些,也应低调而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五千轻骑兵足矣,这是我极力主张进攻吐蕃的前提,可都督却兴十万大军南征,风是风光了,但十万军队的补给怎么办?吐蕃秋季便要下雪,不说吐蕃人偷袭,就算沿途的野狼群就足以中断补给线,请都督三思!”
“你说地这些我都知道,我今天找你来就是想告诉你,我压根就不想进攻逻些,不过是虚晃一枪罢了。”张焕见王思雨万分惊讶,他不由歉然道:“按理,我不该隐瞒你,但我一直在等一份情报,刚刚才得到准确消息。”
虽然主帅瞒住了自己,但王思雨已明确张焕不会进攻逻些,他不由长长松了一口气,欣慰地笑道:“只要都督不进攻逻些,就算最后一个告诉我,也无妨。”
不计较个人荣辱,时时以大局为重,这是张焕最欣赏王思雨地一点,见他并没有将自己瞒住他一事放在心上,张焕赞许地笑了笑道:“事实上我不仅瞒着你,而且还隐瞒了所有的人,包括胡镛、杜梅等人,你倒是第一个知道地人。”
“请都督明言!”
张焕沉思片刻,方徐徐道:“你以为三年前我们河湟之战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这……”王思雨犹豫一下道:“我以为是情报准备不充分,没有料到吐蕃赞普会突然进攻武威,无力迎战,以至于裴俊趁虚而入,被他占领了关陇之北。”
张焕点了点头,“你说得其实不错,但这只是表象,深层原因却是我们没有量力而行,如果我们当时有二十万大军,且兵精粮足,就算吐蕃赞普亲自披甲上阵,我们也毫不畏惧,裴俊更不敢轻易渡过黄河。”
王思雨恍然,“都督的意思是说这次进攻逻些,也是犯了同样的错误吗?”
“是!”张焕毫不迟疑地承认道:“以一郡之力欲灭一国,实非明智之举,我们已经跌倒过一次,就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可是……都督。”王思雨举手笑道:“请都督不要再吊我胃口了,全说了吧!”
张焕微微一笑,“以陇右之富庶、财力之雄厚以及战略位置之重要,难道真没有人会窥视我们?我们可以在别处建立谍报网,难道别人就不会在陇右、河湟安插探子?这次我们六成大军远征,你真以为会没有人趁虚而入吗?”
张焕一连三个反问让王思雨不由张口结舌,他半晌才道:“可是此一时非彼一时,这次我们是收复大唐失地,谁敢在此时冒天下之大不惟进攻我们?”
张焕点了点头,“你能看到这一点,很不错,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意民情民意,有一个人就不会把所谓‘天下之大不惟’放在心上。”
王思雨沉思一下,他猛地明白了都督所指,不由缓缓点头,“我现在才完全明白都督南征的真正用意了。”
“不!你并没有全部明白。”张焕将他叫上前,手指点了点沙盘上的敦煌郡道:“你的任务,就是率三万军绕行到敦煌郡背后,断了河西吐蕃军南撤之路,配合贺娄无忌将河西吐蕃军赶到安西去。”
“而我嘛……”
说到这,张焕微微眼睛一眯,阴险地笑道:“我要让那个人尝尝老巢被端的滋味。”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三方角力
成都,蜀王府,尽管朝廷并不承认朱泚的任何爵位,但这位从不知什么叫‘冒天下大不惟’的蜀中军阀仍然自称蜀王,并且强迫蜀中数十郡的军民也这样称呼他:蜀王千岁。
若胆敢有妄议者,一律以造反之罪予以处决,三年来,朱泚在蜀中只做了两件事情,毫无节制地收刮钱粮,然后用收刮的钱粮进行扩军。
尽管蜀中自古富庶,但在朱泚的横征暴敛下,百姓的生活日益困苦,再加上军纪不肃,军人抢夺大户、强奸女人之事时有发生。
朱滔也不时从长安写信来劝他,让他注意长远发展,但朱泚从不理会这些,他在意的是军队数量和钱粮囤积,蜀中不过是他夺取大唐的跳板,按照他的理论,当从军成为百姓唯一的生存之路时,他的士兵就会源源不断而来,事实上也是这样,从军成了蜀中唯一不用为吃饭而发愁的职业,短短三年时间,朱泚的军队就膨胀到了四十万。
不过前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朱泚损失惨重,他派部将李纳率二十万大军攻下汉中,可最后回来的只有十万人马,李纳被裴俊策反,成为了汉中节度使。
这件事不仅严重动摇了朱家军的军心,也使朱泚对部下产生的不信任感,随后他在军中实行大规模的清洗,所有平时有不满言论的军官都被扣上不忠的罪名,或抓或杀。几乎一半人都被牵连,直到渝州兵马使刘潜被逼得举兵造反,朱泚才渐渐收手。
无独有偶,就当朱泚准备再一次大肆扩军之时,他却发现了一个更为不妙地情况,蜀中财源已经枯竭,不仅如此。三年来逃入汉中、陇右、关中的百姓竟有数十万户,仅逃亡陇右一地的百姓就达二十万户。百万人以上。
内忧和外患无疑使朱泚的景况雪上加霜,为了摆脱不利的局面,朱泚决定走扩张之路,他的目光便直接投向了陇右,从宣仁六年初,他就派了大量的细作前往陇右收集情报,得到地消息却令他大为惊讶。陇右竟成了一块富得流油的肥肉,就在这时,细作再次传来消息,张焕倾十五万大军征讨吐蕃。
一向记仇不记恩地朱泚由此忽然想到了当年张焕曾经偷袭过他的蜀中。
和所有的士大夫一样,朱泚也有一个自己的书房,书房最大的特点是宽大,房间就不必说了,五六间每间都足以容纳百人的房间连为一体。每个房间里都摆满了一屋架簇新的书,倒颇有点象现代地阅览室,在他的主书房里,一张宽大的案桌足足有一丈长,上面放置着笔墨纸砚,当然。朱泚是从不提笔的。
和书房一样宽大的还有朱泚的身躯,如果再让张焕站在朱泚面前,他未必还能认出这位昔日的老朋友,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朱泚地身子就如肥皂泡一样吹大了,足足横宽了两倍有余。
此时,在书房里除了这位‘蜀王’外,还有一个朱泚最信任的幕僚,叫做齐禄,关中人。此人长了一张马脸。身子精瘦,仿佛风一吹便倒下似的。尽管瘦弱,但他却诡计多端,自称小孔明。
对于朱泚欲趁张焕西征之际夺取陇右,齐禄是完全赞成,他主管蜀中政务,蜀中已经被朱泚糟蹋得不成样,今年南面一带又遭了水灾,若不向外扩张,他的三十万大军恐怕就难以养活了,至于趁张焕西征夺他的基业会被天下人非议,齐禄和朱泚一样,是丝毫不把这些虚名放在心上,要紧的是陇右地富庶,以解他燃眉之急。
“王爷想过没有,若拿下陇右,大唐的西部江山便完全归我们所有,有蜀中的战略纵深,又有陇右扼住长安大门,那时王爷就完全可以建立一代帝业。”
躺在一张软榻上的朱泚得意地笑了,脸上的肥肉突突地抖了起来,他忽然想到一事,一摆手恨恨道:“称帝是必然的,可老子第一个要灭的就是李纳那混蛋,竟敢背叛于我,亏我还把妹子嫁给他。”
齐禄眼珠一转,嘿嘿地阴笑道:“我倒有一计,可以一箭双雕!既得陇右,又可除掉李纳。”
朱泚大喜,连忙坐了起来,“我就知道先生必然不会让我失望,快快说来,什么一箭双雕之计?”
“很简单,我听说汉中今年大旱,李纳的军粮也出了问题,想必他现在也在焦头烂额,如果王爷此时和他和解,命他配合我们进攻陇右,事后约好,他拿金城三郡,我们则取河湟,如此一来,汉中不就空了吗?”
“不错!不错!”朱泚连声赞叹,“果然是一箭双雕的好计,这样一来,即使拿不下陇右,我们也可以夺取汉中。”
他沉思一下又问道:“我就怕李纳不肯出兵,而且他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