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帖没了效力的药,已经治不好大汉的痼疾,反而是造成魏国到了曹丕之后。朝廷上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不但堵塞了民间人才上进的道路,还让心机深沉的司马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直到曹氏皇帝的权力被彻底的夺取。
而如今的江南一地,在祖郞扮成的山贼的配合下。一些不合作的世家都永远的消失了。留下的一些小世家,并没有多少实力。进行大规模改革的阻力就要小的多。
就算还有人不开眼的想要阻止,强悍的祖郞山地军就会教会他们,什么叫做服从。
这样的环境下就很适合进行大的改变。实行了改良版的科举,人才将直接从民间选拔。所有可能担任高官的士人,都将是天子门生。这样再强大的世家,也没有可能把持朝政。
而一旦这个政策实施,世家的没落将是必然的结果。加上法官的设立。配合着星火营,军法处。就能形成完整的侦查,检察。执法制度。
并且孙家的子弟做为最高的军事长官,牢牢的掌握军队。谁想要造反,那根本就是找死了。军队与法律,就是一个政治集团稳定的根本前提。”
其实庐江书坊开工三年以来,不但印制出了大量各行业与门类的经典。更重要的是成套出版了刘莹家传的《淮南子》。此书一出,大大的活跃了江南的学术气氛。
有郑玄,马日磾等大儒的名声吸引,无数的书生们都纷纷来到江南求学求官。张昭按照孙策的指示,趁机在整个庐江郡每个乡里都开办了免费的书院。
让没有官做的书生们,进入书院教童子们读书。如今免费的书院更是开始向整个江南,已经占领的郡县城乡覆盖。来再多的文人也是不够用。
幸好,第一批进入各级书院的少年们。经过三年的学习,基本已经能够胜任为更小的孩子,起蒙的重任。只要他们坚持一边学习,一边教学,倒也能满足初级的教育。
孙策笑着对陈群说道:“科举与举荐不同,它是通过县、州、府三个等级的考试。直接面向整个江南招考想要做官的文士!只要考试合格,就能任命为相应的官职。
而且我们可以根据江南的具体需要,设立相应的招考科目。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增科两类。每年固定分期举行的称常科,若是有临时需要,而举行的考试称增科。
只要自认为有本事的江南文人,都可以报名参加相应的科目的考试!而你与庞统,应该是我江南一地,最后一批不用考试就做官的文人。”
当孙策将心中构想了许久,并与周瑜反复商量的科举制度,完整向陈群解说了一遍后。
厅中陷入了深沉的静默。想了片刻,陈群大惊失色道:“总督大人,你这样岂不是将以往世家的为官之路,完全废弃?
等若是将如今的世家子弟做官的机会,完全与那些寒门子弟均分,让他们共争了。
如此一来,对天下众多的读书人是天大的好事。不过只怕大汉各地的世家,未必能接受这样的离经叛道的选官方式!
大人,属下说句犯上的话,且看那曹孟德暗中发布的求贤令,尚且引得兖州上下动荡不安。
若不是吕布实在太过无能,行事过于鲁莽,失却了本已得到的世家支持。兖州都险些换了州牧。
属下知道大人的江南军之悍勇,但江南军虽然天下无双,如今也未必就能与天下所有世家为敌。主公冒然施行科举之法,对江南的将来实在是太过于冒险了!大人还请三思,三思啊!”
对于这个能破格任用自己的总督大人,深感知遇之恩的陈群是真正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他可不希望自己刚刚投靠的主公,马上就遭遇不可挽回的失败。
必竟科举一出,简直就是直接向着大汉世家的全体宣战了。而且此时的世家,实力还是太过强大了。
孙策当然明白陈群的苦心,对他能全心为江南军的未来考虑,很是高兴。
笑着说道:“长文果然不愧是才子之名,居然如此短短盏茶时间,就能想到科举中的关键问题。真是不错。本总督没有看错了你!”。。)
。
第二六零章曹操提亲
。。
被孙策一再的夸奖,让陈群的脸略有些发红,赶紧躬身拜谢。
“不过长文还是多虑了,一个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为了更好的管理这个天下。不论是秦皇,汉武,当初设立这样的举荐制,都是为了利于朝廷的管理。
期间,他们也是不断的在改变举荐制的细节,完善着其中的功能。但如今举荐制已经过于陈腐,如今你看这天下的官位,都已经掌握在了各地的世家手里。
这才会导致天下的分崩离析,各地大世家更是顺势成了划地而治的诸候。那些真正有本事的寒门士子,却只能做别人的附庸,而发挥不了多少才能出来。
这天下,是时候加以彻底的改变了!想要抗拒变革的人,必然会被这历史前进的脚步碾的粉碎!”
这一刻,孙策的语气突然变得无比的强硬,没有人能阻止更先进的科举制度在江南的推行。
看了震惊的陈群一眼,孙策脸上绽开了微笑:“当然,我们会一步步的来!这第一批应试的考生,只接受身在江南,或是自愿投效江南的书生们报名。当然也可以是由世家推荐而来。
但不论是谁,策论与能力考试是一定要进行的。一个对当今之世,没有明确认识的人,他又凭什么做好一个管治一方的父母官!
好了,长文,情况就是如此,你且回去好好想想如何防止作弊,及对其相应的处罚。之后。庞士元会去找你。本总督相信,这余下的五个月里,你们能做好此事!”
看着陈群有些心神不属的离开。周瑜知道,兄长当初早已与自己谈过的科举考试在江南一地的推行。已经是势在必行。这对于如郭嘉一般的真正有才的寒门书生,无疑是极大的好消息。
这表示他们再也不用委屈自己,只能去投靠某个世家,做一个小小的书吏,主薄之类的辅助文官,再费尽心力慢慢的向上爬升。
而且很多人甚至努力了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混到个朝廷承认的一官半职。
但从明年春季起,只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想要出仕,就都能被当地的官府看到。
深知历史的孙策却是明白,科举在历史对国家的利用人才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它催生了大汉朝一代又一代的英才。更是直接构建了唐宋领先世界八百年的辉煌文明。
如果不是后来明朝的朱熹老头。为了迎合皇帝愚蠢且懒惰的统治,创造了僵化、古板的八股文。大大的束缚了读书人活跃的思想,大汉必然还能继续领先世界发展的脚步。
关于科举,孙策与周瑜已经做了十分仔细的探讨。知道当今天下,世家的势力还是十分的强大。并不适宜立刻直接全面实行。
就连向来强势的曹操发布的求贤令,还是有些半遮半掩的进行。虽然如今在江南地方实行科举的阻力已经很小,但孙策还是不打算大张旗鼓的举行这世上的第一次科举。
而是将这考试的范围做了一些限定,只要再过上几年。科举出身的官员掌握了实权,有了充分的经验之后。再考虑向江北。那些中原的老牌世家进行渗透,分化。
加上有曹操半明半暗的已经实行了数年的求贤令铺垫。那时世家的阻力必然会小上许多。
等有些失魂落魄的陈群走远,周瑜笑道:“兄长,看来徐州的陈家又要另选明主了!其实陈群的态度就基本上能代表他的家族的态度了!
唉!可惜了,本来咱们可能在他们的配合下,轻易取下徐州的。”
孙策不以为意的道:“那倒也未必!若是不影响到他陈家的利益,那陈珪未必就会反对科举之制。说穿了,世家们考虑的最多的还是自己家族所能得到的利益。
至于国家的利益那永远会是第二位的!咱们要想在整个大汉顺利的推行科举,还是要将那些大的世家,进行分化瓦解才行。绝不能让他们连成一片!
所以,这个徐州陈家,咱们必须要将他们拉到咱们的船上来。
而重用这个陈群,就是为兄拉拢陈家的第一步!咱们必须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就是那老对头陈瑀,若是愿意投降,咱们也不是不能接受。不过他从此必须接受江南军的管制方可!
好了,此事已经安排下去,就让长文他们操心吧。公瑾,如今江东的情形如何了?”
陈群的一番话,孙策虽然不信。但吴郡与会稽两郡的治理与发展,他交给黄盖与诸葛瑾之后,孙策也确实没有再去过问。
本着用人不疑的原则,孙策相信,手下的这些有才之士,在有充分的权力之后